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有了高漲的人氣和漂亮的門店,喜茶距離星巴克還有多遠?

即使你不是奶茶愛好者,最近的朋友圈和微博可能也被喜茶刷屏了,愛范兒也忍不住好奇心地體驗了一把。然而,今天我們不談它家奶茶有多好喝,也不研究它的隊伍能繞地球多少圈,既然大家都說它是茶飲業的星巴克,我們就以星巴克為範本,來看看喜茶距離它還有多遠。

(圖片來自:喜茶官網)

從選址到定位,喜茶向星巴克看齊

從經營模式和定位等方面來看,喜茶與星巴克的確存在不少共同點:

1.自主運營:星巴克以品牌自營為主,喜茶全部門店為自營;

2.定位中高端:店面裝修講究,略定價高於市場均價,消費者人群多為收入較高的上班族;

3.飲品製作標準化:保證出品品質,隨季節變化推陳出新。

(喜茶位於深圳萬象城的“黑店金”,圖片來自:喜茶官方微博)

選址——喜茶的門店多選在租金昂貴、人流量多的購物中心或步行街上,這與星巴克的選址策略類似,不過後者所出現的場所還包括機場、高端住宅區等,在地點的選擇上更為多樣化。

不僅在選址上不惜重金,星巴克還很喜歡採取“圍攻”戰術,即在同一個商圈附近密集地開設多家門店,以達到分流客流的作用。而還處於起步階段的喜茶,門店的覆蓋範圍仍然有限,於是當客流量過門店承受能力時,排隊幾乎成了每一家喜茶店的常態。

(以上海五角場商圈為例,其周圍就分佈了至少五家星巴克,資料來自 Starbucks.com)

利潤率——奶茶本身利潤較高,均價更高的喜茶也被認為是高坪效(單位物業面積所帶來的銷售收入)的代表。雖然該公司並未公佈具體資料,但我們從公開報導中提取了一些數位進行粗略計算。

按照喜茶門店平均面積在 100 平方米,單店單月營業額超過 100 萬元人民幣的資料計算,喜茶的年坪效為 12 萬/年/平方米。這一數字在國內餐飲業當中算得上翹楚,但仍無法與星巴克高達 7886.78 萬/年/平方米的年坪效相提並論(2015 年資料,來自行業機構 QSR)。

當然,一家剛起步的公司與餐飲業巨頭在利潤方面本身也不具備可比性,但這也說明了喜茶的營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間,常年排長龍的隊伍也證明了這一點。

數位化和用戶忠誠計畫

星巴克是一家相當重視數位化業務的公司,從官網、Wifi 到 app 和移動支付,都能看出他們對新技術的積極態度。而且經過多年的發展,星巴克已經有了良好的技術積累,在掌握了大量使用者消費資料之余,甚至成為了全美移動支付的領頭羊。

(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

當然,數位化帶來的並不一定都是好處,比如星巴克就遇到一點尷尬。星巴克在 app 端提供了提前下單結帳的功能,免去了用戶排隊付款之苦,卻沒有減少取餐時間,其財報甚至推測店內人流量的下降可能正是受移動端點餐的影響。

比起基礎雄厚的星巴克,喜茶的數位化暫時還停留在比較基礎的層面,宣傳管道以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為主,Wifi 和移動支付也已是每個門店的標配。

雖然很多人抱怨為何喜茶不提供線上取號等更為靈活的手段,而非要讓顧客像小學生一樣排隊,但這或許與喜茶目前的供應能力有關。在尚無法滿足到店顧客需求的情況下,強行實施數位化,導致的後果可能就是取餐等待的時間更長,嚇跑更多潛在客戶,星巴克就是前車之鑒。

星巴克的會員計畫同樣與其數位化密不可分。2001 年,星巴克推出禮品卡,這可以算是其會員計畫的雛形;2009 年,星巴克推出移動支付,將禮品卡整合至手機,二維碼掃碼支付的方式更是頗具前瞻性。

(圖片來自:Forbes)

