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和鳳梨到底有什麼區別,讓你恍然大悟
有區別嗎,其實也是有的,起碼看起來不一樣,吃起來也有些區別。
不過,在《中國植物志》13卷第一分冊65頁有這樣一段描述:“鳳梨俗稱鳳梨,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所以,從生物學上看,我們吃到的鳳梨和鳳梨,其實是同一物種,而這兩種叫法至多只能算是不同的“品種”而已。我們吃鳳梨,吃的是它的花序軸,打個比方就像我們平時吃的青菜心(北方稱為油菜心)。正由於這個花序軸的不同,出現了“鳳梨”和“鳳梨”的不同叫法。
不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兩種不同的“品種”呢?
其實,是果農或者農學研究者,為了讓它更好吃或者為了賣上更好的價格,培育出了許多特徵不同的品種,通過一代代有意地進行種子的篩選,於是挑出了刺少的、口味更甜的、水分更足的品種,保留下來。
從市場上的價格看,鳳梨幾乎是鳳梨兩倍的價格。不得不說,這個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下的這盤大棋,挺正確的。
按照商販們的說法,鳳梨削皮後,由於“內刺”需要用刀劃出一道道溝,是鳳梨。而消掉外皮後沒有“內刺”,故不需要用到劃出一道道溝的是鳳梨。這種宣傳似乎起到了奇效,尤其“鳳梨不需要泡鹽水”的噱頭讓我們很多追求生活品質的朋友們頗為受用。
不過,在我看來,最棒的做法還是
——跑到超市看到鳳梨,然後大聲告訴老闆:給我來兩個鳳梨
植物人史軍 植物學博士 科學問答專家9小時前176贊踩鳳梨和鳳梨到底是不是一個東西?這絕對是每年春季來水果圈最火熱的問題,沒有之一。為了這個問題,親朋反目,好友炸窩,路人開撕,攤販和消費者鬥嘴開唱。那在這兩個名字上耗費的口水到底有沒有價值呢?
對這個問題,我只能說,鳳梨是鳳梨,也不是鳳梨。
莫急莫急,且聽我把話說完。
首先說,鳳梨是鳳梨這事兒。鳳梨是鳳梨科鳳梨屬的植物,雖然整個鳳梨科家族極其龐大,一共有2000多種,花卉市場裡面的觀賞鳳梨,空氣鳳梨都是鳳梨科家族的成員。然而,這個龐大的家族裡,真正能吃的卻少之又少,進入人類餐桌的就只有一種,那就是鳳梨或者鳳梨,拉丁學名Ananas comosus。
至於說這個物種的中文名,來源有二,一是看著鳳梨的頂芽像鳳凰尾巴,所以叫鳳梨(閩南和臺灣都是這樣叫法);二是因為跟菠蘿蜜相像,所以假借了人家菠蘿蜜的名字,變成了鳳梨。這就為今天的爭鬥埋下了種子。如果這事兒放在英語世界,完全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人家都叫“pineapple”
很久很久之前,這種植物就被南美人民開發成水果了,到今天大概已經種了將近4000年。然後被從歐洲劃著船來的哥倫布一行人等碰上了,於是得給這個新水果起個名啊,叫啥呢?歐洲人真的對用蘋果命名植物情有獨鍾啊,腰果的果托叫“cashew apple”,釋迦叫“sugar apple”,蓮霧叫“wax apple”,於是鳳梨叫“pineapple”。這命名規則倒是簡單直白。
不管怎樣,鳳梨或者鳳梨在植物學上都是一個東西,世界上也只有這一個物種。
好再來說,鳳梨不是鳳梨,這種商業說法也不是全無道理。
那是因為鳳梨(鳳梨)確實有一大堆不同的品種,單單從大類上就可以分成卡因種、皇后種、西班牙種等種類,不同種類的個性差別極大,比如冠芽邊緣有刺沒刺,果眼深還是淺(要不要挖眼),鳳梨蛋白酶多或者少,這些特性組合起來,於是出現了鳳梨不是鳳梨的說法。
我國臺灣培育出了一些列果眼淺的品種,金鑽鳳梨,牛奶鳳梨都是典型的無眼鳳梨。這也是市場上被貼上了鳳梨標籤的商品物種。
當然,這些新品種除了無眼,甜美多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吃著不紮嘴,不用泡鹽水。這是因為這些品種的鳳梨蛋白酶含量很低,不會引起過敏和不適症狀。於是這個名字也被當做“鳳梨”的身份標誌來使用了。
(無眼鳳梨。它們花柱所在的空腔變淺,削皮之後,不用再挖眼了就可以吃了)
總結一下,鳳梨和鳳梨只是不同商家給自己品種的新定義而已,就像蛇果仍然是蘋果,奇異果依然是獼猴桃,士多啤梨仍然是草莓。在植物學家嚴重,世間只有一個鳳梨/鳳梨物種而已,只是形態口味有差別而已。
管他是pen還是apple,好吃就行!你說是不是
首先
鳳梨的頂部葉子筆直順滑,沒有內刺,表面呈淺綠色和淡黃色;而鳳梨的頂部葉子尖銳刺手,有內刺,表面呈橙黃色。
其次
鳳梨去皮或不去皮切塊就能直接食用;而鳳梨需要挖眼,還要浸泡鹽水才能吃起來不澀口;
再次
鳳梨香甜多汁,滋味爽口,而鳳梨味道偏酸。
鳳梨還有這幾個特點
鳳梨最好吃的,還是臺灣屏東產的。但是那裡的鳳梨價格不便宜。屏東有“臺灣的南洋”之稱,這裡特有的紅泥土壤疏通性強,有利於鳳梨糖分和維生素的累積,再加上當地果農嚴格遵循鳳梨的自然成熟時間,絕不施加生長激素和植物性荷爾蒙催肥增大,嚴格保證品質和口感。
因為地理環境優勢,屏東金鑽鳳梨果型碩大,且果皮薄,果肉金黃,肉質細膩無纖維,口感香甜濃郁,飽滿多汁,不塞牙,不咬舌,品質極高!它是當下臺灣最受歡迎的水果,沒有之一哦。
鳳梨味甘、性平,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果肉含有鳳梨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幫助消化,飯後食用有益健康。
反正,從來不愛吃鳳梨的有料姐,很喜歡吃屏東鳳梨,不酸,甜甜的,而且不澀口。
鳳梨和鳳梨以前在我看來都是一樣的,因為感覺也沒多大的差別,可是後來偶然得知他們還是有區別的,下面就告訴大家幾個小竅門哦
方法/步驟
首先鳳梨的葉子是平的,沒有那些像鋸齒一樣的東西,而鳳梨的葉子鋸齒是很明顯的,摸起來像是要割破手的感覺
鳳梨削開之後我們就可以發現它是沒有那些刺根的,不用再剜掉那些黑黑得了,可是鳳梨削開之後還要剜掉刺根才可以吃
鳳梨的皮是呈那種淺綠色的,看起來淡淡的,而鳳梨則是那種黃色的
鳳梨是那種切開之後洗洗就可以直接吃的,而鳳梨則是必須用鹽水泡一下才可以吃,要不然會不甜的
還有就是鳳梨身上的那個點點看起來要大些,飽滿些,但是鳳梨的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