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真人《攻殼機動隊》不是神作,但沒砸招牌

好萊塢拍什麼,最容易讓人失去信心?

答案是:日本ACG改編。那是車禍高發地段,幾乎是來車必翻,屍橫遍地。

無論90年代的《街頭霸王》,還是新世紀以來的《七龍珠》、《春麗傳奇》、《生死格鬥》、《拳皇》等,無不是能把神仙氣哭的公認爛片。

以至於許多人一聽好萊塢染指日本ACG文化,第一反應就是:又要毀經典了!

▲來圍觀這屎一樣的口碑

從藝術角度來看,美國人翻拍日本動漫,與其說是翻拍,更接近翻譯。

就像美劇裡的普通話總是讓人哭笑不得,好萊塢雖然拍片厲害,但缺少合格的文化翻譯。原作中大量的文化資訊,在翻譯過程中丟失或扭曲,出來的作品,當然爺爺不疼姥姥不愛。

把ACG搬上真人銀幕,也許只有2014年的《明日邊緣》算得上口碑不俗。但此片票房也是馬馬虎虎,續集難產。

好萊塢原創電影越來越稀缺的當今,向礦藏豐富的ACG文化借創意,仍是如火如荼的生意。於是,《攻殼機動隊》應運而生。

2029年,新港(原型是香港)一座大廈的頂層。

剛剛接收到命令的草雉素子,拔去插頭,褪去外衣,縱身躍下大樓。

在熱光學迷彩的掩護下,她矯健性☆禁☆感的身形,與光怪陸離的街景融為一體,一場精准的刺殺行動,拉開了帷幕。

看過1995年動畫片《攻殼機動隊》的觀眾,都不會忘記開頭這一幕。

這部士郎正宗漫畫改編、押井守執導的動畫電影,強而有力、開宗明義地定義了世界觀和基調。

在2029年的世界中,資訊技術和神經網路高度發達,人類已經脫離了軀殼的束縛,一切肢體都可以義體替換。

高科技讓世界進步,也讓高科技犯罪應運而生。公安九課,是警方專門對付高科技犯罪的特別部門。

女警員草雉素子是九課的少佐,她除了大腦與一部分脊髓之外,全身義體化,具有冷靜的頭腦和卓絕的戰鬥技能。

在這個清冷、妖異、頹廢又空靈的賽博朋克世界裡,蜷居在沒有生命的軀殼中,素子的大腦對世界充滿了難解的疑惑:

當人與義體越來越密不可分,當人可以通過更換義體來實現永生,生命與機械該如何定義,它們之間的界限又在哪裡?

談到日本動畫,《攻殼機動隊》是絕對無法繞過的作品。

充滿前瞻的未來想像,複雜的人性洞察,成人化的主題,深刻的思想,令它不僅是90年代日本動畫復興期的中流砥柱,也是最早得到國際關注和認可的日本動畫,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它被譽為日本動畫的巔峰之作,也讓押井守與宮崎駿、大友克洋共列三大動畫監督。

它將賽博朋克文化推向全球,沃卓斯基兄弟(如今是姐妹了)毫不諱言,坦誠《駭客帝國》從中汲取了大量養料。

斯皮爾伯格的《人工智慧》,前兩年的科幻黑馬《機械姬》,都從中得到過許多靈感。

▲左:《攻殼機動隊》右:《駭客帝國》

最初《攻殼機動隊》傳出要拍真人版的消息,攻殼迷們翹首期待,但沒過多久,他們卻不約而同發出了反對和抵制聲。

原來好萊塢版本的素子,由斯嘉麗·詹森扮演。這可惹怒了很多原作粉:少佐怎麼成了個白人?《春麗》也好,《拳皇》也好,爛歸爛,好歹還是找了東方面孔來演女主的不是?

