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聊聊老北京二月初二"龍抬頭"那些習俗?

明天是上班第一天,您知道是什麼日子嗎?當然是二月二,龍抬頭。這是民間的傳統節日的龍頭節,又稱“青龍節”、“春龍節”。在老北京,這一天都由哪些個習俗?吃什麼?做什麼?

今天“老北京城新生活”小編就很您一起重溫一下這一天的習俗,在老禮兒中,重拾文化的記憶。

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廿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據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所以古人稱農曆二月初二為春龍節,又叫龍頭節或青龍節。在這一天老北京人吃餃子、吃春餅、餛飩、豬頭肉、薺菜飯等,另外傳統說法在整個正月裡都不能剪髮,因而老百姓都選擇在正月過後的二月二剪髮,喻示新的一年要開始,同時也給家人帶來好運氣!

1、吃龍食

吃餃子名曰“吃龍耳”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

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熏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麵醬吃,鮮香爽口。

吃麵條則是“扶龍鬚”

“龍鬚麵”是我國北方傳統風味筵席麵點品種之一,由山東抻麵演變而來,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明代禦膳房裡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髮絲的麵條,宛如龍鬚,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讚不絕口。二月二食龍鬚麵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吃炸油糕則是“食龍膽”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

老北京人嗜好吃豬頭肉,尤其必在二月二這天吃豬頭肉。在農村臘月廿三過小年時要殺豬宰羊準備年菜,燉豬肉時留下豬頭,在二月二這天祭祀佛祖。城內四合院裡的百姓也在除夕、二月二有用豬頭供佛祭祖的民俗。在二月二上供後就把豬頭燉煮後加工成美味的醬豬頭肉,老北京俗稱“扒豬臉”,可用豬頭肉就酒,也可用煎餅卷上肉和炒的“合菜”。

2、理髮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裡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有“正月裡不理髮”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們為什麼都要在“二月二”這天理髮呢?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呢。

3、接“姑娘”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北方部分地區有這樣的習俗,正月裡“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正月初二(或初四)到娘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裡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4、引龍熏蟲

俗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北京的農家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射房梁牆壁等處以驅除蠍子蜈蚣,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會掉下來被消滅掉。

二月二這天有“引龍熏蟲”之習俗,古人認為,龍出則百蟲伏藏,農作物可獲得豐收,所以清《帝京歲時紀勝》雲:“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那熏蟲也是防止害蟲破壞搗亂確保五穀豐登,明《酌中志》一書雲:“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麵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

5、祭拜

相傳二月初二在宋朝時為“花朝節”,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要出去踏青郊遊。據說有一個人在踏青時拾得一個被遺棄的嬰兒,抱回家後撫養成人,後來這個人便大富起來,於是後來很多人都在踏青時沿途採摘些“蓬葉”回家,在門前祭拜,以表示祈求“迎富”之意。

在明清朝時有“二月初二龍抬頭”之說,明清的皇帝在每年的二月初二都要到先農壇、圓明園舉行隆重的“御駕親耕”儀式,皇帝象徵性地在那“一畝三分地”或“一畝園”上扶犁耕田,以祈福這一年農業大豐收,百姓能豐衣足食。

6、不能做針線活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懂生活,愛分享,歡迎到上面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