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大魚四要訣,熟練掌握滿載歸
在自然水域釣大魚,應注意把握以下四大要訣,才有望滿載而歸。
一、瞭解習性視水情 釣具要有針對性
釣者在長期的垂釣活動中,只要自己平時留意細心,就會感覺和體會到同類型的大魚與小魚,在活動範圍和生活習性上有以下幾點不同:
1.常棲息于大石暗礁旁、橫木樹樁邊、壕溝橋墩下、雜物水草間等這些有障礙物的深水處,除仲春後和夏秋的早晚,一般不到淺水遊弋覓食。
2.除遭到意外的突然刺激或受到驚嚇而在逃竄時表現迅速兇猛外,平時遊動緩慢,行動遲緩,總是集群在後,食不爭先,懶!是它們共同的本性。
3.魚越大,越不會隨隨便便地輕易攝食,故有“小魚釣讒、大魚釣綿、鯽魚釣走,草鯉釣守”的漁諺。要是餌不對路,它就更不會輕易張嘴咬鉤。
4.水域環境越是寬闊,越能養成它平時暢遊自如的衝刺力大而顯得格外野性兇猛。
大魚,適應性雖強,但江河的自然水域都比較稀少,要掌握和辨別水中有無大魚,除了觀察水花和魚星的明顯表現外,還可根據水色來分析確定。就幾種主要淡水魚而言,它們各自的水色一般為:水色深青鯽魚多;水色青黃草魚多;水色深黃鯉魚多;水色淡黃鰱鱅多。
在瞭解和掌握了魚情之後,在釣具的使用匹配上,自然應針對大魚體大的具體情況,一般要用帶繞線輪的拋竿或磯竿。無線輪的手竿,7.2米或6.3米長最適宜,且最好選用既有腰力又要有彈韌性而顯得比較柔軟的竿子。這種竿子,較硬竿遛大魚時,相對能抗彎折,少斷線,只要質優線好。2.5號足以對付10千克以內的大魚。拋竿組合爆炸鉤和手竿單鉤,伊勢尼8、9號即可。整套組合,包括漂、墜匹配時,要注重科學性,克服隨意性,尤其不能簡單片面地認為:釣大魚,大組合,竿、線、鉤就要硬、粗、大,大要大得實而不笨,注重在精。精銳的釣組,即使偏小。但小而不弱,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能顯得銳利敏捷,得心應手則有利於中鉤獲魚。
★ 一味是化氏釣具旗下子品牌,類似於漁具中的“小米”。一味魚竿是國內第一款釣友參與設計的魚竿從塗裝到調性直至定價都是用戶在參與,首創了3.0米/4.2米/5.1米/6.0米/6.6米/7.5米6個全新規格,真正實現一寸長一寸強,首創行業9元配節險。產品上實現了出色的性價比,價格僅為同等參數同等重量的其他魚竿的50%不到
二、現場判定擇地利 釣位力求找準確
野釣的釣位選擇,首先要據釣場而定,由於受地貌限制而影響河水流向,所以要據此來確定魚類較喜歡的棲息、遊弋的地方。然後再在這些有利地段,按大魚的生活習慣,找准它們藏身遊蕩處來選擇釣位和確定釣點。具體範圍,可根據以下地形來選定:
1、寬河選窄窄選寬 不占凸地就占灣
這種水體地形,若水面特別寬大,尤其在一年中春夏秋季魚兒特別活躍時,魚兒多愛竄至窄處遊弋覓食。反之,要是水面過於狹窄,它們又常居寬處藏身。凸地向河心延伸,尤其窄堰,更是魚兒上下遊弋的必經之道。灣處水草密集,浮游生物較多,且能避風躲浪,正是它們覓食、棲息的安全港。
★ 化氏一味十合一 餌盒為化氏研發設計的一款專利產品。通過工業設計將垂釣中用到的水盆、散炮盆、和餌盆、拉餌盆、水桶、量杯、蘸餌盒等巧妙的收納在一起,方便攜帶節省空間。採用優質工程塑料,既有硬度又有柔韌性。餌盆內部拋竿外部啞光打磨處理,不沾餌料方便清洗,外部防磨抗摔。拉餌盒有擋針口設計
2、方正池塘釣四角 長堰直壁選中間
選擇池塘四角,是鑒於四角常常是魚兒沿岸遊弋至彎角轉換防衛時,多有稍作停留的習慣。且此處不管風向如何,始終有兩角處於下風口,天然浮游生物較多。尤其是養殖堰塘的進出水口,洗衣淘菜處的位置更佳。若水面兩邊是無凹凸的長堰直岸,除冬春可選堰頭堰尾外,夏秋期間,魚兒多在中(段)間兩岸的壁坎處遊弋覓食。
