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添加劑都是壞的嗎?
說起食品中的添加劑
很多人有點“談虎色變”的感覺
如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
鴨蛋中的蘇丹紅、饅頭中的吊白塊等
“一切添加劑都是壞的”
很多人得出這樣的結論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央視《開講啦》節目特邀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
他就大家關心的食品添加劑問題
做了詳盡的解答,一起來看看
什麼是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質。
目前,我們國家有22類食品添加劑,從品種上算應該有2300多種,而這其中有1780多種是食品香料和香精。
談到食品添加劑,很多人可能講,出了那麼多的食品安全事件,都跟食品添加劑有關。
舉一個例子,當年上海的染色饅頭,很多人記憶猶新,說是玉米麵饅頭裡面沒有加玉米麵,加了檸檬黃、著色劑。
我們國家對食品添加劑有三個規定:
第一個,這個品種必須是我們國家允許使用的。
第二個,必須在規定的使用範圍之內使用,不能超範圍,染色饅頭這就超範圍了。
第三個,不能超過最大允許的使用量,或者有的不能超過它的最高殘留量。
常見的誤區
誤區 1
“不含防腐劑”與“零添加”
的食品更安全?
一般消費者認為“不含防腐劑”與“零添加”更安全,商家也瞄準了這一點,使用這樣的描述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同時還能賣個好價錢。
實際上,防腐劑主要是用來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否則有些食品還未出廠就壞掉了,甚至還可能產生毒素。
也有一些食品根本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劑,因為它們具有天然不適合微生物生長的環境:比如蜂蜜(高糖)、速食麵餅(乾燥)、醃漬食品(高鹽)等。
因此,這些食品聲稱“不含防腐劑”完全是一種行銷策略。
至於“零添加”就更不靠譜了。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在現代食品工業環境下幾乎找不到。
誤區 2
純天然食品添加劑比
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更安全?
不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其安全性都要通過“風險評估”的方法來評判。
只要通過風險評估,獲得批准並按規範使用,其安全性並無高下之分。
誤區3
食品添加劑是必須使用的嗎?
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要給食品添加劑訂立那麼多複雜的標準,不用不行嗎?
食品添加劑具有重要的工藝作用,有了它們,才有現在豐富多彩的食品。不用添加劑並不是完全不行,我們試試好了:
食用油中要加抗氧化劑,不用當然也行,只是保質期要大大縮短,你也更有可能吃到哈喇油。
冰淇淋中要加入乳化劑、增稠劑,不加當然也行,但口感就只能是冰棒那樣硬邦邦的了。
袋裝薯片裡的氮氣也是食品添加劑,當然也可以不加,不過如果你買到的薯片都壓碎了可別難過喲。
食鹽裡要加抗結劑,不加當然也行,只是鹽容易受潮結塊而已。
謹防10種食品添加劑潛在風險
以下10種食品添加劑,如果集中過量攝入,可能有患上心血管疾病,甚至致癌的風險。
蔗糖聚酯:一種人造脂肪,被廣泛用於炸薯條和甜品中。
焦糖色素:存在于可樂、咖啡等飲料以及調味醬、蛋糕中。
糖精:屬於人工甜味劑,存在於飲料、果凍等食品中。
溴酸鉀:在烘烤過程中,可以幫助麵包膨脹,也可作為增白劑用於麵粉製作中。
BHA和BHT:丁基羥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羥基甲苯(BHT)分別是抗氧化劑和防腐劑。
氫化植物油:廣泛使用在麵包、蛋糕、餅乾、薯條及咖啡伴侶、奶昔中。
亞硫酸鹽:一種能夠保持食物光鮮如初的防腐劑,最多用於酒類行業中。
偶氮甲醯胺:多用作發泡劑,改善麵團的彈性、韌性。
角叉菜膠:用於果凍、軟糖、冰淇淋和乳品中。
硫酸銨:多為麵團調節劑。
來源:成都商報四川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