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戶外生存:找水源、改善水質的方法

當你置身於崇山峻嶺之巔,整日穿梭于廣闊的森林,而飲用水用盡了口渴難受,該怎麼去獲得所需的水份?

水在人體中的含量占近70%。體內所有的生理反應都離不開水,水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散熱、排毒,它是維持肌體生命活動、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質。據統計,人離開水的極限時間約為150小時(受環境溫度形響)。因此,絕境中的戶外運動者最主要的是先找到水。

饑能擋,渴難挨。如今,小編特意去請教了不少經驗豐富的老驢來給我們介紹一些野外生存取水的辦法。

尋找水源

聽:憑藉靈敏的聽覺器官,多注意山腳、山澗、盆地、穀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聲,有無蛙聲和水鳥的叫聲等。

嗅:用鼻子,盡可能地嗅到潮濕氣味,或因颳風帶過來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後沿氣味的方向。

察:憑著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去觀察動物、植物、氣象、氣候及地理環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據天氣變化尋找水源

天空出現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烏黑、帶有雷電的積雨雲下麵,定有雨水或冰雹;在總有濃霧的山谷裡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緩解些燃眉之急。

根據植物生長情況尋找水源

生長著香蒲、沙柳、馬蓮、金針(也稱黃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較高,水質也好;生長著灰菜、蓬篙、沙裡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質不好,有苦味或澀味,或帶鐵銹;初春時,其他樹枝還沒發芽,獨有一處樹枝已發芽,此處有地下水;入秋時,同一地方其他樹葉己經枯黃,而獨有一處樹葉不黃,此處有地下水;另外,還如三角葉楊、梧桐、柳樹、鹽香柏,這些植物只長在有水的地方,在它們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來。

根據地形、地質的情況尋找水源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可以在低窪處、谷地及緩坡斜地去找水。砂葉岩在我國分佈甚廣,其分佈在構穀、盆地或在砂岩與葉岩的接觸面處往往有泉水湧出。另外在溶洞深處,在各種沉積岩、火山岩和變質岩的裂縫地帶,大都能找到直接飲用含礦物質的泉水。

根據動物、昆蟲的活動情況尋找水源

夏蚊蟲聚集,且飛成圓柱形狀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螞蟻、蝸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飛過的路線和銜泥築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再有,鵪鶉傍晚時向水飛,清晨時背水飛;斑鳩群早晚飛向水源,這些也是判斷水源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