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袁啟聰舊情人系列2:搞了孩子他媽的車

上一篇文章被點爆,好多人留言要看續集,看來男人都有一顆窺私的心,尤其是別人家的情人,看著爽,不用付出更不必負責任,多好。是的,養著她們的確操心,經濟上的,精神上的,少點愛都堅持不下去。

差點忘了這部高爾夫

其實在同一時間,除了寶來和寶馬3系,還有一部高爾夫MK4 1.6MT 也被我玩得很High。那部車是我前女友(現在是我太太)的,黑色,特別酷,2005年,新車購入。

原本她是打算買雨燕的,正巧碰上一汽大眾經銷商清貨,最低配高爾夫只賣11.5萬,比雨燕沒貴多少,諮詢我意見時,碰上我玩寶來正過癮,壞腦筋一轉,心想這次賺了,只要我們不分手,就可以蹭著玩一次同平臺,於是毫不猶豫就推薦了。有了寶來的經驗,這部車折騰起來就更得心應手,現在回頭看,我的品味大概也從寶來的城鄉結合部水準升級入了城。

先說說我為高爾夫添置的補品,嫌寶來上的REMUS排氣太吵,高爾夫換了另一個聲線含蓄一點,但價格更貴的品牌SEBRING。不過,裝上車沒得意幾個月,一次偶爾升高底盤,我手賤把尾鼓上的銘牌扒掉,居然在SEBRING的標牌下,赫然露出了REMUS的標誌性的狐狸頭!這是什麼情況?趕緊翻書才知道,原來這兩個是姐妹品牌,工廠都是一樣的,對了,這兩個品牌還是大眾高端性能車OEM排氣系統的御用供應商。

高爾夫各項改裝中,懸掛是我改得最滿意的。用了兩年多以後,我為寶來升級的“黃筒KONI”已經用了快2年,這套本來可以通過在減震芯頂部的旋鈕,分8級手動調節軟硬的避震,調節機構已經徹底歇菜,根本擰不動,定格在最硬位置,生生把寶來顛出一身的異響。我自然對這個品牌失望,高爾夫不能再犯錯誤。

最多人向我推薦至今依然大熱的品牌Bilstein B12,是首選。真是巧了,當我正準備敗B12的時候,日本著名避震品牌TEIN通過國內代理找到我,說他們決定進軍國產歐洲車市場,問我有沒有興趣把高爾夫借給他們做產品開發,完事後會以4折的價格把一套全新的TEIN攪牙懸掛賣給我,這個橄欖枝我當然不會拒絕,而接下來的事情更讓我覺得賺大發了。

TEIN非常重視這次開發,專程飛了3名工程師過來,帶來的4套實驗用懸掛零件。其實,TEIN早就開發出適配高爾夫4的產品,這次是專門為國產版高爾夫4的再開發,工程師用蹩腳的英文告訴我,因為他們擔心中國車型車身配重、材料、結構會有差異,開賣前必須進行在地化二次開發。

整個工程花了4天時間,我看著他們,瞪大眼睛皺著眉頭,用天平配重精細到1mg的避震油,再用專用器具注射到減震桶中間,然後裝車,試車。通過車身上安裝各種測量儀器,獲取輪胎跳動,車身側傾等資料,不厭其煩,用心專注,讓人肅然起敬。這次的經歷,讓我親眼見識到對日本企業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隨後我打聽了一下,包括歐洲所有一線大品牌在內,只有TEIN會這樣對銷往中國的產品做在地化二次研發。看到這裡,如果你正巧有一部4代高爾夫,又買了TEIN的攪牙懸掛,在感歎這套懸掛出色表現之餘,別忘了還要感謝當初我無私奉獻出女朋友的高爾夫啊。

內飾方面,放心,此時我已經摒除在A柱上鑽孔安裝監控儀錶的“陋習”,什麼都沒搞,就是為高爾夫換了一對斯巴魯Impreza STi的原裝拆車桶椅,頓感馬力激增一百幾十匹,哼哼,這個STi究竟有多厲害,你問完度娘再回來膜拜哥吧。總之,這部高爾夫上,件件補品都經過我嚴密甄選,確保有實力有品位,後來我女朋友成我孩子媽媽以後,頂著8個月的大肚子,坐在STi桶椅上,被“手工制”TEIN攪牙懸掛支撐著,伴隨著SEBRING沉實聲浪,用流暢的手法把弄著短行程手動擋杆,每天自己開著這部車上下班,帥哭了整條高速公路有沒有。

高爾夫在我們家呆了4年,雖然不是我花錢買的,但留下了太多美麗的回憶,車主也從女友變成太太,這女人看著我不亦樂乎地折騰她的車,沒少給我臉色看,大家評評理,我每個月花光自己的工資為女朋友改車,算不算中國好男友?我都為自己的偉大感動!最後,還要說句公道話,高爾夫4真心是好車,整體品質表現比寶來好很多,有說法是高爾夫進口零件比例比寶來高很多,事實上除了漏油,各種漏油外,的確就沒什麼故障,最後賣了7.8萬,算起來是相當保值呢!

