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速激」飆車戲天下第一?呵呵

聽說《速激8》的預售,跟電影裡成千上萬的汽車軍團一樣……

嚇死人。

上映前3天(4月11日),就打破星爺《西游伏妖》創造的“上映前34小時”紀錄,成為內地預售最快破億的電影。

果然大家對兼懷速度與激情的老司機們毫無抵抗力。

(是的,誰讓你們從小都沒玩過跑車)

Sir很清楚,它能勾我追到第8部,絕對不是飆到頭髮掉光的老司機,而是老司機們貢獻的一場場飆車戲。

發動機低沉嘶吼,車身有規律地微震,油門一踩風馳電掣,所有虎視眈眈全拋在身後。

在如今的動作片裡,玩心跳有先天優勢的,就屬飆車。

誰能捨得放過一次如此特殊的心“砰砰跳”的機會?

飆車戲說白了就是車追車,但總有那麼班人,能把這硬碰硬的速度較量,拍得花樣百出。

Sir承認《速激》系列的飆車戲很好,但要說到史上最強,可能還有人不答應。

嗯,系好安全帶,飆車專列要出站了。

先說個你絕對想不到的,飆車党導演的祖師爺之一,“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頓。

他在1927年自編自導自演的默片《將軍號》,有將近2/3的時長……都是在“飆車”。

沒錯,默片也有飆車戲,而且他飆的啊,還是火車。(你沒看錯,就是火車)

基頓飾演的男主,全片基本只做一件事,追。火。車。

眼瞅著自己負責的火車被敵軍偷了,他推車追。

騎車追。

左邊被頂起來還張腿……有點萌

實在逼急了,還開火車追……

想關頁面的同學你等等。

別一聽是90年前的片就翻白眼,瞧瞧人家這超車的架勢——

差點以為要撞上不是麼

和這經典的,號稱默片時代最貴(耗資42000美刀)的鏡頭——

火車墜橋。

那可是實打實的火車和橋啊……

據說為了拍這鏡頭,基頓試驗了4個小時,用了6台攝像機,拍攝地所在的鎮還專門為此放了一天假,現場圍了三、四千人……

這場面,你就說,服不服!

Sir提醒下大家,那時的電影可什麼都加不了:沒臺詞、沒配樂、沒聲音……特效什麼的,就更沒有。

但《將軍號》導演基頓,愣是把一出聽起來枯燥的火車追擊默劇,拍得觀眾忍住尿、哈哈笑。

最大的功臣,是“豁得出去”的基頓:沒特效不要緊,我可以不要命啊。

在電影裡啊,基頓簡直就像個猴子似的,上躥下跳。

他還在劇情裡安插了各種密集的“差點”:差點被抓住、差點追上、差點被撞……

但這些“差點”的潛臺詞,是危險。

比如這一幕裡,陰差陽錯被甩下火車的他,為了追上,抄近道從山上翻到前面的鐵道,準備堵它個正著。

這要是沒抓住,摔下來估計得背著地;要是摔下去碰到個什麼土堆,再頂到鐵軌上……(成龍大哥估計都不敢再往下想)

但這些驚險,隨後就被各種“意想不到”化解成笑果——

完美落地、以為能飛身上車的基頓,正準備發射自己的身體,卻眼睜睜看著“嘟嘟嘟”開來的火車……往……後……退……

得,還得再爬一次……

(Sir已經可以腦補爺爺奶奶們看到此處齜開沒牙大嘴的畫面……)

雖然基頓車開得不咋地,但表演本身已經抵得上特效。

再為成龍大哥歪個樓,敢在飆車時拿肉身當特技使,這麼不要命的人50多年後我們也有了。

成龍《員警故事》

基頓是沒法子,條件不允許,只能上自己。

要啥有啥的現在,借助技術老老實實拍場真實的飆車,照樣也能賺眼球或者,賺眼淚——

朗·霍華德導演的《極速風流》。

它刻畫了F1賽車界兩大風流人物,傳奇賽手詹姆斯·亨特和尼基·勞達間亦敵亦友、惺惺相惜的複雜基情。

也全方位展示了賽車的“極速”魅力,用“與現實精准對照”的賽車場面征服了專業人士和普通觀眾。

據說F1業內人士(車手、領隊和車隊大佬)組成的“評審團”在看完後,起立為它喝彩。

像Sir這樣的不專業吃瓜人士,只知道這是0.01秒就能定勝負的比賽。

翻譯成人話就是,一閃而過.gif+永遠模糊.jpg。

導演霍華德以既穩又准的運鏡能力,花了2800萬就把模糊和一閃而過的賽車場面圖元級放大,拍了出能讓人起好幾回雞皮疙瘩的“賽車”大戲。

最後一場比賽開始前,是個俯瞰的大遠景:所有賽車熱著油門,蓄勢待發。

令聲一起,本該cua一下就沸騰的賽場卻被導演的慢鏡頭有邏輯地切碎——

顫抖的車身、被高速運轉的輪胎擊成水霧的雨滴、沸騰的圍觀人群……

以極慢捕捉沒人注意的一瞬。

接著畫面幀速變正常,賽車極速飛出。

Sir只想說,讓子彈飛得再快一點。

一慢一快的切換對比,跑前所有人閉息凝神的神情和冷冰冰的車,一下子就起到了黃金配角的效果。

緊接著,鏡頭回到賽場,用低到近乎躺下的視角,立刻把觀眾按進駕駛位。

瞄準空檔。

踩油門、變換方向,彎道成功超了一個。

沒看清楚?遠景來一發。

鏡頭語言迅速又平穩,觀眾一目了然,又不自覺被帶入。

這樣拍比賽,連電影中原型尼基·勞達本人都說,太精准。

When I saw it the first time I wasimpressed. There was no Hollywood changes or things changed a little bit Hollywood-like.It is very accurate. And this reallysurprised me very positively.@-NikiLauda (Carjam TV Interview, September, 2013)

