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不見低頭見,你對TA還愛不愛?
令人癡迷的“都教授”,如今你還愛不愛?
小夥伴們還記得曾經紅遍整個中國的“都教授”嗎?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播出後,外星人碰到女神經的虐心之戀幾近讓全民中毒。
緊隨其後,“都教授”金秀賢先後在中國拿到約35個代言,代言內容涵蓋了飲料、巧克力、服裝、鞋子、蛋糕、礦泉水、數碼產品等各個品牌。當你撥弄遙控器,一輪又一輪地在電視上看到“都教授”;當你鑽入地鐵,燈箱廣告、立柱、販水機、玻璃防護門……看板上無一例外地印著“都教授”的笑臉;或是當你路過沿街的書報亭,“都教授”的寫真集出了一本又一本,甚至他代言的護膚品大海報還不停地在你眼前閃閃發亮,此時你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愛著他,還是漸漸對他有了厭倦感呢?
事實上,不少網友表示,在“槍林彈雨”下,他們已經無法像從前一樣喜愛“都教授”了。網友甚至還打趣地總結了“都教授”代言廣告的三宗罪:笑容弧度的完全一致,髮型的一成不變,手握道具的統一姿勢。
【二】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喜愛都教授了?
人們之所以會對國民男神逐漸失去關注度,主要源於一個非常普遍的心理學現象——“審美疲勞”:
從神經生理學的原理來看,當人們感覺某一物體時,大腦中的某一細胞簇就會立即興奮起來,仿佛要出任這一物體的“代表”。但當某一物體的作用長期存在時,記錄這物體的那條神經鏈就出現疲勞,這樣,相應神經聯繫鍵的“疲勞” 就導致了人們對某一現象、物體、人和自己配偶情感態度的週期性厭膩。
作為一個人來說,心理上的好奇感是心理認知和感知的原動力,如果一件事務或者行為長期的出現在眼前,那麼就可以說這個事務或者行為已經在心理上失去了好奇感,那麼你的潛意識就會讓你的頭腦轉而去發現可以重新喚起好奇感的事物或者行為,這時,所謂的審美疲勞出現了。就像我們吃甘蔗的時候,開始嚼的時候水分很多、很甜,可越嚼味道越淡,嚼到沒味的時候,我們自然就要將它“一吐為快”了。
在現代人“速食式”的生活方式下,人們常常會有類似的體驗:
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的千篇一律讓人“審美疲勞”;
書店裡的不同書名卻內容相似的書讓人“審美疲勞”;
每天穿同樣款式、同樣顏色的衣服讓人“審美疲勞”;
天天重複同樣的生活讓人“審美疲勞”
......
【三】
中國好聲音,為何越戰越激烈?
心理學告訴我們,什麼東西都該有個“度”。換句話說,為了避免他人出現審美疲勞,我們要勇於創新。
經歷三季,“中國好聲音”節目已經為觀眾所熟悉。節目剛推出時,觀眾感覺饒有新意和刺激。但到了今天,曾經的“新意”早已成為過去。為了再度吸引關注度,節目組只有大膽地嘗試創新。最新第四季《中國好聲音》在延續前三季節目模式的基礎上,就設置了更有看點、懸念更大的賽制。前不久,周董與那英戰隊的PK可謂精彩萬分。
該賽制將兩位導師的四強學員分成兩組進行對決。對決的兩個組的每個學員兩兩對決,最後由51位元音樂媒體投票決定誰去誰留。可以說,節目改制後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導師很有可能無法保住學員殺入最後的決賽。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導師就會更加用心地選擇學員並悉心教導。那麼對觀眾而言,節目對戰的激烈程度自然愈演愈烈。
事實上,無論做人還是做事,只有依靠智慧不斷創新,才不至於讓你陷於別人所詬病的“審美疲勞”當中。
【四】
你的眼睛,是否蒙蔽了你的心?
從某個角度來說,如果你時常感到審美疲勞,那麼你的生活一定索然無味。學會放寬自己的視野,努力讓每天的生命與眾不同,你也就漸漸遠離了“審美疲勞”。
有一匹馬和一頭驢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天晚上它們都要互相交流。馬每天載著主人在外面跑,總能見到新鮮事情,它告訴驢:“我希望主人把我帶到更遠的地方去看看那裡的世界!”驢在家里拉磨,每天總是埋怨:“今天主人又把我的眼睛蒙住了,我什麼也看不見,真鬱悶!”所以,更多的時候是馬在講他的見聞。
春天到了,主人帶著馬去南方遊玩,馬見到了青山綠水和繁華城市,它的眼界大開,想法也不一樣了。幾個月後,馬載著主人回到家裡,看見驢依然在那里拉磨。
馬向驢談起了自己的經歷,驢聽得目瞪口呆,它沒有想到外面的世界這麼精彩,驚歎道:“你有那麼多的收穫,我想都不敢想。”馬說:“其實你也走了很多路,問題在於你是將眼睛蒙住,圍著磨盤轉,所以始終走不出狹隘的天地。自然也就難擺脫無聊的生活了。”
想要避免對生活的“審美疲勞”,你需要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見識,像馬一樣,經常到外面去看看。而如果你只是將自己局限於一個狹小的領域,就永遠無法登高望遠,最終只能埋沒在日復一日的疲憊生活中。
【五】
你選擇執著於過去,還是存活在當下?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自我實現者的一個特點是沒有“審美疲勞”。究其原因,是由於自我實現者能夠全神貫注於當下,不拿過去的事物和當前的事物做比較,於是每一時刻的體驗都是全然的、新鮮的,審美疲勞也就無從產生。
從前有一天,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對禦廚們送來奇珍異味毫無興趣。此時,他就想起了以往在逃亡路上喝過的粥,那味道至今讓他流連忘返。於是,劉邦命屬下找來當時做粥的老嫗,讓她用同樣的方法再做一碗同樣的粥。
但是,當劉邦拿到這碗粥,只喝了一口就再也喝不下去了。他急忙問老嫗為何會這樣。
老嫗淡然地說:“這兩碗粥是一模一樣的,都是用小麥的顆粒做的粥。只是境遇不同,以前大王你在逃亡路上,性命堪憂,加上饑腸轆轆,自然吃什麼都會覺得好吃。而現在,你吃遍了天下珍饈再喝這碗粥自然就不再覺得好。”
由此可見,當我們有了比較心,那麼一旦遭遇極好的事物並產生過極大的快樂,我們就會對其他事物失去興趣。所以關鍵不是劉邦吃盡天下珍饈,而是因為他有比較心,總拿過去的事物和眼前的事物做比較,渴望能在眼前的事物上複製過去的快樂,這就阻礙了他與當下的事物建立好的聯繫。因而,活在當下,讓每一天都真實地度過,你也就能逐漸擺脫“審美疲勞”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