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匠心|只有消失的應用,沒有消失的工藝

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東門之池,可以漚紵。

彼美淑姬,可與晤語。

東門之池,可以漚菅。

彼美淑姬,可與晤言。

這是詩經小雅 

中的一首詩——東門之池

詩中的青年男女一起在護城河裡,

浸麻、洗麻、漂麻,一起談笑風生。

也許有人從中看到了愛情,

也許有人看到的是一種古老的手藝,

夏布的製作。

夏布是紡織品裡的活化石,

是最古老的布料。

據史載:“古者先布以苧始,

棉花無始入中國,古者無是也。

所為布,皆是苧,上自端冕,下訖草服。”

夏布,是一種以苧麻為原料,

而編織的平紋布,

自古便是重要的紡織纖維作物。

因常用於夏季衣著,涼爽適人,

又俗稱夏布、夏物,

這種看似平常的布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人們習慣於把所有的苧麻織物都叫做夏布,

然而現代的夏布多是用,

機器紡織出來的布,

這種工業化生產出來的布雖也稱為夏布。

但只有那老手藝做出來的,

精緻苧麻布才是真正的夏布,

可惜如今懂這種老手藝的匠人已不多。

夏布的原料是苧麻,

也稱白葉苧麻,

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自古便是重要的紡織纖維作物。

苧麻的織造水準在西漢達到非常高的水準,

精細程度與西漢馬王堆出土的,

最著名的素紗蟬衣可以媲美。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

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經開始從事,

苧麻耕種和使用手工織布。

神農譽麻,史稱“富貴絲”,

而西方國家稱它為"中國草",

日本人則喜歡稱呼它為"南京草"。

春、秋兩季收穫的苧麻,

要經過浸麻、剝麻、漂洗、

績紗、成線、絞團、梳麻、上漿、紡織等,

多道手工工序,才可得夏布一匹。

也正因如此,夏布才更加彌足珍貴。

到了家家戶戶織布時節,

有一首詩記錄了織布的場景: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中國的夏布產地主要集中在

江西分宜、萬載、萍鄉一帶、

川渝的榮昌、隆昌等縣,

和湖南瀏陽、醴陵、平江等地。

夏布的製作過程大概分為

剝麻、績紗、織布和後處理四大步驟。

【剝麻】

將苧麻砍下,去掉葉子,

剝下莖皮,就可得到,

淡青色的苧麻纖維了。

【績紗】

剝麻之後的績紗即是紡線,

將一劄劄的麻解開,

再將一片片的麻片用指甲劈成麻絲,

取幾根麻絲撚成麻線,

再卷成如繭狀紗綻一樣小團縷,

就可以用來織夏布(苧麻布)了。

【織布】

在織布之前,

要將經紗按照幅寬牽好,

分配好不同的顏色,

牽疏入筘。

筘板好像是箅子,

要一根一根把紗線入筘,

所以有成語"絲絲入扣"。

牽好經線之後,還不能織,

而是要上漿,用早稻的糯米漿,

將經線刷上幾遍,"

苧麻只有上米漿之後

比較光滑才可以織布,比較硬挺。"

上好漿的經線經過晾曬之後,

就可以織布了,

織布的工具是梭子,有牛角、

木頭等不同材質,梭子兩邊有梭眼,

把緯線穿入,通過腳的不停踩動,

使織布機上下的綜片擺動,

左右交☆禁☆合,從而將緯線織入。

【後處理】

成布的後處理,

包括脫膠、漂白,

染色等環節。

夏布的美好,離不開苧麻的特別。

如今,茶藝盛行,

也有人把夏布運用在茶席當中,

設計出不錯的新中式茶席搭配。

 "輕如蟬翼、薄如宣紙、

軟如羅娟、平如水鏡”

——夏布曾經輝煌,

但對於現在大多數人來說。

夏布更像是我們曾經的,

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已遠離日常,

也使得其製作匠人日漸凋零,

但是還有一些人,

繼承著夏布這樣一項古老的製作技藝,

用夏布孤獨地吟唱著對於那個時代的挽歌。

你仿佛看到了古時的“白紵舞”,

古時的舞者穿著白色的夏布(又稱白紵),

“輕軀徐起何洋洋,高舉雙手白鵠翔。”

任誰都會被那份純粹超然震懾。

“釀酒烹雞留醉客,

鳴機織竺遍山家。”

農耕時代的產物,

在這個工業社會即將銷聲匿跡。

牛仔、卡其、萊卡,雪紡,

這些時髦的語彙,

早已侵佔了傳統紡織品的領地。

曾是貢品的夏布,

只能被銷往喜愛夏布的日本和韓國,

或者被少有的幾個,

中國設計師輕輕拿起。

夏布粗獷淳樸,

卻又細膩如絲。

從土地中來,

又走進麻線格子裡。

雖人造,卻返璞歸真。

服裝

飾品

窗簾

夏布畫

可是,我們似乎又能看到希望。

惟願未來每一個夏至,

都有夏布微涼,

款款起舞。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