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黑科技!索尼MDR-Z1R耳機體驗簡評

關於Z1R,我有三個觀點。

第一,Z1R是索尼旗下不多的HIFI級耳機,或者說真正認真起來“做”的頂級耳機;

第二,Z1R在技術層面上確實有“黑科技”,也確實做到了獨步一方的程度,依舊是那個喜歡玩技術的索尼;

第三,官方”西裝“是驅動Z1R的最優方案之一。

第一點

索尼一直用自己的技術推動HIFI標準的進步,例如:當年的CD標準、SACD標準、光纖傳輸、以及最近的HIRES等等,但旗下HIFI類產品並不多,也並不連續,一般相隔幾年才會出幾款“轟動”級的產品。

索尼的耳機業務一直不小,主要分為消費級市場和HIFI級兩大類,其中HIFI級別的耳機很少,但卻有著很高的地位,其中有兩條知名度很高,一個是MDR-R10“動圈之王”,另一個是QUALIA 010。

MDR-R10於1988年上市,是第一款採用電腦輔助設計的耳機(掐指一算,應該還是386時代),據說聲學上參考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混響資料,所以在封閉式結構中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聲場還原,神秘的生物振膜第一次亮相,以及最貴耳機的稱號,也為其傳誦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

而QUALIA 010則更加神秘,在國內燒友圈內曝光的次數更少,主要是因為高昂的售價,以及只針對歐、美、日等地區預定造成的。新千年伊始,索尼為了展示自己的實力,推出了QUALIA品牌,以極致的電器性能為追求,不計成本的打造奢侈家電,QUALIA 010就是其中之一,融合了不少索尼的“黑科技”,高內耗的振膜實現了驚人的5Hz-120000Hz的頻響範圍,碳纖維打造的主體只有200克重,無吸聲結構的設計等,相比同期的耳機,提升了解析力和聲音的透明度,完全針對SACD設計。

隨著HIFI市場的復蘇,特別是頂級耳機越來越被認可,索尼也開始考慮重回這塊市場,而Z1R之前的Z7就是其中之一,但很可惜Z7並沒有獲得燒友們的一致認可,其中緣由很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還不夠貴,無法迎合當下“按價論聲”的格調,當然風格也有一定的原因,Z7最適合的是流行曲目和影視原聲,而非古典和狹義ACG之作,從而失去了兩大用戶群體的支持。

至於Z1R,索尼這次明確了定位,針對的就是頂級市場,所以在設計、選材和生產上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規格上也是完全針對SACD和DSD格式考量,符合索尼“一黑到底”的理念。

第二點

關於Z1R的“黑科技”,索尼官網上的介紹已經很詳細了,還有設計師專訪可以參考,我這裡只挑幾點提一下。

1.索尼最近沉迷於大直徑單元,這次的Z1R依舊是70mm的直徑,比起一般廠商默認的50mm要大不少,索尼選大直徑單元的目的有二,一是實現聲波的平坦傳播,讓結相不再擁擠,也有了更好的聲場還原能力;二是讓極低頻有更好的下潛和量感。

世間萬物,有利必有弊,振膜直徑太大,容易出現剛性和內耗不夠,造成聲音的瞬態不行,也會造成中頻的失真以及極高頻的延展不夠。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索尼在振膜材料上下了功夫,穹頂和週邊振膜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材質,全新的鎂質穹頂,在剛性和內耗上更好,提高了高頻的延展,實現了120000Hz聲音的還原能力,並且也改善了高頻的解析力;週邊則是索尼獨家的高分子液晶振膜,並採用鍍鋁和特殊紋路處理,也加強了剛性表現,從而實現了出色的動態,清晰無暈染的中頻和自然的中高頻銜接。

2.對於動圈耳機的聲學設計來說,單元的直接聲,腔體的反射聲,以及吸聲材料等都是關鍵,Z1R雖然官方稱為封閉式結構,但實際上應該算是半封閉結構,因為聲阻層採用的是特殊的紙漿材質,能有效的對中低頻形成反射,又不阻擋極高頻的穿過,是一種非常巧妙的設計。

