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共用充電寶接替單車 成資本追逐的新獵物

​自從共用經濟這個名詞興起,各行各業都嘗試了“共用”。

圖:沒有想不到,只有不敢飛

目前國外的uber,airbanb,國內的滴滴,小豬短租都已經成長為獨角獸公司,而下一個獨角獸則出現在共用單車領域。最近大火的共用單車,摩拜單車、ofo以及其他彩虹顏色的單車不僅在國內熱熱鬧鬧,還把戰場發展到了國外。這場共用經濟的資本盛宴可以說在這時達到了頂峰,小到充電寶單車電動車,大到汽車房子,似乎一切東西都能通過共用經濟的順風車分一杯羹。

2016年至今共用單車大戰仍未停歇,摩拜、ofo和bluegogo等共用單車的迅猛發展令投資人和創業者大喜。共用單車解決了出行最後三公里的痛點,受到了用戶的青睞,並且符合了共用的命題。

雖然有人質疑這就是分時租賃,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人們繼續在共用經濟領域找尋下一個風口。共用KTV/共用圖書等可以共用的場地和物品幾乎都被創業者運用。最近幾天,共用充電寶火了。短短10天共用充電寶拿下10億融資,大家似乎又看到了共用單車瘋狂融資的景象。

圖:來來,你家裡還有什麼東西沒共用的?

瘋狂的共用經濟

目前手機已成為人類的“新器官”,用戶對移動電源的需求猛增。資料顯示,2013年雙十一淘寶即售出200萬台充電寶,銷售額達190多億元。但與廣闊的“錢”景相對應的卻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行業利潤低的窘態。

毋庸置疑的是,手機沒電確實是令用戶們頭疼的一個問題。之前其實我們也在很多場景裡已經使用過充電裝置,火車站裡,酒店裡都曾出現過一台方方正正的充電機器。不過大家可能都覺得不能移動必須站在那裡等手機充好電實在是太不方便了。於是就有公司開發了共用充電寶,智慧共用充電寶公司“小電”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在最新的一輪融資中,巨頭騰訊成為了這家公司的投資人。

分析稱,從產業規模的角度,按照小電的收益邏輯,即每台充電寶每天收益2元計算,以20萬的本地商戶(餐飲、休閒娛樂)和公共服務設施(機場、高鐵、車站),每個商戶放置20塊充電寶的話,一年的市場規模就接近30億元(20W*20*2*365)。這個市場將超過百億級。

短短幾天二十多家投資機構入局,多家公司拿到融資,這樣迅速的融資速度令使用者都沒什麼招架能力。要知道,很多人可能都還沒用過共用充電寶。據悉,共用充電寶是利用機櫃放置充電寶,然後租賃充電寶,只需要支付100元押金,就可以得到一個可以充電的充電寶,然後打開公眾號就可以找到就近歸還的地方。拿到騰訊投資的小電則是不需要繳納押金,直接掃碼下單就可以連線計費了。

不聲不響地,這場關於共用充電寶的大戰就已經拉開了序幕。資本的廝殺,市場的搶奪,還有技術的較量又將上演一場百充大戰。

共用經濟最適合的生長的環境,需要有一定的條件:一是要像單車那樣有旺盛的市場需求;二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需品並不適合搞共用經濟,比如手機。共用經濟擴張需要有底限。眼下,資本已經盯上了共用經濟,對共用充電寶蜂擁而上折射出資本對共用經濟浮躁的亂象。

僅從市場需求來說,並非每一個行業都能承載共用經濟。在目前的野蠻生長階段,其實每一家相關公司都能有生存空間。不過未來到底怎麼留住用戶,讓用戶體驗到共用經濟的便利,這才決定了誰能笑到最後。

文/硬度 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