但是他們也不得不接受,一部好萊塢電影起用白人面孔,是商業上的必然。

好萊塢會讓一個日本女星(哪怕她是美國人)擔綱主演一線大片嗎?現階段恐怕沒可能。

硬要選個東方人主演科幻大片,除非製片人有錢任性到不在乎虧損吧。

前幾天,方君有幸看了《攻殼機動隊》的點映場。第一印象是,特效美工不辱神作之名。

疏離頹廢的都市,多種語言混雜的全息看板,井井有條的車流。城市遠景光鮮繁麗,華燈閃耀,近看處處污濁破敗,這是一幅充滿了現實感的反烏托邦圖景。

片中的未來景觀,融合了《銀翼殺手》和《全面回憶》的影子,也保留了攻殼世界觀一望即明的特色,對原作的三次元化基本成功。

片中也有著乾脆俐落的動作場面,充滿《駭客帝國》式的擺酷,少佐闖入宴會廳的升格廝殺,在鋼管舞棍間躲避子彈,與火力強大的思考戰車周旋,等等。

另外,鏡頭幾次俯瞰街道,都有一種模糊了動畫和實景的虛幻感,呼應著對世界真實性的質疑,也帶出一份荒涼的意境。

情節方面,大幅度複刻了1995年的《攻殼機動隊》,還借鑒了2004年的續集《無罪》和TV版的若干枝葉,編織出一個致敬遠多過原創的故事。

攻殼迷可以看到無數熟悉的場景:裸身跳樓,垃圾車伏擊,水潭打鬥,潛水思考人生,大戰思考戰車,拉斷手臂撕裂裝甲……都有著精確的還原。

我知道致敬是省力的同義詞,但作為粉絲,我喜歡被這樣討好,尤其是在大銀幕上看原版動畫的奢望幾乎破滅。

▲你能毫不費力地找出對原作的一百種複刻

北美上映較早,爛番茄上的影評,大多指出真人版主題淺薄,配不上原版的思想境界。

不可否認,真人版的思考格局變小了。貫穿全片的,不再是對世界環境和科技未來的審視,退格成一個失憶女主找尋身份的故事,大致是一集《疑犯追蹤》或《西部世界》的深度。

劇本還配合素子的“白人化”,安排了一段她回家認親的戲。而原版中的少佐,似人非人的身份屬性,決定了她對身份認同的困惑,絕不可能是尋根認親式的廉價感動。

動作方面也做了一番弱化處理,諸如熱光學迷彩的全☆禁☆裸戲,少了幾分藝術化的女體誘惑,多了實用主義的臃腫,讓粉絲抱怨浪費了寡姐的身材。

少佐撕裂思考戰車拉斷手臂,在動畫中堪稱驚心動魄的絕豔一幕,在真人版中也相應減淡。不過腦補一下,那畫面原樣複現,很多人的小心臟未必受得了吧,國內估計也沒法一刀不剪地上映吧。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比起原作,真人版《攻殼機動隊》顯得淺薄和俗套。

但在某種程度上,淺薄和俗套,也是商業價值的代名詞。在一部爆米花科幻片裡,鑄造一個思想高度逆天的主題,一些驚世駭俗的畫面,是不是有必要?

動畫版《攻殼機動隊》擁有晦澀堅硬的哲學思辨,震撼人心的視聽藝術,但被漫威英雄、奇幻魔法和青少年小說改編哺育的年輕一代觀眾,探討宗教、靈魂、生命意義,也許對他們太深奧了。

往遠了說,攻殼機動隊至今仍是小範圍神作,對它“裝逼”的評價之詞,在網上仍不絕於耳。

所以,索性搞一部淺薄的爆米花,也沒什麼不好。

史上所有翻拍經典的例子都告訴我們:複製外表容易,複製靈魂很難。

真人版《攻殼機動隊》顯然沒能複製原作的靈魂,但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魯伯特·桑德斯畢竟不是押井守,好萊塢更不可能全盤領會士郎正宗的苦心孤詣。

至少主創很懂得自己的斤兩,避免冒失地砸了神作的招牌。他們剔除了那些玄奧、深刻、前衛的腦力激蕩,用通俗情節和視聽效果來迎合觀眾,未嘗不是算是一種誠懇。

公平地講,全盤翻拍《攻殼機動隊》,別說你桑導,就算把老斯、卡神、諾蘭、柯南伯格這些大牛請來,也未必能如願。

看片前,方君跟朋友說:無論它拍成什麼樣,都將再一次證明,原版動畫是多麼偉大。

如果這部淺薄的真人版,能替更多的科幻迷,敲開通往浩瀚的攻殼世界的大門,它已經功德圓滿了。

*本文已經獲得“方君薦電影”授權,轉載請原作者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