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滴滴之後,北京開始規範共用單車發展
近年來最大創業風口就是共用經濟,先是共用汽車後是共用單車。去年網約車新政發佈後,承認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並給予一定的過渡期。近日,滴滴宣佈在4月前停止對非京牌滴滴車輛派單,此舉被看作是北京網約車細則正式實施的先兆。
無獨有偶,北京也開始規範共用單車的發展。
根據新京報記者報導,北京朝陽區將推進10處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推進299個路側電子停車收費試點、施劃4000多個非機動車停車位元……記者昨日從朝陽區獲悉,朝陽今年將多種方式“綜合治車”,以緩解“停車難”、“停車亂”的問題。
其實,共用單車出現之後,其在各大城市都遭遇各種問題,亂停亂放、惡意破壞、上鎖私自佔有甚至偷竊等。
(上圖即是東大橋路,新設立的智慧停車樁,工人正在為共用單車停車區域劃線。)
北京朝陽東大橋路東側,工作人員用設備在黃線內噴灑白色標識線,作為共用單車停放區。據工作人員介紹,像這樣的白色停車區域在東大橋將有41處。
北京規範共用汽車或者單車發展,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緩解城市壓力
大量網約車出現,讓已經承壓的北京交通面臨更的壓力,而北京規範限制網約車數量,就是為了緩解北京城市壓力,降低擁堵以及污染指數。在京津冀出現的嚴重污染天氣,多數原因都是因為工業廢氣以及汽車尾氣造成的。
北京不斷弱化作為經濟中心的地位,將大量的工廠外遷至河北等地,就是為了解決城市病,大量網約車與北京發展不符。
在共用單車上,日前北京就表示大量湧現的共用單車造成資源浪費。僅在北京一地就有超過七家公司在北京投放共用單車,而摩拜在北京地區運營的共用單車數量已經超過10萬輛,ofo數量並不少於摩拜,可見在北京投放的共用單車數量少數也是幾十萬級別。
大量的共用單車出現在北京,車輛亂停亂放給城市市容帶來不良影響,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北京給共用單車劃出規定的停車區域,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共用單車亂停亂放問題,也是為了限制共用單車數量,做到資源合理分配。
智慧停車樁也是為了有效監督共用單車,防止其遭遇惡意破壞。
但是,規範共用經濟的發展,等於限制了共用經濟。就以共用單車而言,無論是摩拜還是ofo等推出的共用單車,都是無樁單車,隨借隨用,前提是該地點有車,用完之後將車放在路邊等公共地點即可。
一旦給共用單車劃出停車區域,等於降低了共用單車的靈活度,儘管也是無樁單車,卻變的與有樁差不多。
未來共用經濟將如何發展
在國內政策不斷收緊的前提下,共用經濟的發展確實遭遇了難題,無論是共用汽車還是共用單車,要想在國內生存下去並實現盈利,必須佔領大量市場,成為該行業中絕對的領導者。
為此,摩拜與ofo展開補貼大戰,先是在部分地區推出免費三天,通過各種管道不斷發放優惠券讓用戶獲得免費使用權。不僅如此,ofo還聯合支付寶推出無押金租車,降低用戶使用門檻。
而摩拜卻大玩紅包戰略,通過現金用戶希望用戶充當搬運工,吸引並留住用戶,並聯合微信積極推廣。
另外拓展境外市場,滴滴在年前已經調整國際化戰略,從原先的資本出海變成了技術以及服務出海。而摩拜以及ofo也已經開始在境外市場佈局,目前國內共用單車已經出現矽谷、倫敦以及新加坡等地,甚至歐洲20個國家還向國內共用單車企業發出邀請。
最後就是由服務商變成技術商。
滴滴已經在矽谷成立研發中心,將未來發展目光放在自動駕駛等領域,未來可能會通過技術降低成本並實現盈利。
在共用單車上,最初只有摩拜採用密碼解鎖,如今多家共用單車已經開始效仿,如果將定位、更智慧的密碼在自行車上普及,這也是一種技術輸出,讓共用單車企業不再僅僅依靠服務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