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聰明?爸媽這5個壞習慣一定得改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聰明伶俐,誰都不想要一個“笨”孩子。可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經意間做出的一些舉動,卻在無形之中使孩子進步遲緩,學習倦怠。其實,據研究顯示,是家長的這6個壞習慣影響了孩子的智力發育,而現在改還來得及。
一.關於吃飯
現在很多家庭都沒有了做早飯的習慣,一覺睡到大中午,早飯和午飯就一起吃了,而孩子只好和父母一樣,被迫養成不吃早飯的習慣。
殊不知,早飯是距離上一餐時間間隔最長的一頓飯,胃裡的食物經過一晚上的消化,熱量已被用盡,如果不及時吃早餐補充人體消耗的能量的話,很容易出現低血糖,頭暈噁心的症狀。
而這些症狀如果反映到孩子身上的話,那孩子一上午的思維活躍度都會很低,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情況。
另外,如果孩子每一頓飯都吃的太飽的話,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因為吃的太飽的話,人的大腦就會反應遲鈍,總有昏昏欲睡的感覺。長時間下來,孩子的腦細胞會出現早衰,智力增長會被抑制。
所以,家長給孩子吃的每一餐都要吃好,吃飽,但不能過飽。
二.關於睡眠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熬夜的習慣,看電視,上網,加班,連帶著孩子都跟著熬起夜來。而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期,如果長期熬夜的話,不僅會影響身高和免疫力,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
最主要的是,孩子經常熬夜,第二天就起不來,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早餐來不及吃,上學經常遲到。
由於睡眠不足,孩子上課時自然會昏昏欲睡,腦細胞無法處於活躍狀態,影響智力發展,並使學習成績下降。
三.關於閱讀
大家都知道,閱讀是一個人鍛煉思維的最好方式,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人是一直處於思考狀態的。而一個經常思考的人,大腦細胞必定處於活躍狀態。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要求孩子多看書,自己卻當著孩子面玩手機,打遊戲,以為自己的行為跟孩子沒有任何關係,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父母的行為習慣,影響著孩子的言行舉止。
一個經常在孩子面前看書,看報的父母,在家裡擺放著圖書的父母,一定會有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反之,如果父母不愛看書,不愛學習,家裡沒有一個學習的環境,孩子也一定不喜歡閱讀。
孩子不愛讀書,不愛學習,長期不動腦,就會加速大腦衰退,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遲鈍了。
四.關於批評教育
孩子嘛,犯個錯很正常,每一次試錯都是孩子的一次成長啊。可家長卻不會換位思考,總是以成人的價值觀來要求孩子,於是一遇到孩子犯錯,就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甚至動用武力。
沒錯,你的吼叫當時的確能嚇住孩子,讓孩子安靜下來,不知所措。可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不能讓孩子很好地認識到錯誤,而且孩子情緒上容易出現焦慮,抑鬱,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
五.關於玩
“玩”這個字眼對於家長來說,一直是敏感詞,因為家長覺得孩子玩就是在浪費時間,耽誤學習。
只要看到孩子在看書寫字,那家長心裡就舒坦了。如果看到孩子在玩,那保准氣不打一處來,又開始了“一天天就知道玩,作業做完了嗎”這樣的絮叨中。
學習最重要的,是講究勞逸結合。如果只知道學習,很容易給人“書呆子”的印象,做事容易一根筋,不懂得變通,不會人際交往,而如果整天只知道玩,一點東西也不學,那自然不會有出息。
因此,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在“學”與“玩”之中找到一個平衡。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盡情的去玩耍,做到張弛有度。
讓孩子學會勞逸結合,給孩子釋放壓力的機會,只有壞情緒得以釋放,新知識才能被接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