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質疑偽QLED 再次引發顯示技術之爭
【IT168 資訊】近日一則韓國媒體的報導,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於QLED電視的爭議與討論。據韓國KBS新聞報導,來自韓國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的有機半導體實驗室主任(Organic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Chang Hee Lee提出了對目前QLED電視的質疑,主要疑點在於目前市場在售的QLED電視到底是真正的QLED還是“偽QLED”。
韓國KBS新聞報導:韓國專家質疑目前的QLED命名不合理
家電行業這幾十年來,當正要向下一代技術進行過渡時,往往會出現一些模棱兩可、混淆視聽的技術和概念包裝。這種概念包裝在家電行業中並不新鮮。比如當年手機3G剛剛被消費者認知的時候,有一個企業推出了“3G”熱水器,實際上是3管(Guan的首字母);比如當年智慧家電剛剛開始興起,僅僅增加了一個wifi模組、能用手機APP操控的電器就敢稱之為“智慧”,結果到最後業內還不得不用一個名詞來區分這些早期的“智慧”家電:偽智能。還有當年的高清、超高清、全高清電視,各種“高清”弄得消費者一頭霧水。
而本次韓國媒體質疑的正是QLED技術。QLED本身是一種未來顯示技術,現在的顯示技術,都是被動發光,而未來顯示技術一定是主動發光技術或稱自發光,比如已經具備商用能力的OLED和正在實驗室中研發的QLED。
那麼現在的市售QLED電視是否已經是真正意義上的QLED電視呢?網上搜索可以發現,現在已經推出的QLED電視,雖然名叫“QLED”,但是實際上另有小字體注明是“光致量子點電視”。
對於消費者來講,量子點可能還有所耳聞,但是光致什麼的就一頭霧水,即使去網路搜索,也看不出個所以然。而“光致”卻正是關鍵所在。
有兩種電視都可以稱之為量子點電視,一種是主動發光的,叫電致發光,是真正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叫QLED;另外一種是被動發光的,叫光致發光,叫QD-LCD。對比傳統的液晶電視,光致量子點技術是在QD-LCD的基礎上加入新型納米晶體半導體量子點材料,進一步提升了背光源的發光效率,令螢幕顯示峰值亮度得到明顯提升,但本質上仍然是屬於採用液晶技術的彩電產品。而真正的QLED電視,還在實驗室中等待完善。
當前市場上的QLED電視只是在液晶上覆蓋一層量子點膜
QLED不能商用的原因在於研製時間太短,產業鏈不成熟,產業化尤其是大屏產品的產業化還不能滿足要求;更關鍵的是最好的QLED屏,壽命也僅能達到14000小時(1.6年),這對於大屏特別是電視產品來講是遠遠不夠的,誰會買一個只能用1年多的電視機呢? QLED技術存在的可靠性差、效率低、藍色元件壽命不穩定、溶液制程研發困難等技術難題,離攻克並大規模應用至少還有10年以上的時間。
但是彩電行業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在競爭激烈、必須不斷推陳出新的當下,顯示技術到底應該如何發展?由此,彩電行業又引發了彩電技術之爭。目前的發展方向有兩種,一種是光致發光量子點,另一種是採用了Nano Cell(納米點)的純色硬屏技術,該技術也被譽為最先進的色彩加強技術。
比如說,在今年3月份的上海家博會上,做為擁有全球顯示技術領導者地位的LG就展出了一款大尺寸的純色硬屏產品,並與韓國另一知名品牌的偽“QLED電視”進行了對比。
首先在色彩表現方面,“純色硬屏”電視採用了均勻的納米顆粒膜(人類的頭髮為80,000 到100,000納米),而目前的QLED技術是在液晶技術上增加了2~10微毫米不均勻顆粒組成的量子點膜。相比之下,這些納米顆粒比量子點更小產生更精細的、準確的色彩。純色硬屏可吸收多餘的光波長,並提升螢幕顯示的三原色色彩純度,與其他螢幕相比,純色硬屏可以投射出更多豐富的色彩。純,意味著最接近真實,這一點正是納米點的特性。
另外,純色硬屏技術讓電視可視角度更廣,畫面更穩定。據瞭解,傳統螢幕的可視角度在大於30度時色差會非常明顯,而純色硬屏在可視角度達到60度的時候,依然沒有色差,保持100%高色域,形成最逼真的圖像。這主要是因為,純色硬屏技術可以增強離軸時的色彩一致性,消除由於觀看角度改變而產生的色彩失真的憂慮。
上海家博會展出的採用純色硬屏技術的電視與傳統電視(偽QLED電視)可視角度對比
純色硬屏與傳統螢幕可視角度的對比
好電視和普通電視的本質差異就是無論在任何角度看,都畫質更好、色彩更好,如果你花大價錢買了一台電視,當你大部分的時間都看不到最好的色彩,你覺得花的錢值麼?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和IT168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