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時間管理有良方,不要讓孩子敗給不守時!

A:每天早上都是我和孩子他爸最忙亂的時候,愛賴床不說,刷牙洗臉,穿衣穿褲,收拾床鋪和書包,孩子總是要比慢別人半拍,上學遲到了還總不當回事。做作業也是慢吞吞,三心二意,別人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他要做兩個小時。真是把我們急壞了!

Q: 孩子愛磨蹭,做事拖拉,無法克制自己,沒有時間觀念,常常有家長向我反映類似的問題。看看那些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大都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因為自律,做事有效率,還能比別人有更多的時間來發展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再對比自家的孩子,也難怪家長煩心,老師頭疼。

打敗“不守時”,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呢?

媽媽們,不要急,我給大家支幾招。

1、你要明白,時間是自己的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的前提就是讓孩子明白“時間是自己的”、“管理時間是自己的事”,同時還要讓孩子自己承擔沒有管理好時間的後果,而不是一味催促孩子“快點!”、“快做!”。當我們的孩子還沒有學會認識鐘錶、對時間的感覺還不夠的時候,友情提醒,其實就已經在暗示孩子“時間是屬於自己的”、“自己的事情需要自覺按時去做”。而不斷催促,則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兩種心理,一是依賴心理,認為所有的時間和事情跟自己沒有太大關係;二是逆反心理,並可能採取故意“慢點”的方式來對抗大人不停的“快點”。

2、孩子,讓我們來體會和感受時間

對於幼兒來說,時鐘是體會和感受時間的最好工具,因為它很直觀,既有比較大的體積,也有隨時可以看見的時針、分針和秒針,好一點的時鐘還會發出“滴答滴答”的響聲。為了訓練孩子對時間的直觀感受,我們首先可以在家裡每個房間都掛上一個大一點的時鐘,並經常把時間以及生活事件跟時鐘對應。其次,把時間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增強對時間的感覺。當孩子還不會認識鐘錶時,我們可以根據生活中的節奏經常告訴孩子,“當這根短針走到8的時候,我們就該上學去了”。再次,把孩子的一個行動與具體的時間進行對應,讓孩子體會和感受時間的長短。比如,早上起床和穿衣服需要五分鐘,吃飯需要半個小時,外出玩了兩個小時等等。同時,還可以通過對比讓孩子感受不同狀態下的時間變化,比如排隊等候五分鐘是漫長的,看喜歡的動畫片五分鐘是匆忙的。

3、合理分配時間,從小開始學起

多跟孩子講“現在是做什麼的時間”。對於學齡前的孩子,還不完全具備自主支配時間的能力,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多跟孩子講“現在”,讓孩子清楚每一天都是怎麼度過的、大概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比如,“現在是讀繪本的時間”、“現在是去上幼稚園的時間”、“現在是吃晚飯的時間”等等。

培養孩子分配時間的能力。對於兒童來說,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他們都需要通過不斷練習來提高自己分配時間的能力。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一些分配時間的小技巧,比如答題時先易後難、遇到不會做的地方趕緊跳過,從而讓孩子慢慢學會在學習和考試的時候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時間。

4、時間管理的好工具——日常慣例表

父母引導孩子創建他們的日常慣例表,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他們完成任務後的滿足感。比如有的孩子放學回家後做作業比較拖遝,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制定一個“放學慣例表”。媽媽請孩子來羅列回家後他應該做哪些事情,洗手、吃點心、換家居服、做作業、上廁所、喝水等等。孩子的參與度越大,他就越願意跟著慣例表走,因為那是屬於他自己的管理表。讓孩子標注每個事項需要的時間,拍下孩子做事時的照片。讓孩子的日常行為由慣例表做主。請記住,不要加入獎勵,孩子為自己做得越多,他們就越感到有能力,更受到鼓勵。而媽媽們,你們也終於能夠停止嘮叨,將經歷更加平和的就寢時間和早晨時光。

當然,這樣的慣例表也並非陳年不變的。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日常慣例表也要隨之調整。每到週末和假期,也許你想給孩子報興趣班,又或者安排一場家庭旅行,那也要提前計畫,事先和孩子商量,制定假期的時間安排。

5、做孩子的時間管理好榜樣

有些爸爸媽媽自己懶散拖拉卻要求孩子高效自律,孩子會如何感覺?也許會矛盾,一面下意識模仿父母的示範,一面又被指責,這麼做是錯的。也許會抗拒,自己都沒有做好,憑什麼教育我呢?是的,要想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首先要從自己做起。而除了掌握一些方法和工具,在培養和教導我們孩子的時候,更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你是不是給與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是不是鼓勵肯定孩子完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是否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指指點點;是否尊重孩子的做事風格。如果事情確實有難度,能不能將事情分成不同的步驟,一點點完成,以免孩子喪失信心。只要家長足夠耐心,相信孩子一定能夠做到。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孩子有效管理時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親密和諧的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