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谷歌、亞馬遜、微軟大力投資雲計算,後進者面臨“game over”?

微軟在華盛頓的資料中心

雷鋒網按:正如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為了尋找新的能源儲備花費數十億美元,大型科技公司也正在大力投入用來提供雲服務的基礎設施,吸引創業公司和大公司將IT業務轉移到雲端。

亞馬遜在上周宣佈,將在斯德哥爾摩建立一個資料中心集群。據悉,雲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數千億美元,而這一計畫是亞馬遜為在這場競賽中保住最大市場份額的最新舉措。

亞馬遜並沒有透露斯德哥爾摩新的資料中心集群的投資成本。這些資料中心在業界被稱為“region(地區)”,分析師認為,其成本或高達數億美元。

AWS的構成,source:AWS官網

作為領頭羊的亞馬遜及其主要競爭對手——微軟和穀歌,都是超大規模計算市場的積極參與者,他們通過雲端為協力廠商提供計算能力,並能夠在需要時即時快速擴展。例如,在美國橄欖球聯盟(NFL)球迷在開賽前湧入一家體育網站時,超大規模計算就能夠快速提升網站可承受的訪問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亞馬遜、微軟和Alphabet(穀歌母公司)在2016年的資本支出和資本租賃為315.4億美元,比2015年同比增長22%。雖然不是所有支出都用於擴建提供基礎架構服務的資料中心,但是每家公司都將雲列為了主要投資領域。

投資者們往往願意容忍這種大規模的投資行為,因為這種其潛在收益也是巨大的。根據研究公司Gartner的報告,去年大約有5000千億美元被用於計算、存儲、網路和資料庫技術。

Gartner的分析師Ed Anderson表示,很多公司正將花銷從自己搭建的伺服器轉移到雲端,而“市場目前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手中。”

德意志銀行證券公司的分析師Karl Keirstead認為,亞馬遜、微軟、穀歌的大規模的投資正在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創造障礙,他們需要花費數百億美元才能趕上這幾家大公司已經擁有的計算能力。

“他們已經創建了一條穩固的護城河。”他說。

當然,還有一家對手並不畏懼,那就是甲骨文。去年夏天,這家商務軟體提供商也推出了雲基礎架構服務,並聲稱將挑戰亞馬遜的主導地位。但是與微軟和穀歌相比,甲骨文在雲基礎架構方面的支出相對遜色。截至到今年二月份的第四季度,甲骨文的資本支出(包括資料中心業務)為17億美元。

甲骨文的產品行銷高級副總裁Steve Daheb表示,資本支出並不能反映出全部情況。他認為,甲骨文的基礎架構服務優於行業巨頭,讓公司不需要為此投入太多就能夠參與市場競爭。

Dehab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單獨參考)孤立的資本支出很有趣,但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甲骨文的支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甲骨文還有很多追趕工作要做,在最近的一個季度,我們的基礎設施服務收入增長了17%,達到了1.78億美元。而AWS(Amazon Web Services)的淨銷售額,主要由亞馬遜的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業務組成,在最近的一個季度增長了47%,達到了35.4億美元。”

德意志銀行的Keirstead認為,在這個亞馬遜、微軟和穀歌引領的通用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對於後來者來說目前已經“game over”。

Keirstead表示:“甲骨文可能有更好的機會,説明客戶將運行在甲骨文自家軟體上的資料從客戶自己的伺服器轉移到雲端。如果甲骨文的野心沒有那麼大的話,那麼現在還不遲。”

Dehab則認為,甲骨文在傳統業務和雲計算方面的專業知識將有助於吸引廣泛的的客戶群體。

而一些在早期入場的參與者已經改變了紛紛策略。據雷鋒網瞭解,2015年,由於營收不佳,惠普公司關閉了Helion公共雲服務。而IBM則在2013年購買了SoftLayer Technologies Inc.,部分原因是為了更好地對抗亞馬遜的AWS。IBM在2016年的資本支出為37.3億美元,雖然IBM如今也提供基礎設施服務,但是更加偏向於資料分析等高利潤產品。

大型與計算基礎設施供應商不可能放緩在全球擴張的步伐。除了斯德哥爾摩之外,亞馬遜已經宣佈未來幾個月內將在巴黎和中國寧夏開設“Region”。而微軟也即將在法國、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新增“Region”。穀歌在上個月也宣佈計畫在加州、加拿大和荷蘭開設新的“Region”。

儘管這些公司很少公佈具體的費用,想要在全球範圍內建設資料中心所需的投資是巨大的。11月份,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亞馬遜會議上,AWS副總裁James Hamilton在演講中透露了一些資訊。亞馬遜的”Region“包含2~5“Availability Zone(可用區域)”,其中一些由30萬台定制的伺服器組成。

穀歌基礎設施高級副總裁Urs Hölzle表示,穀歌“Region”的成本為3億至6億美元,而這還不包括維護成本、功耗費用、硬體升級等,這使得資料中心的運營成本高昂,Hölzle說:“這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過程。”

via.

Wall Street Journal

,雷鋒網編譯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