一個囟門的自白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我叫“前囟門”,是剛初生寶寶頭上的由於顱骨接合不緊所形成的菱形小縫隙,我的表面是頭皮,沒有顱骨的覆蓋,下面是腦膜,再下面是大腦和腦脊液,將手指輕放上可以感到跳動,正常情況下我是平坦或略下凹的,寶寶哭鬧時可以稍鼓起,安靜下來後恢復正常,我在寶寶出生後稍增大,6個月後開始逐漸骨化而變小,大約在寶寶們1歲半到2歲之間的時候就摸不到我了。其實,我還有一個“弟弟”(後囟門),它長在枕部,呈三角形,由於它在寶寶出生時很小,而且在寶寶6-8周,最遲三個月時都閉合了,所以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它的存在。
雖然我很小,但是我的作用是不容小視的:1、我的存在可以使分娩過程中的頭顱具有伸縮的餘地,在受到擠壓時頭部可以稍稍變形,讓寶寶能順利通過產道;2、1歲內是寶寶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頭顱也在不斷增長,頭圍要從34釐米增長到46釐米,人體微妙設計的“我”和顱縫,給寶寶大腦發育留下了充足的空間;3、我也是某些疾病的“觀察窗”,比如囟門過大、閉合延遲,可能提示腦積水、佝僂病或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如果到了2歲爸爸媽媽們還能摸到我,但是寶寶的頭圍在正常範圍內,而且各項發育水準都正常就不用太擔心,可能是“我”的消失還需要一點時間。有的孩子囟門閉合較早,如5-6個月以前就閉合了,也屬正常,但如果同時伴有頭圍過小,就要警惕是否為顱骨先天發育障礙所致,比如小頭畸形,需要由醫生鑒別。如果囟門持續明顯鼓起,並伴有發燒、嘔吐、尖叫、抽搐、昏迷、呼吸節律不整,可能會出現顱內感染、出血等嚴重疾病。在寶寶發生嚴重的嘔吐、腹瀉等身體處於比較明顯的脫水狀態時,囟門會有明顯凹陷。
雖然“我”的表面沒有顱骨保護,但是卻有堅韌的頭皮和腦膜,並非一點兒碰不得,冬天和寒冷季節外出時可以戴一個透氣的帽子防寒保暖,平時在室溫下是不需要戴帽子的,捂得過度不利於寶寶頭部散熱,還容易加重濕疹。更有很多老人總是會告誡媳婦或者孫媳婦說,“寶寶的囟門是不能夠讓人摸,也不能清洗的,否則長大後孩子就會變成啞巴”。這種說法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寶寶的囟門當然是能夠並且是必須清洗的,只是在清洗的時候應該輕輕地用指腹揉洗,不能大力按壓和抓撓。對於那些不易清洗的頭皮垢等髒物,可用植物油或嬰兒油輕輕塗擦,等幾分鐘後再清洗即可。雖然“我”很堅強,但是也要避免尖銳的物體或硬物的撞傷。
(來源:天津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