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共用單車 圖書之後,共用充電耀眼襲來
近幾年共用單車的興盛狀態可以用“火爆”來形容,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見共用單車在中間川流不息。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共用單車,而是效仿於共用單車的共用充電。
共用充電,不明思議即以租賃的形式為手機充電。而目前市面上的共用充電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租賃形式使用充電寶,方法是先關注公眾號,再支付押金,然後按小時收費;另一種則為固定位置的桌面型單台充電寶,同樣也是按小時計費但是不用押金,只是位置是固定的,充電寶帶不走。
那麼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會有人想到共用充電呢?答案是:你的情人---手機。眾所周知,智慧手機的普及率越來越高。據資料初步統計,2016年全年智慧手機在全球的出貨量達到了14.8億,其中就國內的用戶就可佔據8億之多。而智慧手機一直存在耗電快這一特點,這也導致手機使用者需要頻繁充電。據計算就國內用戶,每天可產生近十億次的充電,其中有一億次主要是在家裡或者公司,而其餘的大多數則在很多除辦公區域以外的公共場所。
由此可見,市場對於共用充電的需求度相當之高。但是共用充電是否能同共用單車一般順利生存下來呢?那就讓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吧。就ofo而言,押金200元,單次收費0.5元,一輛單車的成本為200元,如果按一天10次的使用率,那麼在40天后即可收回成本。而共用充電在資料統計後顯示也同共用單車一樣,存在相似的回本週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用單車單次的使用時間基本在30分鐘以內,而共用充電單次使用時間則大多數在60分鐘以上,這主要是因為充電寶攜帶方便,且可以的使用場景比單車多;雖然就此看來,共用充電的優勢顯而易見,但我們也得到了另外一些不一樣的說法。共用充電公司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松這樣表示,相較於共用單車,目前充電寶的每天的流轉率並不高,大概在0.7-0.8次的樣子,而共用單車則達到了3-4次。
綜上可見,共用充電有它存在的必然性,但是市場是否真的能順利接受它,就目前來看還不好說。
共用充電寶項目們突然集中在3月底4月初獲得大量投資:
3月31日,小電(伊電園網路)獲得金沙江創投、德同資本、招銀國際等機構數千萬天使輪投資。
4月10日,小電又快速融到Pre-A輪,數額高達1億人民幣,投資機構包括騰訊(請注意,騰訊!)、元璟資本、道生投資、天使投資人王剛、金沙江創投、德同資本、盈動資本。
4月1日,Anker街電獲得IDG和欣旺達A輪近億人民幣投資。
4月5日,來電科技宣佈獲得2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SIG和紅點中國領投,九合創投和飛毛腿董事長個人跟投,“系迄今為止行業最大金額”。
據投資人透露,目前已經有幾十個共用充電寶專案在找投資。例如電小鳥、雲沖吧、魔寶電源、Hi電等玩家相續入場。
當然,獲得融資的也不少,其中魔寶電源在4月5日獲得了天使輪(數額未知),Hi電在4月10日獲得了數千萬天使輪投資。
“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松說:“我發現這一輪投資來電科技比較積極的,全是本來有機會投共用單車但是錯過的。”
文/硬度 El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