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自動駕駛的道德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未必就是“電車難題”

雷鋒網按:本文作者台伯河,已授權雷鋒網編輯與發佈。

這一次人工智慧的狂飆突進很有可能是真的。

技術和基礎設施的進步讓人工智慧真的可以投入到實際應用中去。目前來看,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中一個非常宏偉也非常有前景的領域就是——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有望將人類從駕駛汽車,這個最不安全也是最浪費時間精力和各種資源的領域解放出來,將帶來整個汽車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形態的革命。

然而自動駕駛的安全性疑慮和呼聲一直不小:總有很多人不放心將自己的性命寄託於一台機器上。這種懷疑也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傳統道德哲學中的“電車問題”在新時代的翻版:自動駕駛的道德問題。

道德問題的源起

如果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遇到了這樣一個困境:在馬上就要出車禍的當下,左邊是一個老人,右邊是五個孩子,它應該怎麼判斷,如何選擇行動?我們應該將這種道德判斷納入自動駕駛系統開發的考量嗎?

首先,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這個道德問題的源起。

“電車問題”是道德哲學的一個經典問題:如果說開來一輛火車,前面是兩條岔路,你手頭有一個扳道岔,你如果不扳,火車就會走原路撞死五個人;如果你扳了,火車就會走上岔路撞死一個人。請問你是扳還是不扳呢?

這就是傳統道德哲學所爭論的核心:功利主義和絕對主義的區隔。

功利主義說:當然是死一個人要比死五個人好;絕對主義則說:你扳道岔的動作等於是殺死了一個原本不會死的人,所以並沒有哪個比哪個更好!這些爭論持續了好幾代人的時間,電車問題也出現了無數個不同的版本,直到如今這個自動駕駛的時代,仍然會有人問與之相似的問題。

但這裡的問題自然就是:一種絕對的,抽象化的道德問題,是否適用於具體的情境分析?傳統的道德哲學適用於我們對具體問題的判斷嗎?或許我們要引入現代的認知科學的研究結論。

長久以來,古典意義上的道德哲學家都基於理性來推導道德的實在性。他們認為人類是通過理性來判斷道德問題的,功利主義或者絕對主義,都是理性基礎上的爭論。然而現代認知科學告訴我們:人類對道德的判斷根本就不是通過理性做出的。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那本著名的《思想快與慢》中指出,人類的大腦分成兩個系統:

依賴直覺的系統1,與理性的系統2。系統1反應非常快,不需要我們投入多少關注就能夠完成任務,比方說游泳,騎車,或者認臉;而系統2則需要人的有意努力才能夠工作,理性的“思考”,也就是“想”,是系統2的任務,它精確卻緩慢,耗能很高。

喬納森·海特在認知科學著作《正義之心》中表示:之前的道德哲學家往往將道德視作理性的結果,也就是說,是系統2的任務;但是心理學實驗表明,道德在人類的實際認知中,很大程度上(並非是完完全全的)是系統1的工作;而系統2只起到了一點“事後辯護”的工作。

他做了一個實驗:加大實驗物件的系統2負擔,比方說記住一個很大的數字,然後再做道德判斷,結論是在系統2不堪重負的情況下做道德判斷仍然很快,這說明道德判斷不是系統2的工作。

所以說,

人類做出道德判斷,實際上是基本訴諸直覺的。

在這裡,我們可以將自動駕駛的道德問題拿來考驗人類駕駛員。在一個實際的場景中,你就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理想假設問題是毫無意義的:在即將出車禍的危急時刻,人類是依靠本能來反應,99%的人類司機都不會在這個時候思索一些複雜的諸如“該撞哪邊”這樣的道德哲學問題——那麼我們為什麼會要求機器來完成這種人類都完不成的事情?

回到現實,就會發現目前這樣的

給自動駕駛所提出的道德問題實際上毫無意義。

現實生活中並不會出現你剛好站在一個扳道岔,前面是一輛沒有刹車的火車這樣的情況;同樣,現實的交通中同樣也不會出現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前面是一堵牆,左邊是一位老奶奶,右邊是一個小學生,就看你要撞誰這樣的情況。

現實中的交通場景,我們只能規約到現實的條件中來:車輛輪胎的抓地力如何?刹車情況如何?路面是否濕滑?左右行人距離和方向?臨車位置?

這一切都要納入考量,然後讓人工智慧來判斷最優的解決方案——在99.999%的情況下我相信機器的解決方案都比人更優,因為機器不會走神,不會酒駕,不會打瞌睡,永遠警惕。

況且,在正常駕駛中機器顯然不會出車禍,而出車禍顯然是機器遇到了故障,這也就意味著你要讓一台機器出了故障的情況下正常工作——這基本就等價於停機問題:你如何能夠要求一台電腦去預測它的停機時間?

我認為“自動駕駛的道德問題”實際上真的存在,但完全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這種“要撞誰”的天真問題:

自動駕駛的道德問題實際上只有一個:我們應不應該儘快普及自動駕駛。

如何降低死亡率,是最大的道德問題

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超過百萬,中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超過25萬,占四分之一。如何降低這個數字,就是最大的道德問題。

而統計結果表明,交通事故有70%是人為因素;考慮到很多原因實際上是人類自身的生理限制,純粹的機械因素在交通事故中的占比應該還要更低。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在交通中最危險的不是任何一種機器,而是人類自己。

所以,目前自動駕駛最大的道德問題在於,我們對於人類駕駛和對於自動駕駛的態度是完全的雙重標準:

我們對於自動駕駛的看法是,在自動駕駛系統能夠保證100%不出錯之前都不能使用它——這個標準自然是不可能達到的,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而對於人類駕駛的標準——其實是沒有標準。

如果我們統一標準,將自動駕駛的標準設定為“統計意義上人類司機的平均水準”,那我相信這一標準早就達到了。現在我們看到業界對於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無非是在“超過95%以上人類司機的水準”還是“超過99%以上人類司機的水準”上努力——這樣的努力當然有意義,但是從整個大圖景來看,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所以

自動駕駛的道德問題的答案是很清楚的:我們應該儘快的普及自動駕駛,所要跨越的,更大程度上是法律和人心的障礙,而不是技術障礙。

自動駕駛下的世界肯定要比現在更美好得多:交通事故發生率有數量級的下降,人們不用再擔心被一輛酒駕或者打瞌睡的司機撞到,機器也不會忽略交通標誌,在晚上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作為乘客,我也不需要再在長途車上浪費我的精力和時間,忍著疲勞去開10個小時車:自動駕駛情況下這段旅程我大可以睡一覺,玩遊戲,看風景,幹什麼都行,就跟我們現在坐高鐵一樣。

大城市糟糕的交通情況也將會有極大的改善:統計資料表明,在任意時刻,80%以上的車輛都是靜止的。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自動駕駛將車輛利用率提高到50%,城市中也減少了30%以上的車輛:道路不再會是停車場,多餘的停車場大可以用來改建成綠地,公園,或者其他更加能夠讓人放鬆的元素。

我的推斷是2030年前後,人類駕駛將被完全取締:讓人駕駛將會是一項極不道德的行為,就如同現在的自動駕駛一樣。

我會開車,但是自從我經歷過連續驅車兩天,每天10小時以上的旅行之後,我就變成了一個堅決的自動駕駛擁護者。從功利主義角度,自動駕駛毫無疑問將會拯救很多人的生命,他們原本將會被水準差勁、喝過酒或者正在打瞌睡的人類司機撞死。

於是,如果是你站在這個扳道岔上,失控的火車原本走上的那條道路上有好幾百萬人,而這條岔道上一個人都沒有,那你是否要扳動這個道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