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因為不想再挨餓,他開了半匹山的生態火鍋

火鍋

底部生火,上面煮鍋

一碗,一筷,一碟

三五一群,起鍋即食

聽火鍋人說火鍋事

看火鍋行業人物志

“成都伙食”正式更名“火鍋BaBa”之後,“火鍋志”專欄將繼續對話成都火鍋界的Boss們,看看他們是怎樣一步步走入了火鍋這個行業,如何耕耘和發展,對於未來又是怎樣展望。

抓住商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說起戶外生態火鍋,大概很多人都會想起重慶的南山火鍋一條街。那是一條享譽全國的火鍋街,直供食材,保證了菜品的新鮮度,加上“林中火鍋,悠然南山”的生態環境,更是讓食客們的體驗感上升了不止點把點,每到節假日,慕名來吃火鍋的人將這條街堵得水泄不通。

許多有想法的年輕人看到了南山火鍋在重慶火鍋市場的火爆,前去考察的不在少數。13年的時候,成都的生態火鍋市場才開始萌芽,而郭軍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將自己原本賣中餐的農家樂轉型做了火鍋,這就成了後來大家口中的零差評火鍋——

楠柏彎

因為打開了成都戶外火鍋市場的缺口,一開張便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整個店只有20桌,幾乎每天爆滿,當然,這也讓當時經濟緊張的郭軍,嘗到了非常大的甜頭,陸續將店開到了新津,簡陽,什邡,雙流店也從二十多桌增加到了一百多張桌子。

家境貧寒,八歲輟學做生意

在和郭軍深入交流之前,一直以為他是個家境殷實的富二代。不然年紀輕輕就搞了半座山來做火鍋,普通人怕是不敢冒這個險,但讓團長驚訝的是:郭軍做餐飲的原因竟然是小時候經常餓肚子。

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不好,但鬼點子多的郭軍八歲就開始做生意,那個時候流行幾毛錢的小冰,踩自行車只能踩半圈的他做起了小冰生意。冬天沒有大小冰的生意做,就去撿鐵塊來賣,郭軍說:

儘管這些只是小打小鬧,但依然為他之後的餐飲路奠定了基礎。

讀完小學,郭軍面臨兩難的選擇。繼續升學,學費沒有著落。輟學的話,只有去學美容美髮,他思考再三,還是選擇投身餐飲行業。

一開始他在華陽的一個小餐館當服務員,但郭軍骨子裡是肯專研的人,當服務員期間,思考如何從服務員學到做菜技術。於是,他利用下班時間去幫廚師做工,一來二去,師傅見他很努力,便開始教他技術。

好不容易混到了餐飲的廚師級別,好景不長,因為經營不善,餐館倒閉了,郭軍面臨下崗。之後兜兜轉轉在好幾家餐廳幹過之後,想著一直打工也不是辦法,在朋友的幫助下,自己開始做魚火鍋。

郭軍接手餐廳之後,迅速轉變模式,將原本按斤賣的魚變成8元隨便吃的自助魚,那個時候自助餐還不是很流行的情況下,竟然將面臨倒閉的餐廳救活了。

餐飲寒冬,轉型路漫漫

這家店的成功應該算是郭軍做餐飲的轉捩點,有了資金,在行業內又有了圈子,機遇巧合之下和朋友一起投資了規模較大的野生風味中餐館,也就是現在楠柏彎的位置。 但2012年的時候這行進入寒冬,經常十幾天沒有一個客人,陷入瓶頸期的郭軍又在朋友的建議下,準備轉型做起了火鍋,做事雷厲風行的他,說幹就幹。

跟合夥人一起到重慶考察,將楠柏彎重新定位,再整裝出發。2013年五月的時候,楠柏彎面世了,並且一下子就在成都的火鍋圈裡火了起來。

對於遠離市區的楠柏彎,團長這種每天出門靠“11路”的無車一族,它再好吃都只能是望而卻步。

但到了目的地之後,卻是異常的驚喜。本就坐落在半山坡,加上一路都擺滿了冰塊,非但不熱,還涼爽到飛起,同行的小夥伴也滿是好評。

激烈競爭,做出特色是關鍵

時隔四年,市面上也多了很多主打生態的戶外火鍋,有人說楠柏彎的“聲音小了”,但郭軍卻很樂觀,在新津店內又打造出了一座:楠山花園咖啡。

所以面對困局,只有勇於嘗試,去改變,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差異化的優勢,殺出一條血路。

南山始終是重慶人的南山,而如何打造一處屬於成都人自己的戶外火鍋山莊,是郭軍一直不斷在鑽研的事情。

采寫丨小師妹

圖片由郭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