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如何收藏一把具有升值空間的紫砂壺

2016年 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現場

這把清康熙年間的 陳鳴遠制南瓜壺

落槌價: 2800萬人民幣

所以物以稀為貴,稀而少的茶壺必是愈來愈貴的。

下面小編介紹3把收藏在南京博物館的名紫砂壺

【 大彬款梨皮提梁壺全壺通高20.5釐米,口徑9.4釐米,底徑13釐米 】

時大彬(1573~1648年),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江蘇宜興人,是著名的明代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之子。 製作年代為晚明。該壺外觀大氣,雍深古樸,具有早期紫砂壺雄渾大度的氣質,亦是時大彬早期作品。紫泥調砂。壺胎外層有黃色細砂粒,俗稱“梨皮”,器身呈現金星點,如撒金般閃閃生輝。蓋裡有陰刻“大彬”二字楷書款和藏壺者之“天香閣”陰文篆書小古印,是時大彬傳世壺中完美的一件傑作。

【 陳鳴遠款東陵瓜壺壺通高11.2釐米,口徑3.3釐米,底徑51釐米。 】

製作年代為清早期。該壺壺身似一隻豐碩圓滿的南瓜,整體造型巧妙自然,是陳鳴遠的重要代表作品。壺底向裡凹,中心有臍,雖隱於底卻讓人感到妙趣橫生。壺腹部刻銘“仿得東陵式,盛來雪乳香”,說明了制壺的巧妙構思,另刻“鳴遠”行楷二字,還鈐有“陳鳴遠”陽文篆書印章款。

陳鳴遠(1622~1735年),宜興人,字鳴遠,號鶴峰,又號石霞山人、壺隱。清康熙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是製作精品文玩成就很高的名手。他出生於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達數十種,無不精美絕倫,作品在仿生方面造詣最深。

【 楊彭年制陳鴻壽銘仿古井欄壺 】

陳鴻壽(1768~1822年),字子恭,號曼生,又號曼壽、種榆道人、曼公、曼龔、夾穀亭長、胥溪漁隱等,浙江杭州人。四體書都很精絕,篆刻學丁敬、黃易,而刀法的運用更為大膽,曾與宜興茶具製作名家楊彭年等合作,仿古出新。這種名為“曼生壺”的茶具,一直被紫砂收藏家視為珍品。

他不僅嫺熟于金石書畫,更是嗜壺成癖,“用時大彬法,自製砂壺百枚,各題銘款,人稱之曰‘曼壺’。於是競相效法,幾遍海內”。他與名匠楊彭年、邵二泉等名家合作,創制砂壺新樣,其色含蓄,其質溫潤,其形典雅,還常題銘刻文、作畫和篆刻,開創了融詩、文、書、畫、印於壺藝的紫砂藝術新潮。所謂“曼生十八式”,可謂道藝結合的經典,成了紫砂裝飾史上的一座豐碑。

藝姐就給大家介紹幾把,值得收藏的佳品紫砂壺

1.清代陳鳴遠第十六代後人

▲ 【清水泥南瓜壺】這款是嘉德拍賣同款,

使用的是十年珍藏清水泥,泥料細膩

由陳鳴遠第十六代後人一比一純手工制做,

對先人手藝和精神的傳承與致敬,

此款南瓜壺為限量款,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2.優秀中青年陶藝家作品

▲ 【 青灰泥扁韻 壺】這款紫砂壺使用的是在明代已被開採利用青灰泥,由於它色澤青穆沉靜,砂質如青鐵冷凝、緻密厚重,材質如碧玉,一經泡養如青鐵古玉質感,柔滑如脂,歷來贏得眾多玩家喜愛,近年來開採量極少,故成品甚稀

作者周小龍,出生於中國紫砂之鄉宜興是位優秀的中青年陶藝家,紫砂技法全面精熟。作品深受客戶的喜愛。

3.國家工藝美術師

▲ 【魚化龍壺】此款茶壺採用的是原礦陳腐老紫泥,質地醇厚,泥料細膩。成色穩重。作者周孝忠,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在堆花領域技藝頗高。此 魚化龍 壺的寓意很好, 形神兼備。值得收藏。

4.名家授權

▲ 【紫泥金魚壺】此壺採用的是紫砂壺經典原料老紫泥,紫泥穩定性佳。壺鈕為金魚,象徵年年有餘,金魚造型活靈活現。

5.制壺名人後代

▲ 【本山段泥石瓢德鐘壺】同樣是黃泥,為什麼有的叫“段泥”,紅泥和紫泥在泥礦層中,不論厚薄,都是一層層不會有間斷。唯獨段泥,即使是在同一層泥層中往往會有間隔其他的泥料或者礦石。好的段泥養成後會非常的舒服,燒制的時候非常難,燒不到到位就會吐黑,驚開。所以一把好的段泥壺是非常難得的。

6.匠心之作

▲ 【長亭井欄】此款採用朱泥,胎滑堅硬而沉實,色澤朱紅略泛桔光。造型端莊典雅,線條挺括,平滑如鏡又線條流暢六方造型工整秀氣。

壺友將壺分為孤品,珍品,妙品,佳品。前三者皆屬於歷史上名人名作,由於有永恆的文物價值,這些不僅能保值,一般都會升值。而佳品則多為當代有名或者無名者的作品。同樣具有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