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珊瑚再陷白化危機 絕世美景或消失
導語:史無前例,繼2016年大堡礁爆發大面積珊瑚白化危機後,今年在短時間內又受到重創,超三分之二的珊瑚難逃白化厄運。難道絕美的珊瑚美景就要消失了嗎?
據英國《衛報》4月9日報導,澳大利亞著名的大堡礁近日發生大規模白化災害,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已將此次災害列為紅色警報級別。最新航空攝影測量顯示,澳大利亞大堡礁珊瑚白化範圍已達三分之二,涉及1500公里,中心地區的白化現象還在不斷加劇,只有南部約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倖免於難。澳大利亞ARC珊瑚卓越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就此表示,眼下的珊瑚白化危機“史無前例”。
珊瑚白化對大堡礁的危害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延綿2000多公里,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省對岸。由3000個不同階段的珊瑚礁、珊瑚島、沙洲和瀉湖組成,蔚為奇觀。絢麗多彩的珊瑚群使這裡成為潛水天堂、度假勝地。大堡礁被稱為自然世界的七大奇觀之一,於1981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據估計大堡礁每年通過捕魚和旅遊給澳大利亞帶來約37億美元的經濟收入。
然而自1998年以來,大堡礁已經歷超過四次珊瑚白化災害,而每次珊瑚白化發生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此次距離2016年那場災害還不到一年的時間。相關專家擔心兩次白化的發生時間如此接近,會使受傷的珊瑚沒有機會恢復。湯斯維爾詹姆斯·庫克大學海洋生態學家James Kerry說,生長最快的珊瑚至少也需要10年才能恢復,對於那些連續幾年遭遇白化襲擊的珊瑚礁來說,“恢復前景為零”。珊瑚的大量死亡會嚴重破壞大堡礁的生態系統:一些物種會失去它們的食物來源,而一些魚類則會因為無從躲匿而更容易被鯊魚捕食。此外,珊瑚持續的大規模白化,也勢必會給大堡礁的旅遊經濟造成重創,估計每年減少的遊客會超百萬。
什麼是珊瑚白化?
珊瑚白化,是指珊瑚顏色變白的現象。在正常情況下,珊瑚呈現綠、藍、黃、褐、紅、紫等各種不同的色彩,然而這些顏色並不是珊瑚本身擁有的,而是來自珊瑚體內的共生藻。珊瑚依賴體內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過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離開或死亡,珊瑚就會變白,最終因失去營養供應而死。在珊瑚生理正常的情況下,共生藻密集分佈在珊瑚內皮層的細胞中。根據估計,每平方公分的珊瑚組織,可能含50~500萬個共生藻細胞,由於共生藻含有多種色素,因而使珊瑚呈現各種色彩。共生藻與珊瑚的共生是一種同存共榮的關係,共生藻對珊瑚的營養、新陳代謝和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當珊瑚遭受環境劇烈改變的壓力時,這種微妙的共生關係就可能被瓦解,珊瑚就會失去共生藻或光合色素而變白,也就是所謂的“白化”。
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珊瑚白化的原因有很多,海水化學性質的變化、海水透明度較弱、太陽輻射增強等等。在眾多原因中,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同時也是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氣候變暖以及農用化肥、沿海沉積物的流入。氣候變暖引起海水溫度升高,致使珊瑚所依賴的海藻減少,從而造成珊瑚白化。
澳大利亞政府對珊瑚白化災害的應對
科學家一致認為,保護這些珊瑚礁的唯一希望是逆轉導致海水升溫的全球變暖,其主要的措施就是尋找替代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澳大利亞政府為此也作出了一些努力:2016年11月,澳洲政府批准了對抗氣候變化的《巴黎協議》。該協定的目標是,到2030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6%至28%。
然而近期也有一件事引發了巨大爭議: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批准了昆士蘭州的一個煤礦租約。煤炭出口要橫穿大堡礁,因此隨著這個煤礦投入運行,海運和清淤活動都會增加。環保人士稱:此舉說明澳大利亞政府保護大堡礁的決心並沒有那麼堅定。
珊瑚白化已成全球化現象
除了大堡礁飽受珊瑚白化的困擾外,其實在全世界多地都曾發生過這種現象,例如斐濟、夏威夷、吉里巴斯、臺灣等,但珊瑚白化範圍沒有那麼大,白化程度也沒有很嚴重,所以並未引起太大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大堡礁接連受到珊瑚白化災害的後果已十分嚴重甚至不可挽回,所以,為了保護美麗的珊瑚景觀,保護整個海洋生態系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