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淘寶人生|蒼山老銀匠 一生只打一隻鐲子

在雲南大理州鶴慶縣,有一個新華村,住著全中國最鬼斧神工的一批老銀匠。這群曾經踏雪過山的老匠人,一邊守護著千年傳承的技藝,憑藉“一張打”的蓋世絕藝笑傲江湖;一邊依靠互聯網和淘寶店,把自己的匠心和手藝傳遞給世界。時代在變,心態和精神不變,在不慌不忙中的錘起錘落,正應了那句“器物有魂魄,匠人自恭謙”。攝影 小黑/牛鏡

走進新華村,村口挑一幡子,上書“小錘敲過一千年”,這裡幾乎家家能鍛打,戶戶有匠人。據《鶴慶縣誌》記載,早在明朝,新華村的村民們就開始加工民族首飾等工藝品,從唐南詔時期就已是雲南銅銀器手工藝中心。據瞭解,如今全中國30%-40%的手工銀器都出自於這個小小的村落。攝影 小黑/牛鏡

寸之昌,新華村一名普通的老匠人,如今兒孫滿堂的他依舊習慣於每天一大早在家門口生起爐火,開始一天的鍛造——今天的工作是雕一隻龍鳳呈祥的手鐲。經常來新華村採購銀器的淘寶店主陳亮在旁悄悄看了1個多小時,感慨萬千,“我看過無數匠人做手鐲,就數這個老師傅手藝最好,這龍眼和鳳嘴,要活了。”攝影 小黑/牛鏡

寸之昌一邊大笑,一邊變換著七八種鏨子在手鐲上雕龍鱗,“龍要飛,鳳要舞,這是雕龍鳳的基本。”寸之昌說,他從十五歲起,便挑著小火爐,翻玉龍雪山進藏打銀器,但一直專注打鐲子,“雖然說‘一法通百法通’,但我這輩子就打這一隻鐲子了。”攝影 小黑/牛鏡

這麼神乎其神的手藝,難道就一直埋沒於這個小村子?寸之昌推了推老花眼鏡,隨手扔過來一個記得密密麻麻的本子,之間上面詳細標明著買家姓名,鐲子款式,發貨日期……“看,這上面的單子我再打三個月都打不完。”攝影 小黑/牛鏡

寸之昌笑著說,“我有淘寶店啊,我孫女負責接單,我負責打,全國各地都有來訂的。”寸之昌的鐲子賣16塊錢一克,4塊錢是銀子成本,12塊錢是手工費,他一天大概可以掙300塊錢。攝影 小黑/牛鏡

寸之昌說,他每天只能打一隻手鐲,全年無休也就365只,很多時候客人的單子都要排到半年後,“這是最對不住客人的,有時候只好連夜給他們打。你看,這對龍鳳鐲,就是給一堆新人趕的。”攝影 小黑/牛鏡

新華村的老匠人有幾百人,每人手法不同,專攻的款式也不同,比如全村唯一打造銀藏刀、人稱“藏刀寸”的寸師傅就說,他的藏刀通過互聯網賣到了法國,“以前最多被人賣到拉薩和”。他說,去年有一對法國夫妻甚至因為喜愛他的藏刀,直接跑到他家裡住了三天,看他怎麼從有到無打出一把銀藏刀的。攝影 小黑/牛鏡

這群鄉村老銀匠,雖然隱於蒼山、匿於洱海,但是在互聯網上,他們卻是大名鼎鼎,迷妹無數。 王彥龍,1991年出生,淘寶店“山裡人手工銀飾”的簽約匠人,他謙虛地說:“我的手藝只有我爸的7成,普通銀器的錘法和刻花已經差不多,就是‘一張打’的手藝還不行。”所謂的“一張打”,就是直接用一張銀片打出一把完整的銀壺,工程時間大約15天,需要捶打10萬次。攝影 小黑/牛鏡

“這應該是銀匠手藝裡的絕技”,“山裡人”的老闆陳波說,“這些年我也一直去日本等地學習打造的手藝。很多設計,人家的確比我們要好。但是自從我們研究出‘一張打’技術,連日本匠人都佩服得不行,有日本客戶還偷偷在我的淘寶店裡買了壺,拿回去仔細研究了。”攝影 小黑/牛鏡

千年來,新華村的銀器傳承靠的是身傳口授,傳男不傳女、傳單不傳雙。和寸之昌一樣,新華村的老匠人幾乎都有挑著爐子,在滇藏川等地打銀器的經歷。直到銀匠村和互聯網經濟相結合,這群老匠人才不用走村串戶討生活,而是在家潛心修煉,傳承技藝。攝影 小黑/牛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