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肯定沒面子」系列,它算一個
說起魔幻,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哈利·波特》系列、《魔戒》三部曲。
其實……還有一部資格更老的魔幻巨著,沒看過肯定特沒面子。
它的作者和托爾金是好基友,托爾金就是受他的刺激寫了《魔戒》。
《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也表示受它影響很大,簡直是她創作靈感的來源之一。
Sir現在就說出來,你記得配合“哇”一下——
《納尼亞傳奇》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大銀幕電影呢,它只拍了3部,但圖書一共有7卷,小學生讀完都畢業了。
那麼,《納尼亞傳奇》究竟牛在哪?
要知道,它可是融合了基督教故事、中古傳說與現代元素,格局相當龐大。
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純靠想像力打造出獨立于現實的“第二世界”,為無數孩子乃至大人的童心,提供了絕佳的棲息地。
相信不少人都幻想過時空隧道或任意門。而在《納尼亞傳奇》中,通向“第二世界”的入口,就藏在你身邊最不起眼的角落——
衣櫥!
第一部《獅子、女巫和魔衣櫥》,閣樓上復古、龐大的衣櫥,就是進入納尼亞的通道。
打開衣櫥看見的,居然是一個冰雪世界。
……而且通道還不固定。
到了第二部《凱斯賓王子》,伴隨著呼嘯的地鐵,月臺變成了洞穴,而洞穴之外,就是納尼亞的陽光海灘。
第三部《黎明踏浪號》腦洞更大,入口變成了一幅油畫。洶湧的海水,從另一個次元一下子冒出來。
(看來廣州潮濕的回南天不是簡單的氣候原因,一定是Sir家裡有值錢的古畫)
這些貌似不著邊際的想像,其實全都來自我們最愛的生活體驗——
比如,捉迷藏時躲衣櫃,仿佛就擁有了一個隻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坐火車時過山洞,眼前一亮的震撼感每每讓人心胸一展;而畫,不就是畫家把大世界裝進了小框框,與人分享的嗎?
《納尼亞傳奇》的想像力,簡直上通秘境,下接地氣。
這,還僅僅是開始。
當你真正走入納尼亞,你會發現處處都是奇跡。
首先,你會被美輪美奐的景色折服。
和《魔戒》相同,《納尼亞傳奇》的主要取景地是紐西蘭。四兄妹從地鐵站穿越的那個洞穴,就位於紐西蘭北島東北面的柯洛曼德半島。
清澈深邃的湖水,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和茂密叢林……
和原著中描寫的令人迷醉的風景,一毛一樣。
而納尼亞世界,也塞滿了神奇動物與酷炫魔法。
最生動的,要數靈魂獅子阿斯拉和驍勇善戰的老鼠劍客。
這些動物角色的表情、動作活靈活現,毛髮清晰可變,代表了當時好萊塢頂尖的特效水準。
魔法效果更是氣勢磅礴。
你可以看到衝鋒禦敵的火鳥。
興風作浪的河神。
特效還不是亂來的,它的含義一點也不膚淺,讓你看到萬物皆有靈性,也都有善惡之辨。
與《哈利波特》系列中故事的線性發展不同,《納尼亞傳奇》系列的時間是打亂的,又相互獨立。
跨越千年、多重時空的架構,讓《納尼亞傳奇》極具史詩感。
比如從《獅子、女巫和魔衣櫥》到《凱斯賓王子》,人類世界僅僅才過了一年,但納尼亞已經經歷了1300年。
當佩文西四兄妹再次來到納尼亞,才發現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曾經富麗堂皇的宮殿,已然變成廢墟。
原來,在四兄妹缺席的千年間,納尼亞被邪惡的國王統治。那些會移動的大樹,會跳舞的花,都被魔鬼的步伐一步步侵襲,找遍所有街道都沒有(怎麼有點熟悉?)。
為了讓納尼亞重獲自由,四兄妹要帶領納尼亞人奮起抗爭。
《納尼亞傳奇》一方面盡情地描摹自然和世界的美,一方面又竭力輸出戰爭和邪惡的“醜”。
為啥呢?為啥不老老實實地給我們講仙境一般的童話呢?
這與原著的創作背景分不開——
第一部《獅子、女巫和魔衣櫥》出版於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那個工業時代,人類正在吞噬自然,樹木被砍伐、藍天被遮蔽。
而納尼亞世界,正是對工業社會的控訴,想為生活在霧霾中的人,創造淨土。
所以最打動Sir的,其實是《納尼亞傳奇》攜帶的“舊時代”的美好記憶——
看到裡面穿插的民間童話,就會想起上世紀那個淳樸的童年時代;
看到佩文西家四兄妹——勇敢的彼得,溫柔的蘇珊,調皮的艾德蒙,還有最具靈性的小女兒露西,又會想起了街頭巷尾一起奔跑嬉鬧的童年鐵黨;
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免不了犯類似錯誤,做類似的蠢事:
艾德蒙受到誘惑,一度背叛了家人;彼得和蘇珊則一副大人樣,對小妹妹露西的靈性表示質疑;就連露西自己,也對自己曾經堅信的事後悔、猶疑……
其實,哪有什麼好後悔?沒犯過錯,我們不會長成今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