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家長這五大惡習,影響孩子一生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模範和學習的重要物件。與孩子相處時,家長的一些壞習慣多少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父母的言行脾性,也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以下這五大壞習慣,不知你有沒有呢?

一、隨意開空頭支票

“喝了這杯感冒藥,媽媽就給你買好吃的”,“這次考試進了全班前三給你買xx禮物”,“你要是考上了xx大學就讓你去xx旅遊一次”等等,這樣條件性的允諾時常發生在家長與孩子之間。這些允諾實現了還好,但有些家長就只是開出了空頭支票,並沒有放在心上,不管孩子有沒有到達要求,反正這些支票從來都沒有兌現過。

就像《麥兜故事》中的麥太對麥兜一樣,說要獎勵麥兜金魚結果給的是金魚蛋,說要去馬爾地夫結果去的只是一個香港的纜車旅遊區而已。

害處:平時家長總愛說教,告訴孩子要“言必行,行必果”,但是給孩子的承諾從來都沒有保質保量地實現過,這不就是“啪啪”打臉嘛!《麥兜故事》說:紙可不可以包住雞呢?或許可以吧,但那只是對於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來說而已,但是他們總是有長大懂事的一天。

二、不守規則

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又堵車了,你見沒有交警在,趕緊從緊急停車道上開了過去,後面上小學的孩子問你,“為什麼前面的車子都不走這條道就我們走?”你回答:“這裡沒有攝像頭也沒有員警,他們傻唄!”

害處:家長沒有規則意識,時常存有僥倖心理,孩子長期跟在身邊也都看進了眼裡,這樣他們也更容易缺乏規則意識。比如在平時過馬路時,看見沒車就亂闖紅燈,這些習慣對孩子的人身安全有極大的威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很多規則的設立其實就是為了保護人本身,缺乏規則意識,很大程度上就是沒有了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

三、言行不一自相矛盾

家長在家總愛強調:“我們是很開明的,你有什麼要求都能提”,但是孩子一想幹什麼事情就阻止,想去的地方也不給去,甚至孩子和家長發生了矛盾,都不讓發表不同意見。

害處:不開明的父母並不提倡,而假裝開明就是家長的不對了。言行不一自相矛盾,給孩子做了一個錯誤的表率,孩子以後可能將來就會對自己的言語不夠慎重,給人輕浮靠不住的印象。

四、當著孩子面宣洩情緒

忙了一天下班回家,想要早點休息,但是孩子玩得正起勁發,不肯去睡就算了,還發出很大響動,你終於按捺不住情緒,向孩子凶“別吵了,煩不煩呀這一天天的,再吵把你扔出去!”或是和家庭成員吵架時,毫不避開孩子,直接當著孩子的面吵翻天。

害處:對著孩子情緒失控,表現出情緒化的一面,這首先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負擔,讓孩子變得十分恐慌,其次也可能會讓孩子長成一個暴躁的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五、暴力脅迫,不講理

“快點吃飯,吃完飯把碗洗了”,“讓你洗就洗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你不洗小心你爸等會兒揍你”。孩子多愛問為什麼,家長卻少有耐心勸說解釋,相比較而言,以暴力脅迫孩子讓孩子屈服就來的快得多。

這樣的家長完全不講道理,當孩子還小時,可能會被家長的武力嚇到,但是卻擋不住從心底生出來的千萬個不情願和無限的委屈。

害處:父母長期用脅迫的方式讓孩子完成自己的要求,孩子可能就也認為脅迫是傳遞要求的有效方式,很難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暴力只會滋生更多的矛盾,而不利於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