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廟會賞美景 怎能錯過三月三的龍多山
三月三是我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古稱上巳節。而廟會就是龍多山最重要的民俗節慶活動,每年農曆三月初一到三月初三的廟會,都會吸引合川、潼南等周邊幾萬信眾前往參觀。
龍多山,原名紫徵山,唐朝武則天稱帝時曾欽敕山僧建“放生池”時更名為龍多山,位於合川區龍鳳鎮境內,是我國古老的旅遊名山,1987年被重慶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悠久的歷史、精湛的技藝、離奇的傳說與秀麗的風光聞名於世。
龍多山現存摩崖造像76龕,1742尊,“碑林”題記82塊,山上有武則天欽賜的放生池遺址,山下有赤水縣城遺址,佛道二教合於一山。
這幾日裡,廟場周圍商販雲集,諸種土產夾雜其間。吆喝聲、叫賣聲、鑼鼓聲、還有孩子手裡的小喇叭、哨子的聲音,混合成一片,二三裡地外也聽得到。
廟前有一處平地,但見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誠,燒香的、燒紙錠的,火光熊熊,濃煙升騰。廟堂內燈燭輝煌,香煙繚繞,鐘磬盈耳,一片伽藍香氣。
龍多山“三月三”既是廟會也是集場,順延登山之路處處是貨攤,吃、穿、用、耍,琳琅滿目,五彩繽紛。
每次廟會的前幾天,就陸續有人上山搭帳棚,搶佔位置,擺放貨架,安放桌椅,運送貨物。廟會期間,供遊人選購的商品,如大小百貨、日雜土產、冷熱食品、傳統小吃、各種小玩意等一應俱全。
特別是賣香蠟紙燭的,攤多生意好,相互吃喝,爭相拉客,有的還用四言八句吸引香客。購買香蠟紙燭的,貧富都有,有錢的還要買上素油、糕點、水果等,供奉在神像前,以求神靈的保佑。在廟會上,還有擺地攤,為人卜卦算命的,他們善於察言觀色,看人說話,妄言吉凶,奢談禍福,拿人錢財,與人“消災”。
要說美食,龍多山上到處都有,當地的美食特產,如手工涼粉、油粑粑、涼麵、各種現做小吃,也是大多人流連忘返的原因之一。
同時,還有很多是來自民間的手工藝人,他們通過自己的手藝在集市上賣點手藝品。吹捏糖人的手藝人,大多肩扛長木凳,上面裝有小火爐和捏糖人的原料紅糖、熟面及用具等。誰要做糖人,他就放下長凳,簡單做一下準備便開始,一小會功夫就能吹捏出一個糖人。
龍多山景點可分歷史遺址傳說和自然風光兩類。
歷史遺址傳說景點有:巴蜀分界石,在山北面,一巨石中部斷裂,傳為古巴、蜀兩國分界線。一個景點一個故事的有:靜老崖、飛仙泉、飛仙洞、飛仙石、靈隱崖、仙台、癩蛤蟆石等。
自然風光景點有:鷲台獻瑞、飛仙流泉、怪石銜松、晴岩繞翠、黃龍吐霧、赤城舊跡、橫江白練、群峰堆翠等,此即龍多山八景。
站在龍多山山頂,便可看見山腳大片的花海,便隨著迎面而來的微風,實在令人想在此多多停留。
隨著歲月的流逝,龍多山已成為人們祭祀、朝拜以及交流資訊、結交朋友的場所。它伴隨佛教、道教等宗教活動而產生,是以廟觀為活動空間,形成一種集宗教、娛樂、貿易為一體的群眾性集會活動,豐富了當地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