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空心蓮子草
空心蓮子草(拉丁學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別名:革命草、水花生、喜旱蓮子草等,屬莧科的一種植物。多年生草本;莖基部匍匐,上部上升,管狀,不明顯4棱,長55-120釐米,具分枝,幼莖及葉腋有白色或鏽色柔毛,莖老時無毛,僅在兩側縱溝內保留。葉片矩圓形、矩圓狀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1930年傳入中國,是危害性極大的入侵物種。生長于海拔50米~27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池沼和水溝內。有藥用價值,被列為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雖然名字中帶有“蓮子”二字,但它和蓮花的關係是風馬牛不相及。空心蓮子草是莧科、蓮子草屬(也叫蝦鉗菜屬)植物,原產于南美地區。在20世紀30年代末,隨侵華日軍引種到我國,在上海一帶種植用作養馬飼料。解放後,一些省份推廣空心蓮子草作為牲口飼料種植,名曰“革命草”,由此將空心蓮子草擴散到了我國東部和南部各省。不過,空心蓮子草對於牲口來說並不適口,因此用它作為飼料的熱情很快就退散了。而已經逃逸到野外的空心蓮子草,卻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煩惱。
除了“革命草”這個帶有深刻時代烙印的俗名外,還有兩個俗名也被人所熟知,那就是“喜旱蓮子草”和“水花生”。“喜旱蓮子草”,反映出了它能夠在旱地上生長的特性,而“水花生”,則表現了它葉似花生而浮于水上的生長形態。“喜旱”和“水”這一對矛盾的名稱,恰好反映了空心蓮子草水陸通吃的特點。
空心蓮子草能夠水陸通吃,與它善變的生理特性是分不開的。在水體中,空心蓮子草呈現半直立加匍匐生長,根部能夠附著在岸邊淤泥中,而莖內則具有較大的空腔,以此產生較大浮力來漂浮在水面上,“空心”二字由此而來。而在旱地生活時,空心蓮子草則呈現匍匐狀生長狀態,依靠節處長出的不定根來不斷蔓延,同時還會特化出近1釐米粗、一米多長的儲存根,以應對乾旱等不良環境。如果我們在草坪、泥灘或是水面上,看到一大片有著長橢圓形對生葉片、點綴著白色球狀小花序的植物,那十有八九就是空心蓮子草了。
雖然空心蓮子草看上去有著相當多的花,但它們卻幾乎不結種子。不同於其他入侵植物“有性無性雙強悍”的特點,空心蓮子草在繁殖策略上完全放棄了有性生殖,而點滿了“無性生殖”這一技能。它的擴散和蔓延,完全依靠分支和不定根所進行的無性生殖。空心蓮子草每個斷裂的枝條,在節處又能生出根來,長成新的植株。在水面漂浮的蓮子草如果斷裂,游離的枝條還能順水漂流,若擱淺在淺灘之上,又會重新紮根,建立起新的“殖民地”。因此,一旦某地出現空心蓮子草,不加留意就會很快氾濫開來。
對於水生型空心蓮子草,我國於80年代末引入了空心蓮子草葉甲(Agasicles hygrophila)進行生物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過,空心蓮子草葉甲對陸生型空心蓮子草的防治效果卻不佳,因此目前還是主要還是以人工機械剷除和化學除草劑噴灑進行控制。另一方面,人們對一些利用空心蓮子草漚肥或加工為食用菌培養基的工藝進行研發,來試圖將空心蓮子草變害為寶。我們期待這些技術儘快變為現實,讓空心蓮子草不再成為人們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