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瘦小?竟然是這個原因!
▲ 注意
寶寶的體重和身高,極大地反映了寶寶的器官和各個系統的發育狀況。而無論是肥胖還是瘦小,都意味著寶寶的餵養出了問題。
★★ 一、樹立正確的體重觀念 ★★
中國人曾經被認為是最瘦的一群人。在經濟不發達,食物欠缺的過去,營養不良的小朋友很多,而那些相對“肥胖”的孩子可能有更大的幾率存活。因此,傳統的觀念認為相對胖的孩子才是健康的。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準大大的提高了,加上對寶寶的重視和寵愛,營養不良的寶寶已經很難見到了。人們仍然保留著胖寶寶才健康的想法,尤其是在老人家的眼裡,生怕寶寶沒有別家的寶寶長得好,輸在裡起跑線。對比周圍的胖寶寶,很多家長會把實際肥胖的寶寶視作健康體重,而把是健康體重的寶寶,視作偏瘦。但也有這種情況,寶寶確實瘦小,家長卻認為是因為父母偏瘦,遺傳造成了瘦小。
如果不能準確地判別孩子的體重,就無法準確地指導餵養。家長首先要建立起正確的體重的認識才有可能説明孩子獲得健康的體重。對於兒童來說,他們的健康身高和體重的唯一參考標準就是生長曲線。而身高體重又是營養狀況的最主要的、直觀的反應。通過判斷孩子的身高、體重是否正常,可以讓我們知道孩子的營養是不是充足,從而指導餵養。
★★ 二、遺傳並不決定孩子的身高體重是否健康 ★★
有錯誤的觀念認為,遺傳因素決定了孩子的身高和體重,父母只要有一方體格偏瘦,就可能養出一個瘦寶寶。父母有肥胖的問題,就能養出一個胖寶寶。
儘管家庭遺傳因素也會影響體重,但不是所有有家庭肥胖史的小朋友都會成為胖小孩,也不是父母瘦小,孩子就一定瘦小的。如果爸爸媽媽或者有兄弟姐妹肥胖或者瘦小,小朋友也會有更大的可能性變肥胖或者瘦小,但是這更多是由於共同的家庭行為,如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造成的。
遺傳因素會影響孩子的身高體重,但是決定孩子身高和體重是否健康的只有餵養。要知道正常的、健康的身高和體重並非是一個具體的值,而是一個範圍。遺傳決定孩子的身高體重在這個正常範圍內是高還是低,而在相對于成人只是小小個頭的兒童中,這個正常範圍並不是很大的。隨著孩子長大,遺傳的影響會逐漸放大,於是我們能看到有高個子、矮個子。但是對於孩子,同樣年齡和性別的話,他們的身高和體重不會有非常顯著的遺傳造成的差異。低於正常範圍的瘦小,不是遺傳的因素造成的了。如果幼稚園裡有小朋友特別的瘦小,幾乎可以斷定,孩子的營養狀況不夠理想,餵養應該得到改善。
★★ 三、你的孩子應該多重? ★★
身高和體重都同時反映著孩子的營養狀況,那麼什麼是正常的身高和體重呢?
美國根據1963年以來的全國性兒童發育資料,在2000的時候出版了一個兒童正常發育的參考生長曲線,以判斷孩子的正常發育值範圍(只要是身高、體重的正常範圍)。由於製作一個生長曲線需要非常大的人力物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當時也就只有美國有能力做出這樣一個可供參考的孩子的正常發育範圍。
世界衛生組織也採納了這個參考值,以此來判斷孩子的發育情況。但由於這是美國的資料,有擔心會不適合給別的國家的孩子的參考。後來,世界衛生組織又用了六年時間收集了不同人種的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的孩子的發育資料,隨後又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繪製生長曲線。終於在2006年時,世界衛生組織制定出了新的兒童發育的國際標準,這個國際標準就是,世界衛生組織兒童生長標準(可以網上搜索下載)。這個標準由一系列的不同性別的年齡別身高(length/height-for-age)、年齡別體重(weight-for-age)、身高別體重(weight-for-length/height),年齡別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for-age)等生長曲線組成。
父母可以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再在生長曲線中找到孩子的性別和年齡對應的身高和體重,或者孩子身高對應的體重。當孩子的體重位於生長曲線中身高別體重(weight-for-height)中間那條線(50th)的體重值的90%-110%之間,為正常體重範圍。
在生長曲線圖中標注的50th,表示的是中位數。例如,在身高別體重曲線中的50th曲線的值表示,如果有100個同樣身高的小朋友體重從低到高排序,排在第50位的小朋友的體重。25th 表示排在第25位的小朋友的體重。如果小朋友的體重處於在50th曲線對應的體重值的90%-110%之間,那麼體重就是正常的。
當然,如果是看小朋友的發育情況,身高是不是正常也要參考。當小朋友的身高不低於年齡別身高(height-for-age)50th曲線對應的身高值的95%,就是正常的身高了。跟體重有胖、有瘦不同,如果身高是高於105%,即個子特別高的話,只視為發育好,不是不正常。
★★ 四、孩子瘦小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
寶寶偏瘦,往往是長期餵養方式不當造成的。父母的責任在於選擇健康豐富的食物,規定吃飯和吃零食的時間,準備和製作食物,把食材做成合適的菜式,規定在餐桌上的行為規矩。多多開動腦筋,我們可以讓吃飯成為一段快樂的時間。
