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孩子什麼年齡,才是媽媽離開的最好時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總會離開他,讓他自己去生根發芽。#

晚上和一位朋友聊天,說起她家孩子的事情。朋友結婚兩年了,去年如期懷孕,自然而然的,她就辭去了工作,在家待產。如今,孩子已經一歲多了。

朋友家境不是太好,雖然她老公一再強調讓她在家帶孩子,但她還是不習慣一遇到大事小情,就伸手問老公要錢。於是,朋友就想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但是又考慮到孩子年齡太小,不忍心讓老人帶,朋友說如果孩子以後和自己不親,那就得不償失了。

三歲以前,父母讓孩子感到安全

其實,朋友的擔心不無道理。孩子對三歲以前的記憶是零星的、潛在的,不會表現得那麼明顯,但是孩子在這短暫的時期對接觸的人與事,對陌生環境的感知,的確能影響以後的很多行為。

舉個例子來說,由於身心發育的不完全,孩子對外界的事物是陌生的,因此他缺乏安全感。對他而言,可能喝著母乳就是安全,躺在媽媽臂彎裡就是安全,被媽媽親親就是安全(當然,不排除爸爸在此的作用)……這些對他而言是熟悉的,是與生俱來的。

在吸收和模仿中成長

相比之下,三歲以前的孩子更嚮往熟悉的環境,更親近熟悉的人,這個時候父母如果選擇離開他,或者很少與他進行親子互動,與孩子而言,將會是一種打擊。與此同時,孩子也需要綁定一個人作為他的鏡子,在鏡子裡他能看到這個世界,看到自己。

而且,孩子的這三年對於他來說,獲得的最超強的感覺器官就是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例如兩歲左右的孩子,在學說話方面不是當時就學會的,而是在每晚的自言自語和反復吸收模仿中學會的。

三歲前的陪伴很重要

說起陳美齡,我們應該都不會太陌生,這位香港歌星兼女博士,更是將三個兒子都送進了斯坦福。她曾經說,自己並不提倡把小孩子交給別人帶,還是在父母身邊長大比較好,尤其是3歲之前,一定要父母教養,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曾經,有人提議產假最好能放三年,因為孩子的三歲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需要更多的媽媽的陪伴。這個過程是必須的,也是短暫的,好好把握這段時間,孩子就能很好地與媽媽分離。

當然,這只能是想想。我們平常的父母,還是很難逃脫現實生活的窘迫——不工作就沒法養家,連基本的物質條件都給不了孩子,還談什麼教育?

勢必要做出犧牲

其實,在帶孩子方面,很多時候一個父親或者一個母親就夠了。只要你是用心的,就可以做到平衡。在這一點上,你不得不做出犧牲,如果真要選擇當父母的話。

*夫妻配合:在孩子的教育上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夫妻間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這表現在明確分工、互相體諒,共擔責任。

*愛孩子:經常對孩子親親、抱抱、背背,讓他感受母親/父親的體溫和氣味,讓他們安心。

*時間的安排:你可以選擇工作,但是每天一定要花固定的時間和孩子親近,兩者並不矛盾。只是讓你參與孩子的成長,因為過去了就真不會再回來了。

你同意三歲之前自己帶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