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玩轉手沖咖啡小格調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到咖啡館抬頭望了一眼功能表,除了熟悉的拿鐵、卡布奇諾等等的意式咖啡,發現旁邊多了一欄——“手沖咖啡”。
咖啡師問你的不再是“喝什麼?”
而是“喝意式還是手沖?”
“什麼是意式,手沖又是啥?”
“吧臺上形狀各異的那些器具,都是幹什麼用的?”
“肯亞、瓜地馬拉、艾瑟爾比亞耶加雪菲,怎麼選,喝起來什麼味道啊?”
......
心裡默默地攢了一百個問題。
然後看到其他客人“肯亞AA,謝謝!”
悠閒的喝著咖啡,做著自己的事。
那氣場,簡直了.....
後來回家我便開始狂補到底什麼手沖咖啡!
原來手沖咖啡其實叫滴濾咖啡drip coffee,簡單的說就是把咖啡磨粉後,放在一個漏斗或者濾杯裡再加層濾紙,上面澆上熱水,熱水穿過咖啡豆粉,帶走咖啡的味道,從漏斗底下變成咖啡流出來。而且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懶人咖啡”
而且據說厲害的人可以通過控制水的溫度和熱水與咖啡豆粉接觸的時間,還有咖啡豆粉的細膩程度,來把握咖啡的味道,就是說一種手沖方式,你可以品嘗到千百萬種不同的咖啡味道。
完全勾起了我這個好奇girl的好奇心~
於是,便開啟了我的手沖之旅。
在開始學做手沖咖啡之前我有請教一位咖啡老饕(在下面我就直接簡稱他為老饕),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還是算比較順的,沒怎麼走彎路,高手帶路就是不一樣。
|||— ❶ —|||
|||選咖啡豆|||
由於手沖咖啡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能保留咖啡的原味,既然已經花心思做一杯手沖,在選擇咖啡豆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比較高級的咖啡豆。所以我第一步當然就是選好咖啡豆。
老饕告訴我空氣、水、光都是咖啡豆的首要敵人,讓我選擇包裝密封好一些的咖啡豆,不要購買外面散稱的,而且一定要注意包裝袋上是否有單向透氣孔,單向透氣孔能夠幫助咖啡豆釋放二氧化碳,還能隔絕空氣。
並且一定要仔細檢查包裝袋上的烘焙日期,優質處理的高品質咖啡的最佳品鑒時間通常為烘焙後的30天內。
現在我重要知道了,為什麼我之前煮的咖啡,同時一樣的咖啡豆,但是味道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區別了。
|||— ❷ —|||
|||研磨咖啡豆|||
咖啡豆選好了以後接下來就要開始把它磨成粉了。
作為一個“手殘黨”,雖說很想自己手磨咖啡豆,可卻“有心無力”。
所以我是用的電動磨豆機,首先它不僅外觀看起來是非常“專業”的,功能也是很“專業”的,可以隨意調節研磨的粗細,就好像自己在咖啡館裡磨咖啡一樣。
1kg的豆倉非常的大,平時的時候,我會一次磨一個禮拜的咖啡粉,倒是為我省了不少事。
根據老饕說的細粉狀的咖啡粉是比較適合沖泡手沖咖啡的,所以在研磨的時候我特意把粉研磨得比較細膩。
|||— ❸ —|||
|||沖泡咖啡|||
準備工作做足以後,就要開始幹“正事”了。
首先將濾紙折疊好了以後,放入濾杯
沖泡之前先用少量的把濾紙打濕,因為濾紙多少會帶有紙的味道,打濕以後就可以避免影響咖啡的本味了,這是可以說完美手沖咖啡的關鍵技巧之一(當然這也是老饕告訴我的)。
濾紙折疊方法↓
然後,把磨好的咖啡粉放入濾紙中
為了省事,所以我買的是二合一的咖啡濾壺,是不需要在格外配一個篩檢程式,很方便。三角燒瓶與漏斗的組合,還有著上化學課的感覺。
而且據說由於它的口徑比較狹小,在萃取時咖啡的香氣不會沿著口徑輕易溜走,即使是冷藏保持或再次加熱飲用,滋味還是像第一次飲用一樣美妙。
接下來就要開始最最重要的一部了,開始沖泡咖啡~
老饕告訴我沖泡時應先從中間點注入少量的水,只需浸泡到所有的咖啡粉即可,然後讓它燜蒸一會兒。一般新鮮烘焙的咖啡豆7天以內的悶蒸時間是15秒左右,7天以上的悶蒸時間是15秒~25秒。
燜蒸結束以後,再次注入90度左右的熱水(從中間開始打圈注入),水流不能太大而且要保持連續不斷,這個我練習了好多次,終於勉強做到了。
做到這一步以後咖啡粉已經被充分的濾泡,油脂會不斷的被泡出。這時就已經能聞到咖啡的香氣隨著水流慢慢散發出來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自己做的,所以感覺格外的好聞)。
好了,就這樣一杯美味的手沖咖啡就這麼做好了。
看著自己做的手沖咖啡真的自己都佩服我自己啊~
於是趕緊麻溜的將它倒入咖啡杯裡面開始品嘗起來。
味道雖然不如外面咖啡館的,但自我感覺還是挺棒的。
注意事項:煮咖啡不是真的要放在火上煮,而是用91-96攝氏度的水沖泡,煮咖啡前應先將咖啡壺預熱。咖啡粉不可以再煮第二遍,任何一種咖啡的煮制都是用水將咖啡中的味道沖泡出來,因此,第二次沖泡已經沒有味道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