3、岔河流水選進口 有草下竿挨草邊
岔河主支流進水口,三江彙集,天然浮游生物甚多,若是灘腳,上游魚兒想戲水下游,下游魚兒想逆水而上。釣魚挨草,這是因為草叢周邊水生昆蟲和藻類植物豐富,氧氣也相對充足,水浪平穩,對魚類春產卵、夏避陽、冬取暖,都有益處,是它們四季棲息的安居之地。
在以上這些河底坑窪處、亂石橋墩下、橫木樹樁旁、雜物暗礁邊找它們的藏身之地下竿,一般都能釣有所獲。
★ 此款絲強經典版魚線,採用德國原絲, 拉力比普通魚線提高30%。線徑標準,拉力更強,切水性和柔韌度更好,適合於各種水域做釣,給魚吃餌創造更好的條件。無論是黑坑、競技還是野釣都有很好的表現。是釣手的必備專業裝備。
三、喂窩誘料要講究 釣餌注重分味型
由於自然水域的大魚比較稀少,誘聚時的喂窩和餵料,主要應從早、雜、多三方面來考慮:
“早”,是指沿江河就近而有條件的釣友,在選定某地作釣點時,可堅持“七四三”喂法保窩。即:前四天每天黃昏定時喂,後三天,除了黃昏定時喂,還需次日早上再加喂。這樣,經三番五次的把窩子喂成水下“糧倉”,使大魚臨時形成有規律性前往“就餐”的魚道變成“魚窩”後,不僅第八天早上下竿會有驚喜的大豐收,日後,現喂,少喂,也肯上鉤。
“雜”,是指餵料不能單一,若是傳統餌,可用幹的小麥粒、碎玉米粒、七分熟的紅苕顆、小米、大米、米乾飯、玉米和麥麩粑團混合撒窩。
“多”,自然是指餵料,尤其在大水面不能僅*一把把麥粒、一坨坨麵團就可誘魚進窩。這樣,不僅不易被遠方的大魚發覺,還會被近游的小白鯰見餌攝食,一搶而空。所以,凡是釣大魚,撒窩的喂量,一般應是鯽魚的10-15倍,才能保窩留魚。
在釣餌的使用上,要弄清幾種主要淡水魚的食性規律:鯉魚喜歡微甜型,草青魚喜歡清香型,鰱鱅喜歡餿酸型,甲魚、鯰魚、黑魚喜歡腥膻型。尤其自製麵食性傳統素餌,首先應注重堅持,並認真做到“魚與餌”、“餌與味”的二合一,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 駱駝戶外帳篷,採用自動傘架式設計,搭配柔韌拉繩,3秒速開,加粗支架迎風釋風。雙門四窗,加強空氣對流,促進雙重呼吸的通風系統,超大空間設計,可容納3-4人
四、識漂辨魚莫疏忽 起竿遛魚巧應陣
大魚咬鉤,以浮漂傳遞給釣者的資訊反映與鯽魚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點,同樣,各種不同的大魚咬鉤,也有相同點和不同點,一般表現為:鯉魚反映的“送漂”或“沉漂”,很多時候和鯽魚相似,但應注意的是:越是先微微點動,再慢慢往上冒又緩緩下沉的,就越可能是鯉魚的表現。草魚、青魚、鯰魚、黑魚和鰱鱅上鉤後,浮漂突然下沉,很多時候,又與小白鯰搶鉤奪餌的“拉黑漂”極為相似。要判定究竟是大魚上鉤還是小魚搗蛋,一是要從自己使用的釣餌上分析,粗大的葷餌多半是大魚,麵食性素餌可能是小魚。二是釣線如果垂直或略偏離窩心下沉,多半會是大魚,釣線被橫拉,甚至出現半水接餌,就應該是小白鯰搶窩。
不管是哪種情況,尤其是在分辨出大魚時,更不能麻痹疏忽,特別是釣深水,為了減少釣餌至浮漂這節釣線的切水水阻和考慮到大魚嘴唇硬厚的因素,起竿時的速度和力度應比釣淺水和扯小魚快半拍和強一分,才能有效地保障中鉤獲魚。
大魚中鉤後,不管拋竿還是手竿,一定要保持冷靜,正確操竿,不要高興之際就犯急,強行硬拉,即使是有繞線輪的拋竿、磯竿,也要遵循“魚逃竄,要放線;魚停下,往回拉;中途掙,又停頓和輕遛帶力,強中帶穩”的基本操作原則。如果沒有繞線輪的手竿,更要特別注重遛搏時“舉、橫、倒、劈、松、緊、進、退”八字應變操竿過程,人竿姿勢的轉換,要切實做到:快、准、靈、靜、穩,才能有效地避免折竿斷線或脫鉤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