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從測繪到無人駕駛,北科天繪如何“捲入”雷射雷達的狂熱競爭?

成立於 2005 年的北科天繪,在 2015 年以前一直活躍在測繪領域,這家公司推出的車載、機載和地面掃描雷射雷達產品分別應用在測繪、電力、鐵路等行業上,獲得不少客戶的青睞。

儘管在商業上得到了行業客戶的認可,但之前的很多年,這家公司以及這門傳統的生意並不屬於媒體熱愛討論的領域,直到參與進這場曾是極客們為之狂熱的無人駕駛競爭中。

新的雷射雷達創業公司們以瘋狂地速度融資和生長。這當中的代表有 Quanergy、TetraVue、 LeddarTech、Innoviz 等公司。

在這一領域,目前融資額度最高的是福特汽車和百度以 1.5 億美金共同投資的雷射雷達廠商 Velodyne——這家 1983 年成立於美國矽谷的公司,2007 年在 DARPA 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中,憑藉 64 線雷射雷達成功獲得外界關注。

與此同時,北科天繪也加入到了這個遊戲中。2016 年 5 月,這家公司對外發佈了一款 16 線的導航避障型雷射雷達 R-Fans,主要用於無人駕駛。

在產品發佈後的一個月,來訪者眾。「北科天繪縮在角落裡 11 年,最近突然訪客如雲,來的還都是有錢的主。」北科天繪 CEO 張智武后來在

一篇文章中寫道

在外界看來,過去在測繪領域默默耕耘 11 年的北科天繪,憑藉這款產品宣佈進入了行業裡最熱門的無人駕駛領域。

雷射雷達,作為無人駕駛中最重要的感測器,目前被無人駕駛從業者稱為「稀缺資源和奢侈品。」

一個真實的案例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自動駕駛實驗室,因為雷射雷達出現故障,研究人員的工作處於全面停滯狀態。在向 Velodnye 下訂單後,他們得到的回復是半年後才能拿到新的雷射雷達。

「如果下游軟體和行業應用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市場對雷射雷達的需求只會止步不前,功能也得不到體現,這時成本高,賣得也貴。」在談到產能不足和居高不下的價格時,張智武說。

現階段,雷射雷達主要面向的是汽車後裝市場,從穩定性、可靠性、抗干擾能力等方面看,當前的雷射雷達只適用於研究,是過渡性產品。汽車廠商真正需要的是能夠用於前裝、嵌入到汽車內部、能與車型實現一體化的雷射雷達。

*將於今年 6 月推出的 16 線雷射雷達

除了去年推出的 16 線雷射雷達,張智武向雷鋒網透露了一個會令無人駕駛從業者興奮的消息:今年 6 月公司將推出一款能夠嵌入在汽車內部的 16 線雷射雷達(適用於前裝),9 月將推出一款 32 線雷射雷達。如果研發進展順利,2017 年底還將推出一款全固態雷射雷達。

2005 年成立時,這家公司的商業目的並不明確,只是創始人出於對雷射雷達的興趣而成立的公司。但是,包括張智武在內的幾位創始人堅持認為「這個創業方向是對的」。他們的邏輯是,世界由時間和空間組成,需要一種感測器來高精度、高效率獲取空間三維資料,而這種感測器正是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什麼時候能迎來一個市場爆發點?這是公司成立之初留在張智武心中的疑問。但現在,關於雷射雷達的應用方向越來越清晰:

測繪型雷射雷達,主要應用於地圖、巡線等。從硬體銷售看,全球只有幾億美金規模,但毛利率較高(約 70%),門檻也較高。全系列產品包括車載、機載和地面鐳射掃描器;

工業自動化,主要應用于智慧製造、自動的裝配線、倉儲物流以及清潔生產及特種危險行業;

導航型雷射雷達,主要應用于汽車、無人機、機器人等方面。

看起來,北科天繪在不同的領域找到了更多的發力點。

以下是雷鋒網對北科天繪 CEO 張智武的採訪實錄(有刪減):

雷鋒網:北科天繪的雷射雷達在行業應用上,比如在測繪地圖,還有電力、礦山、林業、汽車等方面,近兩年這些領域的比例構成有什麼變化?

張智武:

我們 2005 年在國內和人談起雷射雷達的時候,大家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聽不懂。但現在各個行業的接受度在逐年提高。

測繪型雷射雷達和導航型該雷達是兩類產品。我們一開始做的是測繪型雷射雷達,但我們並沒有把測繪產品用在導航上,而是開發了新的品類:導航雷射雷達。

對我們來講,測繪型產品是能夠產生很好的現金流和利潤。我們新開發的導航雷射雷達,做的就是一個增量市場。

雷鋒網: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研發用於無人駕駛的導航型雷射雷達?

張智武:

我們是 2015 年啟動這個項目的。從 2005 年公司成立到現在,在雷射雷達方面我們有十多年的積累,做高精度、長距離的產品也是有經驗的。

測繪型雷射雷達單從技術指標講,性能比導航型雷射雷達高很多。比如我們的機載產品,能夠看到 4 公里以外的房屋,能清楚描繪 1.6 公里以外的電力線。

導航型雷射雷達需要即時性、輕巧,但對精度和測程的要求並沒有測繪型雷射雷達高。前者達到的精度是釐米級的,後者達到的精度則是毫米級。我們將高精度模組舍掉,將雷射雷達的精度從毫米級做到釐米級,降低最大測程,雷射雷達的體積可以大幅度壓縮,成本也能大幅度降低。

雖然導航雷射雷達不在意精度,測距也沒嚴苛的要求,但是我們在測距和精度上的優勢可能會讓我們的產品與別人不同。

雷鋒網:目前雷射雷達在無人駕駛方面的業務量如何?