我第一部7人車

我還開了一段時間的本田“朗程”,哈哈,不知道是什麼車了吧!其實,“朗程”就是1994年的第一代奧德賽,南方人為它起了一個很漂亮的名字。

“朗程”是借來的,差不多十年車齡,2.0不帶VTEC最低配,配4AT變速器,沒有天窗沒有真皮座椅,連輪轂都是鐵皮的。更可怕的是,我接觸到這部車時,它已經被車主拋棄,進入了“零保養”狀態差不多3年。所謂“零保養”就是根本不保養!汽油燈亮加汽油,機油燈亮加機油(也不用管標號什麼的,花生油都敢往裡面倒),直到開趴在路上,直接送報廢場。

就這樣,我開了“朗程”過萬公里,從未趴下過,除了發動機聲音大,油耗賊高(大概15升/100KM),變速器有時候會發神經,像踢我一腳外,剩下的全是美好回憶:懷擋特別實用,輕鬆從前排走去後排、中排極其大,至今不輸給任何一代奧德賽(除了美版)、動力好,敢踩油它敢飛……“朗程”給我留下的好印象,讓我目標鎖定奧德賽,還是人品好,沒費什麼功夫,大概在2009年時,我收了一部車況嶄新,只跑了6萬公里的2007款廣本奧德賽RB1。

2007款屬於RB1的小改款車型,其實改動特別小,就是前臉隔柵換了造型,車尾燈換成貫通式LED,內飾,發動機等,都是一樣的。可以說,RB1是當時市面上最有趣的一部MPV,長相兇惡,尤其是眯著的車燈,內裡還有一層神秘的藍色鍍膜。不過,這個獨特的設計當時也惹了一點麻煩,在一些地區,法規規定車燈不能有任何帶顏色的遮擋物,RB1這個設計導致不能在這些地區銷售。

別看RB1奧德賽的車身又窄又修長,裡面的空間可一點不含糊,這時本田已經提出MM設計理念,也就是發動機艙最Min,乘客艙最Max,這一理念下,使得RB1奧德賽三排座位都是舒服的,中排“大通鋪”設計,我放了一張兒童安全座椅以後,依然可以舒適容納兩名成年人,我經常7人滿座出行,尾箱塞滿,實用性和現款奧德賽相比,我不認為有任何遜色。

說到滿載,就不得不說說RB1的一個設計缺陷,多連杆的後懸掛,在滿載時會大幅度改變輪胎傾角參數,出現嚴重的外八字,時間稍長會導致輪胎嚴重偏磨。解決不難,我的改裝店好朋友幫我換了一根改進型的後懸掛連杆就徹底解決。動力方面,RB1只有一台2.4L i-VTEC發動機,取消了以往兩代奧德賽都有的3.0 V6發動機,我問過本田工程師原因,他回答倒是乾脆:MM理念嘛,RB1車身空間要讓給乘客,發動機艙比以前都小,根本塞不下V6發動機,我們是沒辦法而已,事實上從第二代開始,奧德賽已經區分出北美版和國際版兩種車型,V6發動機只保留在車身龐大得多得美版車型上。

不得不說,本田發動機實在牛,RB1保留了VTEC發動機嗜好高轉的最顯著特點,油門到底,4000rpm以後是全新的境界,“冠軍的聲音”亢奮地奏響,挑戰220km/h的表底?我絕不會承認我幹(guo)過(yin)這樣的事情。擁有這部RB1的幾年中,深刻體會到日系車可靠性,想想當年那部“零保養”的朗程就能來信心,何況我嚴格對RB1定期維護保養,它連一個燈泡都沒有壞過。

和我之前幾部歐洲車不同,奧德賽給我的樂趣,都是使用上的,它把主人服侍得很好,根本不會鬧情緒發脾氣,更找不到“修車的樂趣”。那一年,我和幾個專業車手,開兩部奧德賽從廣州去上海參加第一屆本田節能大賽,長途跋涉一方面體驗到舒適性對於一部MPV是多麼的重要,另一方面,連專業車手也不會覺得,開一部MPV跑幾千公里是一件沉悶的事情,一路上可是一路高歌一路HIGH。

現如今,奧德賽經歷幾代進化後,徹底改了車身形態,新奧德賽從一部有性格的運動MPV,變成類似豐田大霸王的傳統MPV模樣,情感上稍有不舍,但得與失很容易計算,現在肯定是一條正確的賺錢方程式。

好啦,這期說的這兩部車,都是馬路上最常見的車型,或許並沒有太特別,但她們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這就像是技能提升的過程,沒有她們調教我的情趣和技巧,我並沒有勇氣接手接下來那堆重口味硬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