與移動支付同時推出的是星巴克的“My Starbucks Rewards”(星享俱樂部)會員計畫,顧客通過消費累計積分(星星),積分可兌換飲品或打折,並與會員級別掛勾,隨後其 app 端也添加了對星享卡的支持。

會員的力量有多強大?2016 年 1 月,美國的星巴克用戶在星享卡的儲值總額已達 12 億美元,超過了絕大多數美國銀行機構。

排隊現象證明了喜茶不乏忠實擁躉,但對於仍未站穩腳跟的喜茶而言,現階段談會員忠誠計畫可能為時過早,不過待經受住市場長期考驗後,顧客的精細化運營可能是它需要考慮的問題。

要成為新的“第三空間”,喜茶仍需努力

介於家與辦公室之間的“第三空間”是星巴克 CEO 舒爾茨提出的概念,從其店內隨處可見的抱著筆記本的人士來看,星巴克對這一角色的扮演十分成功。

(圖片來自:Starbucks Faster)

喜茶似乎也有意往這一方向發展,時尚的裝潢和寬敞的休息區讓其門店成為了繼星巴克之後的朋友圈熱門拍照取景地,顯然店家也希望顧客在下單後不是立即走人,而願意在店內多作停留。

那麼,以喜茶目前的店鋪運營水準,能否像星巴克一樣成為新的“第三空間”?

愛范兒探訪了不久前在廣州北京路步行街附近開張的“喜茶熱麥”,這是該品牌首家出售軟歐包的門店。

不同於其他喜茶門店通常只有一層的面積,這家“喜茶熱麥”占地多達三層,每層 200 多平米。 一樓負責出售茶飲和麵包,二樓為現場烘焙區,三樓設有藝術展覽區,二、三樓均有較大面積的休閒區域。

愛范兒注意到雖然很多顧客選擇了外帶的方式,但也有不少人前往樓上落座休息。而且與一樓略顯喧囂的場景不同,樓上的環境相當安靜。

以氛圍和裝修而言,這家“喜茶熱麥”不失為朋友小聚或個人休閒甚至工作的好去處,但考慮到喜茶動輒 2、3 小時的排隊時長,手握一杯“金鳳玉露”,在店裡度過一個寧靜的下午的願望短期內恐怕難以實現。

此外,喜茶大部分門店雖然面積遠大于普通奶茶店,但因其人流量大,店內仍顯得過於擁擠,嘈雜的環境加上漫長的排隊時間,大部分顧客並不習慣將其當作可以發呆或與朋友聊天的“第三空間”。

有了出品穩定的飲料、高漲的人氣和高大上的空間,但喜茶要想成為“第三空間”,除了培養顧客習慣外,當務之急可能還是要解決供不應求這一“幸福的煩惱”。

不管創始人聶雲宸願不願意,“對標星巴克”儼然成了喜茶的標籤,但這更多地是代表了一種期許,要達到與星巴克掰手腕的級別,喜茶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比如在南方大受歡迎後,征服不愛甜食的北方人。

題圖來自:喜茶官網

“消費升級”如今是描述新中產最常見的詞語。前有優酪乳牛油果和星巴克,現在還有排隊幾小時也不一定能買到的奶茶。從前飄著香精甜味的奶茶搖身一變,現在成了健康生活的代言詞之一。

年輕人耗費時間精力,就為尋得一杯好看或者好喝的奶茶;商家費勁心思,升級產品和消費體驗,也賺得盆滿缽滿。顏值經濟和消費升級加持下,一直以來都被視為“低端體驗”的奶茶行業,如今成了年輕人的心頭好。

茶飲在中國歷史悠久,奶茶品牌也眾多繁雜,但它們至今卻沒有像咖啡行業一樣,出現一個星巴克。但現在,不少人認為,喜茶或許有可能突圍而出。

愛范兒(微信號:ifanr)將通過三篇文章,來分析喜茶火起來的背後原因:你愛的究竟是一杯茶的味道,還是在湊排隊的熱鬧?

本文是喜茶系列的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