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舊電腦升級指南:哪些硬體還有升級空間?

隨著Ryzen助AMD強勢回歸,性能過剩這四個字逐漸被人遺忘,整機性能競爭即將回到正常的軌道之中。這個現象,也促使了“升級”這兩個字的重新提及。我們知道,利用最少的投入獲得自己滿意的性能才是DIY的目標。雖然超頻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方式,但是超頻之後給系統帶來的不穩定和產品產品使用壽命的折舊,尤其現在夏天即將來臨,超頻一時爽,後果不設想。所以,遇到性能瓶頸的時候,還是得乖乖升級吧!那麼如何才能為自己的升級達到比較滿意的效果呢?

只要是決定整機性能的配件,對其進行升級後肯定會實現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升級CPU、記憶體和顯卡這三樣硬體對系統性能的提升最為明顯。

CPU與主機板篇:解決認識盲區

CPU升級帶來立竿見影效果

我們知道,CPU決定整機的系統性能,所以一顆CPU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整機的性能高低。一直以來,CPU發展是十分迅速的,也帶動了整個DIY硬體的快速發展以及玩家的踴躍升級。然而直到二十一世紀第2個十年,CPU開始遇到了PC的衰退期、過剩期、獨角戲時期。

現在的遊戲對CPU要求可高了,所以不要抱再戰N年的思想

於是CPU的發展緩慢了,一家獨大導致了升級換代的動力降低,再戰N年的論調不斷提及。然而,雖然現在的CPU對於運行系統以及多工早已綽綽有餘,但是面對歲月不饒人的遊戲發展,再牛逼的i7名字面對次世代遊戲時總有日薄西山的一天。同時,Ryzen 7的完美首演,更一拳砸破了再戰N年的論調。所以,我們建議採用2011年或者之前平臺的朋友,如果要追新遊戲、追新的專業應用、追性能功耗比的需求,還是升級到新一代的CPU為好。

最近頗受關注的銳龍處理器

從Athlon時代吸引過來的AMD粉絲,可以歸位到Ryzen中了。至於那些依然糾結Core i7還是Ryzen 7的玩家,就看你的心中信仰。如果你預算很少,並且現在的CPU都是前代的低端產品,不妨多在淘寶淘“靠岸神器”,不需升級主機板、記憶體就能直接體驗當年數千元甚至上萬的性能感受。比如經典的E3神教、老款Core i7等等。

升級CPU的時候需要注意主機板插槽的相容性

“逼你換代”的策略下,現在升級CPU,就得必須升級主機板了,除非你是低端的SNB升級到高端的IVY BRIDGE、或者六代升級到七代,不過後者的升級行為不提倡,浪費錢財。

不同定位主機板支持的功能有增減

由於Intel與AMD都對不同定位的主機板進行了不同的規格劃分,所以雖然低端主機板帶來了不錯的性價比,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它一些功能的縮水。比如AMD的B350並不支持多卡互聯、Intel的只有Z270才能支持超頻等等。

沒有特殊需求選擇主流主機板即可

當然了,如果你只需要裝上CPU就能高枕無憂地使用N年,那麼一款低端主機板就能解決你的需求。比如當年經典的B85+E3神教的組合,讓無數玩家津津樂道。

記憶體篇:最好一步到位

從功能上理解,我們可以將記憶體看作是記憶體控制器與CPU之間的橋樑,記憶體也就相當於“倉庫”。顯然,記憶體的容量決定“倉庫”的大小,而記憶體的速度決定“橋樑”的寬窄,兩者缺一不可,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說道的“記憶體容量”與“記憶體速度”。記憶體只用於暫時存放程式和資料,一旦關閉電源或發生斷電,其中的程式和資料就會丟失。

昔日主流8GB,在今天已經不夠用了

從這一次掃盲來看,我們認識到現在記憶體的容量與頻率的重要性。隨著DDR4的上位,記憶體頻率將重新起飛。不過記憶體容量的發展一直沒有明顯變化,從十年前的2GB到七年前的4GB,從五年前的大降價興起8GB再到如今沒有16GB都沒面子兼任。

可是一進入2017年,記憶體的價格使勁向上漲,漲幅超過100%,遠超出市場的預期。所以,最近要升級記憶體的話,可真的是心在滴血呢。

一步到位選擇比較高端的記憶體是一個不錯想法

不過該買還是要買的,最好還是一步到位,選擇一些比較好的記憶體,再戰數年,戰到DDR4時代結束的那一刻,將這個市場的風險降到最低。畢竟我們改變不了行情,那就改變自己的計畫使用壽命,將價格最大化地轉化成效益。

