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碳雲智能CEO王俊:大資料基礎上人人都將活到120歲 | 2017 IT領袖峰會

雷鋒網4月2日消息,2017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於今日召開。在下午的論壇《顛覆性技術與人類未來》中,斯坦福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張首晟、碳雲智慧創始人兼CEO王俊、超多維科董事長戈張、康得新複合材料董事長鐘玉參與了該場高端對話。

其中,王俊認為生命本身就是數位化,它是一個運行的程式,人類正在嘗試理解程式的編譯方式和運行原理。相較於人工智慧在其他領域的應用,生命科學的大資料時代遠遠沒有到來,但在可預見的未來,生命科學資料將實現飛躍式的發展。他提到生命這套程式的設計就是120歲,問題就在於能否理解和認知程式的運行原理,讓生命程式能夠運行到120歲。而這一切都建立在生命科學大資料基礎上。

以下是發言實錄,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程式

今天提到生命時主持人說“生命是可以數位化”的,我要糾正他一下。

生命可以數位化的這個假設本身就是個錯誤,因為生命不是可以被數位化,而是它本身就是數位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程式在運行,在運行的不同條件、階段裡有不同的結果,只不過它編譯的方式、運行原理不被我們所知,不被理解。而我們剛剛理解了一點,ATCG是人類的基因,我們把它讀出來,就像人讀一個軟體程式,華大基因有在做測序。

雖然讀出來已經越來越便宜了,也可以把程式讀得很清楚很簡單,但問題是你並不理解這個程式。剛才主持人講人類人工智慧有三個核心要素:資料、計算能力、演算法。我把計算能力和演算法放到一邊,先說資料本身。

生命科學的大資料時代遠遠沒有到來

我不知道在座各位多少人手上有你自己基因的資料。毫無疑問,相較於每個人網路上的社交圖片資料,說話資料,走路步數資料而言,並不多。參會人員已經是非常高端的人群了,但我們剛才說舉手,結果只有兩三個人舉手說我有基因資料。若我跟他再細聊一下,他手上可能只是片斷的基因資料,還不一定是全部的。

但基因已經是生命科學的資料裡最簡單的一種資料,因為它是線性的ATCG。要想理解生命本身是數位化的生命科學的資料,在座應該沒有什麼人有。以上都說明了生命科學的大資料時代遠遠沒有到來。

我們有什麼資料呢?我們所有的最多資料是臨床資料,絕大多數人都去過醫院做體檢,在體檢中心和醫院裡有體檢報告、醫院診療報告,所以這是現在人工智慧領域應用最多的,例如IBM waston 利用這些資料做人工智慧診斷,它能成為一個普通醫生。

但如果真的想理解生命本身,從結果去算結果是算不出來的。比如中國糖尿病發生率非常高,中國成年人中得了糖尿病和要得糖尿病的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我不想得糖尿病,但現在我所有與糖尿病有關的資料是醫院裡的血糖資料。但只有這樣的資料和糖尿病用藥資料,你不可能讓自己不得糖尿病。所以在糖尿病管理體系裡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明白糖尿病的病因。有人的起點不好,有人天生生下來得糖尿病的概率就要高一點、有人低一點,這是起點,也就是你的出廠程式;二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我得糖尿病風險高,但我注意運動、注意飲食,可能沒問題;我得糖尿病風險低,但我天天胡吃海喝,那麼得糖尿病的風險又會高很多,而這些資料有多少記錄過?如果你真的想要管理自己的健康、生命,前提是相關資料真正被記錄了,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計步資料,所以這是我現在做的第二個公司碳雲智慧的核心使命,幫助每一個生命數位化,而這個數字是你現在還沒有過的數字。

利用人工智慧來理解生命

第二,生命其實是可以被計算的東西,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程式在算,今天我喝了一碗粥,我的血糖怎麼變,這可以用精准的數學公式描述出來,而不是隨機變化,喝一碗粥後想高就高想低就低。身體是非常精准控制的機器,而機器本身是可以被計算的。

有一個真正能夠理解生命的最好辦法是,用電腦裡人工智慧的學習系統來學習你的生命特質。今天我喝一碗粥,我的血糖怎麼變的,我記錄計算下來,放進模型有輸入有輸出,累積到一定量後我的模型會越來越準確,我做了一個電腦的王俊,這個電腦的王俊和現實的王俊一模一樣,我跑馬拉松,他也跑馬拉松,他跑完馬拉松後的身體跟我跑完馬拉松後一樣。

如果有這樣一個可計算的模型實施出來,未來它就可以基於你的資料做一些精准的健康管理模型。

我們的生命是以碳為基礎,我認為未來碳基世界和矽基世界會完全打通,因為在矽基世界裡的人工智慧,和碳基這個本身就是人工智慧體系的世界會越來越相像、越來越理解對方。

生命科學資料將實現飛躍式的發展

就像剛才講的,對於神經網路的東西,越來越像人,我們學習生物學可能不再是以人為研究物件,而是以電腦生物智慧為研究物件,很多東西在未來五到十年會有非常大的變化。擁有自己最簡單的基因資料的人數在這個高端人群裡都沒有達到1%,更不要說在更廣闊的範圍裡了。所以生命科學的資料還沒有到來,但我們要在這個領域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它的到來,這是我們這個領域應該做的事。

我們也預見,生命科學資料的發展速度會很快,三五年可能就會有一次飛躍。十年後的醫療體系、保險體系可能完全不一樣。未來人們完全有可能活到100歲、120歲,因為你生命這套程式的設計就是120歲,問題是你能不能讓你的程式運行到120歲,這在於人類能否理解和認知生命程式的運行原理,而這些都要在資料基礎上才能完成。這個年代才剛剛開始,有點像十年、十五年前興起的IT行業,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挑戰。

雷鋒網將持續報導IT領袖峰會精彩內容,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