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唯愛大波浪——中國女人的百年風情

時尚就是一場輪回,這話一點兒不假。

從遺老遺少、十裡洋場的民國末期,到國人時尚嗅覺初開的“80”年代;從舊世紀低調、滄桑的老弄堂,到如今高樓櫛比的繁華街巷……

今天和昨天,中國女人的腳步或婀娜、或執著,不經意間已經跨過了一個世紀。然而,“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的扮美之心卻是太太小姐們不變的追求。

縱然百轉千回,有這樣一種髮型,卻始終在中國女人的青絲輕挽間,傳遞著萬般風情,它就是大波浪。

大波浪始於何年,考證歷史也只能約摸出個大概,二三十年的老上海是比較公認的發源地,也同樣是在那裡,它漸漸風靡到全國。不管何時何地、無關財力階層,身穿緊身旗袍、頭梳“手推波紋” 、腳踏牛皮高跟鞋成為彼時淑女名媛們出入社交場合的必備行頭。

感謝造物主的恩寵,中國女人的清秀五官配上黑亮發色,再沒有人比她們駕馭起“大波浪頭”更得心應手,她們沒有歐美女人的豪邁奔放,也不似東南亞女人精明狡黠。頭頂“大波浪”的中國女人簡直美得不忍直視,微微側身,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頷首中,藏著一股說不清的風情,勾魂攝魄。她們落落大方、溫婉含蓄、嫵媚可人,從中國百年畫卷中款款走來。

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百樂門裡的交際花、美女明星的招貼海報,中國女人的大波浪隨處可見,甚至就連“包租婆”這樣的狠角色也抵擋不住它的誘惑。

沒有電燙的年代裡,太太小姐們燙髮的工具是火鉗,把火鉗放在火裡燒燙,再在頭髮上夾出一卷一卷的波浪;隨著電吹風、燙髮機的傳入,以及改革開放後燙髮行業的興起,中國女人把這種經典髮型演繹得更加花俏起來:大波浪、油條卷、手推波紋、大彎兒頭。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女性,誰要是沒燙過大卷、沒戴過“蛤蟆鏡”,那簡直是要被眾人恥笑的。

進入新紀元,儘管“殺馬特”、“洗剪吹”等非主流髮型也曾佔據過一隅之地,但終究如曇花一現;而當年那些染著紅毛、黃毛的年輕小姑娘經過歲月積澱,才開始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成熟和性☆禁☆感。

地道的中國女人,最懂“大波浪”的美。金嗓子周璿、名伶陸小曼、華人影后蝴蝶……盛世紅顏,浮塵沉香。末代名媛章含之與喬冠華的愛情故事儘管受盡世人爭議與微詞,但她蓬鬆蜷曲的秀發配上從容的氣質任誰也不能否認她的美麗;當95歲的“東方維納斯”秦怡滿頭銀色卷髮、搽著濃淡相宜的口紅站在公眾面前,那種優雅與芳華瞬間秒殺一眾當紅花旦。

中國女性的波浪卷髮都經歷了什麼?

1920s 手推波紋

20年代,受西方國家的影響,姑娘們的裝扮也西式起來,所以她們都開始流行手推波紋。光影之間,透顯時髦淑媛的綽約風姿,香閨深處的嬌媚與誘惑。

1930s 上海灘式

30年代的夜上海成就了多少傳奇故事,就留下了多少經典的潮流回憶。齊劉海配上大波浪的卷髮,展示著上海灘各類名媛的風采。

1940s 波浪卷式

受電影女星的影響,這時候的時髦女性☆禁☆愛去理髮店做“水燙”。當時還沒有捲髮器,全靠美髮師手上功夫。如今盤“圓筒”、“扁筒””的手藝,年輕一輩的美髮師可能已經不會了。

1950s、1960s、1970s

自進入50年代末,畫風明顯變了。勤勞、儉樸成為考慮美的最高標準。要麼齊耳短髮、要麼麻花辮兒,中國女性在將近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壓抑著一顆愛美的心。

1980s

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吹開了中國經濟的強盛之門,而且令中國女性追求時尚、美麗的天性得以釋放。一時間,喇叭褲、紅裙子、蛤蟆鏡風靡全國,當然了,“燙大彎兒”也是最時髦的象徵之一。遍地開花的理髮店總是生意火爆。

1990s至今

新世紀的交替令中國女性的時尚審美開始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各式各樣的美髮技術、器具令人眼花繚亂,空氣燙、梨花燙、編織燙、煙花燙、蛋捲燙,中國女子頭上的“大波浪”漸漸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文/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