張智武:

現有的 16 線雷射雷達(R-FANS),我們覺得一年在中國銷售幾百台是好賣的,再多的話必須往量產走。

汽車廠商在他的產品定型前,仍然屬於研發期,不可能進行大量採購、目前他們需要的是拿一些感測器做方案研究,然後提修改意見。所以雷射雷達一時半會不起量是正常的。

今年 6 月左右,我們會發佈一款新品 C-FANS 16 線雷射雷達,這款產品專門給汽車用的,嵌入在汽車保險杠位置,這種產品車廠會喜歡,不那麼顯眼。如果起量的話,可能是這個品類的產品。

雷射雷達,不光是用於無人駕駛,機器人應用也很多。我們也正在與兩家做物流配送的公司談合作,他們計畫今年推出配送機器人和物流機器人。

雷鋒網:汽車廠商或者無人駕駛技術公司大多對什麼線束的雷射雷達感興趣?

張智武:

其實線數可以靈活定制,我們現在聽到最多的需求就是 16 線和 32 線,甚至更低線束。只要性能好,並且體積和價格是他們所能接受的。

今年秋天我們將推出 32 線的雷射雷達,用在汽車和機器人上。有些車企並不需要太多線束的雷射雷達,因為線束越多,可能意味著價格更貴、體積更大。他們希望我們能在有限線束的情況下,提高產品的性能。

雷鋒網:你提到今年下半年會推出 32 線的雷射雷達給汽車和機器人使用。如果是汽車來使用,是不是雷射雷達在各方面要求更高一些?

張智武:

目前市場上任何一款雷射雷達都沒有達到車規級要求,現在無人駕駛汽車也處在研發階段,還沒有硬性要求雷射雷達必須符合車規級,但我們必須往滿足車規這個方向努力。

今天的雷射雷達和未來的雷射雷達肯定不一樣,這就好比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手機,和今天的手機有天壤之別。今天我們見到的雷射雷達只是過渡性產品,技術和產品是要反覆運算的。如果研發順利的話,今年年底我們將會發佈一款全固態雷達。

雷鋒網:現在也有一些公司在開發固態雷射雷達產品。你們怎麼評價固態雷射雷達?

張智武:

有旋轉機構(機械式)的雷射雷達不一定馬上退出歷史舞臺,它有它的優勢,關鍵是其弱點是否可被克服。全固態雷射雷達可以作為一種選項提供給客戶。

全固態雷射雷達有很多種路徑,有做 MEMS,相控陣、面陣(Flash)、液晶、壓電陶瓷等各種路徑,每一種路徑它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我們理解的原理和工程、工藝角度看,Flash LiDAR 的技術路線最完整、明確,並具有實用價值和可實施性。我們也更能傾向於這一路線。

對於企業來講,我們就是要給使用者提供不同選項,讓他們去選擇哪種產品方向是他需要的,然後再和我們提出具體的需求。

我覺得這裡存在很多配合。客戶很多時候是我們的老師,他提的要求越具體,我們的產品改進越快。如果這個客戶是行業內的標杆客戶,他們的建議會為我們節約很多時間,遠比自己調研來得快。

雷鋒網:演算法和軟體,你們自己做還是給協力廠商開發?

張智武:

我們的做法是開放資料格式和軟體介面,也提供 ROS 驅動。

現在市場上做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的團隊要遠遠超過硬體廠商,我們感覺硬體門檻更高,也是稀缺資源。所以我們的思路是做好我們的強項。後期如果找到很好的軟體團隊,我們做聯合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也不錯。

雷鋒網:現在雷射雷達的供應十分緊俏,你們怎麼解決量產問題?

張智武:

雷射雷達現在還屬於稀缺資源,真正能在市場上銷售的企業還非常少。這個產業遠不如手機、汽車有成套的生產線可以代工。非核心元器件可以委託加工,但設計和組裝產線、檢測和標定場是要自己建的。

我們在蘇州有一間 2000 平方米的工廠,在北京小批量生產和試產品後,產品成熟後拿到蘇州生產,目前我們能夠保證 6 到 8 周內供貨,現在的生產基本能滿足市場需求。

我們已經將鐳射接收單元和發射單元晶片化了,因此可以採用全自動化的半導體工藝,避免用人工實現微米級收發對準這一效率低下的生產方式。

雷鋒網:在無人駕駛方面,你覺得目前的雷射雷達還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方面是需要去提升或者是改進的?

張智武:

比如雷射雷達的成本、環境的適應性以及要達到車規級水準。除此之外,測距、精度、反射率等性能還有挺大的改進空間。

雷鋒網:外界對雷射雷達的價格有很多討論,什麼樣的價格能被車企接受?

張智武:

車企希望做到 5000 元以下,如果做不到這個價格,車企是不可能大批量使用的。導航型雷射雷達中並沒有特別昂貴的元器件,做到這個價格,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個訂貨量夠大,二是生產工藝合理。

汽車安裝了雷射雷達對汽車來說是一次升級,如果客戶願意為它買單,那麼車企就會規模化生產這樣的汽車,起量了價格就降下來,這是一個因果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