1 單獨進餐
吮吸是寶寶生來就會的反應,但是咀嚼和吃飯的規矩卻是後天學習來的。單獨進餐不利於孩子學習和模仿咀嚼和進餐的行為方式,以及吃飯是餐桌上的禮儀。爸爸媽媽除了提供給孩子食物,還應該規定吃飯時的行為規矩。大多數孩子需要一些固定的日常作息。通常,他們會在每天固定的時段想要吃飯或零食,這個時段是跟他們的家庭作息有關。
解決方案建立一個規律的吃東西的時間地點。當孩子可以坐凳子,並自己抓食物吃的時候,儘快讓他們在每次吃飯的時候坐到餐桌旁邊,讓孩子可以模仿家長吃飯的行為,也可以在吃飯或吃零食的同時,和家長聊聊天。
2 飲食太過單一
在吃飯的問題上,爸爸媽媽常常比較關心孩子吃了多少,而不是吃了些什麼樣的食物,食物的營養水準,或者孩子吃東西的環境。但是食物的量、類型和多樣性,三者的平衡非常重要的。有時候吃了些什麼,甚至比吃了多少更加重要。
解決方法一要注意給孩子搭配合理的、種類豐富的食物。每天的食物應該包括盡可能不一樣的五大類食物:穀物(大米、麵條、麵包、麥片等),蔬菜,水果,瘦肉和豆類(白肉好過紅肉,儘量不吃肥肉),乳製品。解決方法二給孩子足夠的流體食物。足夠的流體食物在每個年齡段都非常重要。應該鼓勵孩子盡可能多喝白水,而不是其他飲料。牛奶是非常重要的鈣的來源,它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所以比喝別的東西更容易產生飽足感。
3 零食沒有營養,或者沒有節制
與很多家長認為吃零食造成孩子瘦小的原因,所以不應該給孩子吃零食,但其實零食並不是禁止的。小朋友的胃容量小,運動量大,他們只能,也應該要少量多餐。一歲以上的學齡前小朋友每天在3-4次正餐之外,如果他們需要的話,可以有1、2次營養零食。
解決方案一隨時可以獲取的“零食盒子”。在冰箱或小桌子上放一個“零食盒子”,裝上一些孩子可以自己拿來吃,或者在孩子想吃的時候,你可以給他的健康零食。零食可以是蔬菜條、優酪乳、水果塊、乳酪和小麵包等健康的,有營養的食物。這樣的做法也可以幫助你瞭解孩子在每頓正餐之間吃了些什麼東西,吃了多少。解決方案二每次給孩子的食物不要太多。最好是給他們的小量的食物,但是他們可以在想吃的時候隨時獲得。別忘了,小朋友胃容量小,活動量大,所以需要少量多餐。
4 放任寶寶邊吃邊玩
很多小朋友吃飯時都漫不經心。這對孩子來說,是很普遍的。他們通常沒有什麼時間概念,並且對一件事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吃飯,是處渾身解數,比如讓孩子邊吃邊玩,用一些獎勵的手段來鼓勵孩子多吃。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反而不利於養成好的飲食習慣。有些食物,根據小朋友的經驗和對它的不同的認識,可能會有一些特定的意義。比如,甜食意味著在超市里幫媽媽提包的獎勵。對於這些食物的各種意義的早期印象,家長要特別小心,這些最初的印象可能會影響終身對某些食物的態度和一些飲食習慣。
解決方案一建立一個規律的吃東西的時間地點。當孩子可以坐凳子,並自己抓食物吃的時候,儘快讓他們在每次吃飯的時候坐到餐桌旁邊,讓孩子可以模仿家長吃飯的行為,也可以在吃飯或吃零食的同時,和家長聊聊天。解決方案二建立習慣。幫助孩子建議一些好的飲食習慣,但爸爸媽媽要確保這個習慣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更豐富和充足的營養,比如吃飯時一定有牛奶,或
每次進餐後都要喝一些白水,以清潔口腔。
5 強迫寶寶吃不愛的食物
孩子的食欲通常會每天都不一樣,主要取決於他們生長速度和運動量。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每天特定的時間吃得好些。如果孩子太過疲勞或興奮的話,也會不太想吃東西,尤其是在晚間的時候。
挑食在小朋友中非常常見,也常常令家長們非常頭疼。通常情況下,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的階段。強迫孩子吃往往會適得其反。要知道沒有任何一種食材比另外一種更優越,也沒有任何食物是營養全面的,所以如果孩子不吃一種食物,它絕非不可取代的,完全可以通過吃別的種類豐富的食物獲得相應的營養。也不必迷信什麼食物能幫助生長發育,提高智力或者幫助孩子長個子,要知道,只有豐富均衡的膳食,加上合理的運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智力和幫助長個,任何單一的食物都做不到。但是對於孩子挑食的行為也要稍加留心,家長的不當的處理也可能會讓孩子的挑食行為更加嚴重。如果有多樣化的食物提供給孩子,這時,放心、安心可能是家長唯一應該做的。
解決方案一給孩子做法簡單的食物。許多孩子都喜歡做法簡單,口味溫和,他們能很容易辨認的食物。他們更喜歡他們能夠自己吃的食物。比如,他們能用小手拿著吃的切成小塊的蔬果,或者他們能用小杯子喝的湯。解決方案二時常給少量“新的”或者孩子不愛吃的食物,“嘗嘗新”。給孩子想要的食物的同時,加上一樣新的食物讓他們嘗試。但爸爸媽媽要接受孩子可能會不喜歡某種食物。不過,喜歡和不喜歡隨著時間會發生改變。不要避免提供孩子不喜歡,但是家裡其他人喜歡的食物:繼續做,放非常少量在孩子的飯碗裡,但卻不要強迫他們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