因為太好奇勞達和亨特充滿戲劇性的人生,完全不瞭解賽車的霍華德拿出之前拍傳記片(《美麗心靈》《福斯特對話尼克森》)的架勢,研究了他倆大量的歷史影像,用幾乎歷史重現的手法,還原這種魅力運動。

但偌大的電影圈,絕不止霍華德那樣的“保守派”。同樣拍賽車,這倆就拍得極顛覆——

維琪百科最“討厭”的組合之一,從兄弟,到姐弟再到姐妹的沃卓斯基。

(她們倆向我們親身示範了,什麼叫開腦洞的血緣關係~~)

大學上得好好的,倆人卻先後輟學回老家,邊做木工,邊畫漫畫。

輟學的理由不是沒錢,而是……嫌老師沒文化,看的書沒自己多。

好任性的學霸。

Sir之前說過,這對漫迷姐妹花的職業生涯在天才和瘋子兩個極端間遊走。

拍過的片裡,既有《駭客帝國1》這種票房口碑雙收的奧斯卡經典,也有屢次被金酸梅提名的爛片……比如《木星上行》和Sir要說的這部《極速賽車手》。

《極速賽車手》當年上映,口碑經歷幾波反復,影評人有盛讚、有怒踩。

電影改編自動畫大師吉田龍夫的系列作品。全片以CGI(3D動畫)和真人表演結合。

Sir忘不了它那賽車場面……浮誇又炫麗。

賽車動作好花哨,各種無視地球重力的空中360°轉體擺尾、蹦步、飛毛腿,甚至還能發射“流星錘”“電鋸”這種攻擊性武器……

電影宣傳時,打出了“功夫賽車”的旗號,製作人還拿《駭客帝國》說事兒……

我們把《駭客帝國》中運用過的“子彈穿越效果”演變成本片中的“賽車飛馳效果”。

反正Sir沒看出來。

負責炫麗的,是濃到辣眼睛的電影配色。

高飽和、高亮的“馬卡龍”色,配上漫畫式特效修飾過的線條,全片意外地有種陳舊的科幻感。

嗯,這麼對比看,是比原作高級了那麼一丟丟。

因為太極端,所以這片也就讓小孩瞧個熱鬧,大人看個新鮮。

這種個人風格太明顯的玩法,還是沒有正統的馬路飆車來得刺激。

咳咳。

說回正統的馬路飆車,又分“跑酷”派和寫實派。

“跑酷”派呢,就是各種飛躍、跨欄、爆破……

《速度與激情7》

《極速60秒》

《美國隊長》

跑酷派自有它的屌。但一看畫面就知道,還是看簡單粗暴的寫實派飆車快感來得更強也更扎實。

比如能實拍就實拍的《速激5》。

在高速貨車裡打鬥,自己拍!

被逼得跳車墜崖,自己來!

飆車時,也沒那麼多花裡胡哨的特技,就圖倆:快快快、撞撞撞。

《速激5》一部裡,車子撞壞了200輛,很多車“撞完又修,修好再撞”。

一追多的場面拍膩了,就換個體位,讓兩輛車拉一個巨型保險箱,既考驗默契,又增強了破壞力。

哥倆拖著掃樓利器保險箱,或默契地分散制敵,或靈活地協作逃脫。

綁著的巨型保險箱則是碰啥就毀啥:圍欄、車、建築物……所到之處全是渣渣。

這場面,要是達康書記見了又要心疼死……

但不得不承認,“破壞”式飆車帶來的爽感,比在超市捏速食麵,要強太多。

不過Sir對速激也不偏心。

論“碾碎一切”的破壞力,誰也瘋不過《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末日車手的亡命駕駛感。

火爆乾脆的人車大戰。

人命如草芥的絕境圖景。

跟它一比,《速激》系列就像叛逆期的少年。

《瘋狂》的沙漠飆車那一段,車輪帶起天邊的黃沙,瘋狂又滄桑的車手,帶著破壞一切的野勁,用車輪書寫著廢土時代的絕望(Sir特麼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這場面更野,也更難。

環境惡劣不說,飆的還都是難調度的重型改裝車。

但導演堅持實拍。全劇組一千多人,在沙漠呆了4個多月。

什麼連續翻車、近身格鬥、車頂狂奔……

演員演得夠嗆,攝像大哥也拼,拼腰力、拼定力——

要Sir說,我們之所以愛飆車,大抵是因為我們:

對“速度”可以擁有的一切可能性,太著迷。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