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開發出可在水中快速移動的軟體電子魚
雷鋒網「新智造」按:長期以來,機器人界一直希望造出通體由軟性材料構成的機器人,但開發出柔性的供能和控制元件一直是難點,例如現在很多研究人員紛紛都在開發柔性電池和電路板。去年8月份,哈佛大學用“氣動”取代“電動”,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軟體的且自我驅動的機器人,而現在浙江大學開發出由柔軟的撲翼推動的軟體機器人。新智造作為雷鋒網旗下欄目,關注智慧時代的創新與創造,目標是找到這個行業還存在哪些機會。
為了讓機器人表現的越來越好,機器人專家們正在為其打造靈活的身體。事實上,軟體機器人有很多優勢:一方面,軟體機器人能夠在現有合規條件下更安全的工作,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另一方面,機器人也能夠做出更多獨特的運動方式。但對於軟體機器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在供電或移動時,必須做出一些妥協,因為大多數設備元件並不夠“軟”,比如電池和執行器。
但是在過去的一周左右時間,行業內已經發明除了兩種有效提升軟體機器人運動的新方法,一種是利用外部磁場,另一種則是利用電場為撲翼提供能量支援。
浙江大學發明了軟體機器人能夠由柔軟的撲翼推動,這些撲翼是有彈性電介質製成的,當它們被施加電壓時,就會彎曲。介電彈性體的響應非常快,而且運動幅度也相對較大,不過它們需要非常高的電壓(大約 10 千伏特)才能有效運轉。一般來說,介電彈性體會被覆蓋在絕緣層中,但是這種機器人可以在水下工作,所以研究人員能夠將所有絕緣層都浸沒在水下,依靠水作為電極和電廠。
當然,這個軟體機器人設計還有其他幾個原因值得注意。首先,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身體、翅翼、尾巴和彈性體肌肉都是完全透視。所以,當你添加不受限制操作時所需要的電子元件和電池時,運動效果可能會不太盡如人意,但事實上,這個軟體機器人體內可以自身包含所有可支援其運動的設備,包括一個 450-mAh、3.7 伏的電池,能夠確保它以每秒 1.1 裡面的速度在水中遊動 3 小時 15 分鐘。不僅如此,這個軟體機器人身上甚至還可以搭載一個微型攝像頭,其最高運動速度可以達到每秒 6.4 釐米,而且能夠在高於冰點低於 75 攝氏度的水中毫無壓力地暢遊。
這個機器人的整體功率消耗,大致和一條虹鱒魚相當,因為一條長約 25 釐米的虹鱒魚如果以每秒 10 釐米的速度遊動,需要消耗 0.03 瓦特的能量。當然,真正的虹鱒魚遊動的速度更快,但對於機器人而言,相對生物學效率顯然要高得多。現階段,研究人員還不知道這種機器人能夠有哪些具體的實際應用,所以目前它應該還是一種原理性的概念技術,或許在下一代機器人身上能夠看到更多實際應用。
浙江大學的T. Li, G. Li, Y. Liang, T. Cheng, J. Dai, X. Yang, B. Liu, Z. Zeng, Z. Huang, Y. Luo, T. Xie, and W. Yang 在 Science Advances 網站上發表了文章——“
快速移動的軟體電子魚
”。
與此同時,在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人員也一直在研究更基礎的驅動技術來挖掘軟體機器人的潛力——他們已經設法將聚合物膜轉化成能夠通過磁場遠端致動的肌肉。此外,研究人員還將鐵微粒引入到液體聚合混合物中,然後向磁珠施加磁場,讓這些微粒排成一條水準鏈。當這些液體聚合物變幹,並且切成條狀時,整個水準鏈依然能夠持續存在,此時如果給他們再施加一個磁場,水準鏈即會與之對準,牽引聚合物跟隨它們。
通過改變磁場強度和方向,可以調整聚合物的結構,研究人員也因此可以創造出一套能夠實際應用的軟體執行器,比如能夠提起比自身重量重五十倍的懸臂,一種能夠伸長或收縮的折疊式結構(像肌肉工作原理一樣),一個具有蠕動泵功能的、運動壓縮波管。
這些執行器看上去似乎價格都比較便宜,而且易於構造,但同時他們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需要對外部力量做出回應才能執行運動。但是,它們在體內微型機器人上能夠很好地運作,或者能夠在不需要持續執行操作的、可部署的機器人身上得到較好應用。
VIA
ieee
雷鋒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