畢竟能夠支撐多年的使用不落伍,將價值發揮最大化

比如選擇一些高頻率、強散熱的電競記憶體,帶來不俗的頻寬以及標配較大的容量,足夠支撐多年的使用了。

此外,小編不推薦在二手市場去淘記憶體。畢竟二手市場魚龍混雜,不像CPU那樣本來有過硬的品質。記憶體打磨現象、記憶體金手指氧化、記憶體組裝的現象十分氾濫,如果不小心踩了地雷,那麼就白浪費錢,估計你都會後悔莫及了。

SSD篇:看你想用那種介面

機械硬碟註定被時代淘汰,勢如破竹的SSD固態硬碟,形成鮮明的對比。數倍於HDD機械硬碟的傳輸性能,讓系統體驗成倍提升,無疑經歷多年來的發展,SSD已主導主存儲市場。升級SSD,成為了升級硬碟的主旋律。

3D NAND極速上位

說回SSD。以前,我們升級SSD,都是考慮主控、TLC還是MLC、緩存、品牌、價格、容量等等。這些選購教程,隨便快搜一下大家都知道。這裡小編還是提一下,如果你要經常交換資料,選擇現在十分熱門的3D NAND才是王道。

不同介面的SSD

為了實現更快的速度、更好的體驗,SSD的介面也在不斷進化革新,像主流的SSD介面就有SATA、M.2、PCI-E、mSATA等。

SATA SSD

SATA 3.0介面最大的優勢就是成熟與便宜。普通2.5英寸SSD也沒這麼高的需求,500MB/s多的讀寫速度也夠用,適用的平臺也較為廣泛,基本上帶SATA介面的設備,接SATA SSD都木有問題。

PCI-E SSD

PCI-E SSD資料直接通過匯流排與CPU直連,省去了記憶體調用硬碟的過程,傳輸效率與速度都成倍提升。最大速度達到32Gbps,可以滿足未來一段時間的使用,而且早期PCI-E硬碟不能做開機磁片的問題早解決,現在旗艦級SSD大多會選擇PCI-E介面。

M.2 SSD

M.2介面,最初叫做NGFF,介面也細分為兩種:Socket2和Socket3。前者支援SATA、PCI-Ex2介面,理論讀寫速度分別達到700MB/s、500MB/s;而後者專為高性能存儲設計,支援PCI-EX4,理論介面速度高達32Gb/s,超五倍於SATA介面。M.2以高性能與小尺寸,成為了SSD廠商爭先恐後發展的方向。

總之,升級SSD時,首選是選擇SATA還是M.2還是要上PCI-E,然後再考慮不同類型的產品。小編推薦那些大牌子的,畢竟主控、NAND的選用是十分透明的,讓人放心。

顯卡篇:早升早享受

玩遊戲自然要顯卡,這老話一直都適用。在這個沒有1080P解析度都不能見人的時代,沒有一張主流以上等級的獨顯,就不要說玩遊戲了。

讓遊戲有如電影般畫質,這是不少玩家早期對遊戲畫質的要求。隨著遊戲技術不斷發展,在寒霜3等極致引擎的加持下,如今的PC遊戲早已經實現電影般畫質了。要實現頂級的畫質,擁有一片好顯卡必不可少。

技術是不斷前行的,顯卡也不例外。每一代產品升級,都總會用上新技術,新工藝。顯卡產品也是如此。作為DIY硬體中升級換代速度最快的產品,每當有新產品上市,不少玩家總會提出自己的顯卡是否需要升級的問題。

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看評測,選顯卡。當然了,一切前提就是你是否有足夠的米。比如最新的“顯卡危機”級別的《幽靈行動荒野》,得要最新旗艦級別的GTX1080Ti才能跑出最佳畫質下流暢的體驗。這對於其他顯卡來說,怎麼活?

不必緊張,麵包總會有的。正是因為升級換代的頻率如此之快,我們選擇顯卡的時候就不要考慮以後的事情了,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早買早CD、早買早享受嘛。

總結

多動手、多實踐

你知道升級CPU能夠給你帶來什麼樣子的性能提升嗎?大容量的記憶體是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呢?還有主流的遊戲到底需要什麼樣子的顯卡呢?經過小編以上的詳細分析,相信您的頭緒會不會清晰一點呢?多動手、多實踐,從實踐中找真知,領悟DIY的精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