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吃飯真的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事情,值得深思

中國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可見吃飯就是天大的事情,其實無論任何國家,任何人都是每日三餐,而成人在飯桌上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

中國人吃飯

中國的家長在對孩子吃飯的問題上尤其重視,為了讓孩子多吃,簡直可以不分青紅皂白的使勁喂,只要孩子能夠多吃就行,而且自古以來一直延續到今天,可以說是從未改變過。

孩子小的時候大人都是先在自己嘴裡嚼軟,再喂到孩子嘴裡,長大點後就是一勺一勺的喂,而最後是一筷子一筷子的喂。

就算是現在這個年代還經常可以見到奶奶端著碗,到處追著孫兒或孫女喊叫著喂。更有甚者孩子都已經十歲了還有喂孩子吃飯的。

即使家長上班很辛苦,但仍有很多父母會利用中午休息時間,趕回家中給孩子做頓午飯。

當然,除讓孩子多吃之外,還要讓孩子吃好,大人可以挨餓,但孩子碗裡肉一塊也不能少。能看著孩子高興地吃肉,父母心裡都是樂的甜如蜜一樣。

美國人吃飯

大洋彼岸的美國家長們同樣也關心孩子每天的飲食,但跟中國父母的做法卻有著天壤之別。

他們從不逼著孩子多吃飯,也不給孩子吃燕窩之類的,因為他們大人也不吃。

美國人會主動給孩子補鈣,但他們嚴禁孩子喝碳酸飲料,不許孩子多吃糖。

美國的孩子從能拿勺子時,就開始自己吃飯了,就算弄得滿臉滿身都是,大人也不去管。

到孩子上小學時開始,每天中午都在學校吃飯,絕對不會有家長跑回家給孩子做飯。

孩子在學校怎麼吃,有沒有吃飽,有沒有丟掉等,家長從來都不問。

美國人吃飯時,桌上擺幾樣菜,孩子喜歡吃什麼或者不喜歡吃什麼,往往都由他們自己來做決定。因為家長把孩子當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個人的意願。

即使是有營養的飯菜,如果孩子堅持不吃,家長也絕不會強迫孩子去吃。孩子自己說吃飽了,就可以離開飯桌,不會在孩子吃飽後,還連哄帶騙的讓孩子再多吃幾口。

雙方的差異性

美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的態度和作法,體現了美國兒童教育學的一個核心目標:培養孩子獨立思維的能力。

如果為了貪玩即使沒有吃飽也不再吃的,那麼等會兒挨餓就是活該,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選擇,所以他必須自己承受後果,真正嘗到苦處,下一次就不會重犯。

美國人愛說:犯錯誤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學習過程,兒童教育學對這認識尤其重要。

美國家長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現在還是將來,孩子只能過自己獨立的生活。

與此相反,中國家長則認為孩子年紀尚小,缺乏生活經驗,沒有能力做出正確選擇,所以父母必須替孩子做決定。比如孩子們不喜歡吃青菜,那大人肯定會逼著他們吃;孩子才吃一碗飯,大人就一定要逼他們再多吃。

在這樣兩種不同生活環境裡,美國孩子可能避免不了要經常挨餓,中國孩子從早到晚都是飽飽的。

美國孩子因為不吃青菜,營養要靠維他命補充,中國孩子營養在飯萊裡都吃夠了,要補的只有燕窩和人參。

美國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應該決定要什麼,不要什麼,是饑還是飽;中國孩子從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時時處處要聽大人話。

美國孩子從小有什麼說什麼,不想吃就說不吃,吃飽了就說吃飽了,他們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

中國的孩子從小明白,自己說什麼也不會被信任,時時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討好大人,不喜歡吃也說真好吃,吃飽了也說還要吃。

不同的結果

美國的孩子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知道,我會”。

中國的孩子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聽話,我是好孩子”。

美國的孩子半饑半飽,獨往獨來,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中國的孩子則肚皮鼓鼓,面色紅潤,長大後服從領導,兢兢業業,領導讓怎麼做就怎麼做。

美國家長不管孩子吃的飽不飽,卻嚴格管教孩子的吃相。

比如不許端起盤子放在嘴邊,不許含著滿嘴飯菜含糊說話,更絕對不許進了嘴的東西再吐出來等。

中國家長講實惠,注重孩子吃什麼,吃多少,一般對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熱熱鬧鬧,咂嘴吸湯,剔牙打嗝,十分盡情盡興。

美國孩子長大後注重儀態修養,尊重他人;中國孩子長大後講究自我,看重己欲。

當然中國家長有很多也是做的非常好,這裡並不是以一概全,而是希望中國家長能夠從吃飯的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中國自古就有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一說,其實這種情況就是家裡窮,沒有了過分的溺愛,才造就了孩子早早的能夠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