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重慶特產傳說:鹽水鴨、鮮花椒油的傳統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激起了無數人對傳統美食的熱情和敬意,讓更多的人注意到自己生活的點滴。傳統的美食離不開傳統的技藝,離不開對這種技藝的傳承和發展。近年來,有很多傳統美食都被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美食,吃味道,也吃文化。

而在渝北,也有很多美食被納入了非遺名錄,鹽水鴨、花椒油……這些平常的食物,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但它們背後都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記者帶你探尋舌尖上的渝北非遺。

劉記永吉鹽水鴨

揭秘

幾十種名貴香料低溫熟煮

不添加任何化學製品

提到劉記永吉咸水鴨,62歲的鹽水鴨第十三代傳承人劉永吉便神采奕奕,他告訴記者,鹽水鴨選用的是潼南產吃糧食、喝泉水長大的放養鴨,這樣的鴨子做出來口感好、不肥膩。而調料也極為重要,桂皮要選雲南高山上產的、八角要選緬甸的,幾十種香料均為純天然名貴香料,不添加任何化學製品。他採用的製作方法是用泉水加香料制好鹵水後,採用低溫熟煮,煮制過程使得鹽水鴨的嫩度達到最佳程度,保持了鴨肉多汁。

劉記永吉鹽水鴨已歷經200多年,據劉永吉介紹,大約260年前,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劉氏家鄉南京劉村時,品嘗到劉氏先祖做的鹽水鴨,讚不絕口,認為劉氏鹽水鴨清香撲鼻、口感鮮美,可供御用!乾隆一離開,當地官員便要綁縛劉氏先祖進京入宮,劉家哀求親人再聚一夜,當地官員不疑有它。結果,劉氏先祖及主要家族成員連夜出逃,從南京到瀘州,後在1919年全家搬遷到重慶。因怕被追查,劉氏先祖規定,劉氏鹽水鴨只在逢年過節,家庭聚會中使用,不得立店出售。

傳承

拒絕千萬高價買斷技術

欲招募退伍軍人傳承技藝

2004年,受到南京鴨業協會邀請,劉永吉到南京做交流。期間,劉永吉現場演示做了一道鹽水鴨,南京雲潤集團隨即開出千萬元高價,欲買斷劉永吉的技術,但卻被他一口拒絕。此後,南京鴨業協會和南京雨潤集團還多次來渝北找劉永吉洽談,準備讓劉永吉以技術入股,均被婉拒。2008年,多家餐飲業老闆找到劉永吉,讓他幫餐廳做鹽水鴨,經過多次勸說,劉永吉答應幫其中的一家大型餐廳每天製作50只鹽水鴨。

如今,劉永吉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曾經有300多人找我學手藝,但經過交談後,我發現絕大部分人想通過它來賺錢,於是我都拒絕了。”劉永吉稱,“這項手藝經過200多年的傳承不容易,傳承人不能以盈利為目的。”他打算在渝北招募一批退伍軍人,親自製作鹽水鴨幫助他們創業。同時,經過長時間深入觀察,在退伍軍人中選擇誠實、能吃苦、品行好、不愛慕錢財的人作為接班人,把劉氏鹽水鴨技術傳承下去。希望讓更多市民品嘗到這一道美食,讓鹽水鴨成為一張響噹噹的名片。

飛泉鮮花椒油

揭秘

低溫提取物理沉澱

保留了花椒芳香和麻味

從古至今,花椒和花椒油是重慶人廚房裡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它的生產與利用,歷史較為悠久。在渝北,有一種花椒油製作工藝被納入非遺名錄,就是飛泉鮮花椒油低溫傳統製作技藝。

那麼,飛泉鮮花椒油到底有何特別呢?辜玉田是飛泉鮮花椒油低溫傳統製作技藝的第五代傳人,據他介紹,飛泉鮮花椒油選用的是上等鮮花椒,其流程主要包括:選料、剝皮、衝壓、攪拌、取油、沉澱、過濾等項工序,並且每一道工藝都保留了傳統技藝的“低溫環保”的特點。解決了市面上一般採用的高溫生產方法中花椒的麻味、芳香物質易流失揮發,容易氧化不易長期保存的缺點,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花椒自然的芳香和麻味,物理沉澱,無任何添加劑等。

傳承

將這項技術交給同行

定期培訓自家工廠工人

辜玉田介紹,“飛泉鮮花椒油傳統低溫製作工藝”是“辜氏鮮花椒油傳統低溫製作技藝”在原祖傳技藝基礎上又結合嬸娘唐天惠的祖傳鮮花椒油製作技藝,並吸收現代生產元素,取長補短綜合改進,逐步形成現代企業的標準規範工藝流程。其部分設備已獲得國家專利。

辜氏和唐氏製作技藝都始於100多年前,代代相傳已是第五代、六代了。將手藝傳承,是每一代傳承人的責任,辜玉田告訴記者,他將這項技術毫無保留地交給了同行,並定期對自家工廠的工人進行培訓,只為讓更多人吃上原汁原味的花椒油。

來源: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