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泰坦尼克號」的創作故事
2012年4月10日
[泰坦尼克號3D]在中國“100周年”上映
一轉眼,5年又過去了
但直至今時今日
傑克與露絲的故事
依舊能撥動我們的心弦
▼
1912年的4月10日,對於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來說,是它從英國南安普頓起航前往紐約,開始處☆禁☆女航啟程的日子;對傑克與露絲來說,是命運安排他們相遇的日子……
而對於85年後的詹姆斯·卡梅隆來說,這天是他將一場史詩級災難呈現到大銀幕上的開始。
▲上圖為真實史料,下圖為[泰坦]劇照
[泰坦尼克號]的成功,不僅有以假亂真的特技做支撐,更有著堪稱變態的考據和復原。
卡梅隆不光獨家獲取了泰坦尼克號的原始圖紙,還成功說服了原來為這艘巨輪編織地毯、製作吊艇柱的兩家公司,繼續為劇組製作道具。
▲片場照
為了真實再現歷史,卡梅隆重新搭建了這艘曾經的“最大”,絲毫不遜色真實的泰坦尼克號。
小到餐桌上一溜潔淨無瑕的餐具和女士衣裙上的小珠子,大到五層樓高的豪華實木樓梯、天花板上酷似教堂穹頂的拱形圓屋頂,都被劇組作為字斟句酌、細節還原的考古對象。
▲幕後照
考據癖們會欣喜地發現,泰坦尼克號模型裡的銅床、壁鐘、傢俱、裝潢,與真實中的泰坦尼克號是一模一樣的。
這艘被安放在6400萬公升水槽中的龐然大物,佔據了相當於兩個美式足球場那麼大的面積。
▲1000多名工匠和工程師為這艘巨輪日夜忙碌,共計9300平方公尺的內景,享受到了超級精裝修的待遇
早在電影實拍之前,卡梅隆曾於1995年乘坐了俄羅斯的“凱迪須號”研究船,向北大西洋進發,用為期一個月的水下歲月,完成了與泰坦尼克號殘骸的親密接觸。
當時共配備了兩艘潛水艇,一艘負責拍攝殘骸景況,一艘裝著卡梅隆等人負責指揮調度。因為海下4公里處巨大的水壓,迫使劇組製作了一架特殊且耐壓的攝像機進行海底錄影。
▲攝影機一次只能錄12分鐘的影像,一旦潛入水下就無法中途更換膠片,所以劇組對每一格膠片都珍惜有加
這段海底實拍主要集中在影片開頭段落,一共需要潛水小組下水12次,每次往返都需耗時16小時。
在初期攝影不甚理想的情況下,卡梅隆甚至曾把自己鎖在“凱迪須號”裡,失聲痛哭。
後來出來的影像之所以讓人滿意,也是在卡梅隆放棄原定計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拍攝方案後,才達到的效果。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還原的細節都屬於專家級別。撇開一對虛構的男女主角不談,[泰坦尼克號]裡出現的諸多人物,都有對應的角色原型和清晰的身世來歷。
卡梅隆嚴格依照留下來的黑白照片作為參照,最終確定的演員人選匯合在巨輪模型上,讓人恍如返回到了1912年的泰坦尼克號。
有趣的是,在當時的那艘輪船上,真的有一個姓“道森”的男士遇難喪生,只是除了姓之外,他和“傑克&露絲”的愛情故事基本沒有任何瓜葛。
▲片中那個選擇尊嚴赴死的貴族,那個帶領乘客死前祈禱的神父,那支演奏到最後一刻的樂隊,這些全都確有其事、真有其人
卡梅隆的瘋狂考據,讓他從每一幅留存下來的歷史圖片中汲取靈感:傑克·道森同學偷摸從三等艙溜到頭等艙的舉動,就有當時披露的一張照片作為資料支援。
可見,當適度虛構和還原歷史結合在一起時,往往能催生出經典的故事。甚至有時史詩大片還能混淆真正的歷史——就像很多人相信真有傑克和露絲這些人存在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