3.佩戴方面索尼也是相當下功夫,Z1R的頭梁採用的是β鈦合金材質,這與很多高端眼鏡架的追求一致,輕質、彈性好、不夾頭,耳罩採用的是高品質的羊皮,根據日本工藝和程式精製而成,透氣、觸感好,整體來說,在玩過的大耳機中佩戴感一流。

其實堆料方面Z1R也不含糊,而且很多細節方面都考慮的相當周到,例如離子電鍍的外殼提升了表面硬度,增強了耐磨性;可拆卸的插頭有鎖定裝置,減少拉扯造成的內部鬆動;銅鎳矽插孔進行了非磁性合金鍍層,增加了耐磨性和硬度;連內部錫焊也採用了高純度的無鉛型,在影響信號的方方面面做到了極致。

第三點

耳機的搭配永遠是都是爭議話題,個人認為如果選定了耳機,那麼前端需要考慮的無非是三個方面,一是信息量提供,二是就是驅動力,三則是聲音風格的互補。Z1R有著高解析還原能力,儘量選擇信息量提供高的前端較好,推薦圍繞著HiRes音源或者說DSD格式來進行,特別是能硬解DSD的設備。驅動力方面,則推薦使用臺式設備,畢竟70mm的大直徑單元不是“吃素”的。而聲音風格上,Z1R的極低頻下潛極好,所以低頻更加抓耳一些,而中頻訴求的是無暈染,所以推薦使用聲音均衡或者中頻飽滿一些的前端。

基於以上三點,目前來說Z1R最好的前端就是官方推出的TA-ZH1ES了。

對了,選擇TA-ZH1ES還有兩個理由,這就是DSD格式和4.4mm平衡插頭標準,前者是索尼制定的標準,個人依然信奉“規則的制定者才是最瞭解的人”,而後者是索尼又一次想影響音訊圈的動作,目前來說很多Hi-Fi廠商已經開始響應這個標準了。

關於聲音

從頂級耳機的角度來說,Z1R並沒有明顯的聲學缺陷,也沒有明顯的調音傾向,整體的均衡度和通透度都是一流的,但得益於70mm大直徑單元,Z1R在動態、兩端延展、解析力和低頻部分的還原能力卻有著超凡的表現。

作為頂尖耳機,分開點評某個單項如同“盲人摸象”,只有用熟悉的曲目去試聽才能獲得全面的感知,但請原諒我的偷懶,此間價位的耳機,看他人的描述只能作為參考的一部分,最終還是需要自己試聽才下決斷的更好。

Z1R的動態表現在大場面的交響樂中相當出色,特別是馬勒的作品,聲音強弱之間的對比很大,遠超過一般大型耳機。

“變態”的頻響範圍並不止是紙面參數,實際上Z1R的兩端的延展確實很好,極低頻的下潛在頂級動圈耳機中可以說是頂尖水準,而極高頻的延展可以和靜電耳機比肩。

單元上的“黑科技”讓Z1R解決了大單元瞬態容易拖遝的問題,實際上Z1R的瞬態在頂級動圈耳機中算是拔尖的,特別是低頻和極低頻部分不會有拖遝,自然也不會造成低頻的“糊”。

解析力也是Z1R的強勢所在,作為大耳機來說,可以和旗艦入耳動鐵一較高下,這正是大直徑單元面發聲的優勢。

聲場還原上,Z1R不算驚豔,主要是開闊度不算大,這與我最近常聽KK也有一定的關係,不過結相感,距離感和定位感都還是一流水準。

Z1R的頻段能量分配是均衡的,但因為有了更好極低頻下潛以及低頻樂器的還原能力,初聽之下,還是會將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低頻部分,但要強調的是這並不是量感帶來的“轟擊”,而是被以前很多耳機無法還原的低頻質感和細節所吸引。

就個人而言,Z1R在器樂的還原(特別是低頻樂器)和整體解析力方面非常符合我目前的聽音風格和口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耳朵已經被它“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