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季如何在家就能去濕寒的妙招
南方雨水越來越多,人體內的濕氣也會日益加重。中醫指出“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濕與寒在一起,稱為濕寒;與熱在一起,被稱為濕熱,與風在一起,被稱為風濕,與暑在一起,被稱為暑濕,體內濕氣過多會威脅到身體的健康。體內濕氣太多不及時排出還會影響到你的皮膚。那麼春季如何祛濕呢?下面小編告訴你幾個中醫祛濕方法。
中醫祛濕有妙招
1、艾灸除濕和西藥治標不治本不同,中草藥能治疾病之本,除濕的關鍵也在於治本。並不是說少喝水就能減少體內的濕氣嚴重程度。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及養生保健的作用,對春季除濕邪更是有他法所無法替代的良效。
濾煙裡料,納米級濾孔技術,過濾掉艾煙的同時不影響艾灸效果,三層防護防燙傷,均衡散熱,科學防燙布料,傳遞艾熱,使接觸面整體溫度一致,精選上等植絨布面料,舒適的感覺讓你愛不釋手,多孔艾灸盒設計,讓艾灸效果直達經絡,滲透強,更有效。
祛風除濕艾柱,五年陳精選天然純艾葉,羌活、獨活、防風、秦艽、威靈仙等,辛散苦燥,氣吞邋通,功善祛風濕,散寒止痛,禁忌醉、怒、驚、恐、勞累、饑餓情形下禁灸,皮膚過敏者不宜艾灸。
婦科艾柱,添加藏紅花、三七、黨參、雞血藤、白術等各種中藥材,調節身體,針對經期不穩,宮寒等症狀,禁忌醉、怒、驚、恐、勞累、饑餓情形下禁灸,皮膚過敏者不宜艾灸。
2、拔罐療法祛濕
我國的一些傳統的中醫療法對於身體的防濕祛濕有很好的療效,比如說現在只是在農村地區或者較偏遠地區才會使用的拔罐療法就對祛濕很有效果。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近幾年來拔罐療法在都市也開始流行起來,可見這一療法確實經得住實踐考驗。
拔罐後的罐印顏色看健康
抽氣式拔罐,拔取簡單易操作,不用火、電,無燒傷、灼傷之憂,利用真空槍調節負壓值即可完成拔罐,取罐只要輕鬆拎起送壓閥,簡單易操作,適用於醫院,又適用於家庭。
新材質具有高透光性,易於觀察罐內皮膚變化,便於掌控拔罐時間,使用更安全,全新抽氣槍設計,握感舒適,使用輕便,E型關節罐專門為人體關節部位,凹凸部位設計,解決了無法在關節及凹凸不平部位拔罐的難題。
AS高強度有機材質,一次原料,更環保,罐體透明有光澤,罐口圓滑,舒適度更強,與皮膚接觸面更大,減輕拔罐時產生的疼痛,增加走罐時的舒適度,加長連接管,自己操作,自家拔罐,節省費用,操作方便。
3、當然除了艾灸拔罐等中醫療法,食療喝湯同樣可以調理身體
赤小豆鯽魚湯
食材:鯽魚1條,赤小豆150克,生薑1塊,大蒜2瓣,香菜1根,食鹽、黑胡椒粉、料酒、食用油適量。
做法:赤小豆洗淨,提前一晚浸泡,鯽魚宰殺洗淨後在魚身上抹上少許食鹽和料酒醃漬,生薑切片備用;開小火,平底鍋放少許植物油,撒上鹽和薑片烹香(撒上少許鹽不會粘破魚皮),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期間加入蒜瓣一同煎香;煎魚的同時,把赤小豆放入砂鍋,大火燒開,把煎好的鯽魚放入燒滾的赤小豆水中,繼續開大火煮沸;轉小火,小火慢煲40分鐘以上(燉煮期間不要翻動鯽魚,魚肉細嫩很容易散碎),撒入黑胡椒粉,最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撒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盛出,在魚身上放上香菜裝飾即可食用。功效:有助於排出體內積存的濕邪,預防濕邪帶來的脾胃運化不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狀。
祛濕要注意三點
1、一定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體內有濕熱的人大便往往會不通暢,常常會出現便秘、大便總是覺得排不乾淨的症狀,針對這種情況,女性一定要保證每天定時排便,最好是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最好是在每天的早餐後,不管有沒有便意,一定要抽出時間去廁所排便,這樣時間長了就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對於去除體內的濕熱非常有好處。
2、不要住在濕熱潮濕的地方在濕熱潮濕的地方居住的人時間長了身體內產生濕熱也就是必然的了,所以為了去除體內的濕熱,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居所的乾燥通風,不要再濕熱潮濕的環境中待的時間太長。即使是冬天的時候也一定要保持室內的通風,這樣就可以避免體內出現濕熱。
3、多多運動可以去除濕氣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防病去病的好方法,體內有濕熱的人,多多的運動,儘量的讓自己出汗,這是去除體內濕氣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比如慢跑、爬山等都是去除體內濕氣的好方法。當然去除濕氣的時候不意味著你一定要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夏天的時候運動一定要選擇陰涼的地方進行哦。功效:將冬瓜與薏米進行搭配,能夠達到清熱祛濕、利水排尿的效果,對於水腫、尿路疾病患者來說具有輔助性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