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應憐屐齒映蒼苔——文雅人最愛的苔蘚

最美不過人間四月天,今天要說的,是文人雅士最愛的苔蘚。

縫隙裡的幽遠

每到這個季節,路邊濕潤的縫隙便長滿了綠聳聳的苔蘚。

這場景被古人一遍遍地歌頌。南宋葉紹翁《遊園不值》記道:應憐屐齒映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潮濕滑腳的青苔,為多數人所避之不及,唯有心思細膩的文人,捕捉到這種微小綠植的幽野之趣。

古人崇尚師法自然,於萬物中求心。清雅的蒼苔,和他們於俗世中尋幽遠的內心,有著一以貫之的默契。

想發現苔蘚的美,首先你得心思細膩。

因為它們身子板微小,多是依附於陰冷的角落,性格可內斂了。

它們不擅長表達自己,卻愛隨著環境表達自己的美,或堅韌,或寧靜,或溫柔。

幽遠內心,是有趣。

庭院裡的驕傲

那日,南北朝詩人謝朓正走在家中的庭院。

晚風吹過,紅芍藥隨風搖擺,可階上青苔卻臨風不動。他計上心頭,寫下一句,“紅藥當階翻,蒼苔依砌上”。

這就是苔蘚的可愛之處,本就沒根沒系,卻有堅韌自我。好像歌裡唱的“吹啊吹啊,我的驕傲放縱,吹啊吹不毀,我純淨花園。”

因為它依附的是大地。

人活著不也如此嗎?生活總有浮沉,唯有堅守住自己的本心,才能不卑不亢,不偏不倚地綻放自己。

堅守本心,是有趣。

山野裡的寧靜致遠

而山間的苔蘚,有隱逸之美。唐代詩人王維喜歡歸隱山林,他就曾寫過: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參天古木鬱鬱蔥蔥,清澈水潭波光粼粼,在石壁上蔓延的那一片片綠意,在光影的交錯間,有了變幻的肌理與色澤,好像我們就站在悠悠的天地之間,仰視著綿延不絕的山脈。

觀看苔蘚,最適合的方式是與之平視。見它細細的絨毛、旺盛的脈絡,夾縫中求生存的小生物,竟然有這樣神奇而大氣的力量。

唯有你蹲下身子,平視它們,才會懂得自己也不過是個大自然裡的小小人,而生活中的種種煩惱,也不值得一提。

放低自己,是有趣。

讓我們溫柔地推翻這個世界

自古以來,中國人還喜歡將苔蘚養在案臺上。

現在,養多肉已經不是新鮮事,養苔蘚則更有雅致古風。

搭上石頭、水草,將青苔鋪在其間,營造出一方綠地,再將其打濕。那細細的綠葉尖上,閃爍著微微的水滴光。

現在做微景觀,把它和龍貓之類的小配件放在玻璃球裡,扮演草地,苔蘚不是苔蘚,綠地不是綠地,瞬間沒了隱逸之氣、古雅之風,真是破壞意境,也違背了苔蘚的本意。

尊重本意,也是種有趣。

那一盆盆微縮的綠植小景,就像是給自己在車水馬龍間修了一片小森林,讓你在忙碌、煩悶的間隙,總有力量讓心變得溫柔。這何嘗不是苔蘚給予我們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