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他這一生,只做了手工鑄剪這一件事

2007年初夏,74歲的施金水因其高深的剪刀鍛制技藝,被例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榜單。

這位老人是中華老字型大小張小泉的傳承人,也是現今為數不多的手工制剪手藝人。

在中國的剪刀史上,有著“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的說法。

張小泉剪刀成名於清康熙年間,以“剪切鋒利、開合和順、手感輕鬆 ”著稱,名播南北!

乾隆年間,張小泉剪刀更被選為宮廷用剪,從此聲譽更勝。

不過,縱使張小泉剪刀有著如此輝煌的歷史,但受內外戰爭,時代變革,以及自身落後的運作模式的影響,到新中國解放時,也已經日見凋敝。

1953年,在政府的組織下,在杭州成立了五個制剪生產合作社,並集結了一批制剪的手藝人,傳承傳統工藝。

當時年僅20歲的施金水,就是這批手藝人中的佼佼者。

1947年,14歲的施金水開始成為剪刀作坊的學徒,憑藉自身的天賦和勤奮好學,僅僅三年,施金水就掌握了全套的剪刀鍛制技藝。

1953年,恰逢杭州張小泉制剪生產合作社招募制剪手藝人,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的施金水,便加入了張小泉的制剪團隊。這一呆,就是一輩子。

在張小泉制剪生產合作社,施金水和其他制剪手藝人一起,經過不斷的專研改善,將張小泉的古法鍛造工藝繼承了下來。在他們的努力下,張小泉從生產合作社發展成了現在的大工廠。

可以說,就是這些手藝人,救活了當時已經衰敗的張小泉,並將其發揚光大。

一把手工鍛制的張小泉剪刀,從鋼材到粗坯,再到成品,要經過試鋼、嵌鋼、鍛打、淬火、磨制、打軸眼、合腳等多達72道古法工序。

▲打下腳

▲敲縫

▲沖外口

▲找平

▲拷油

剪刀鍛制的成敗與優劣,全憑鍛制師傅的經驗和技藝。

張小泉龍鳳剪

張小泉的龍鳳剪,採用優質鋼材製成,造型美觀,手感舒適,有金色和古銅色兩種顏色可選。剪刀的手柄上。有細緻古樸的龍鳳雕花,復古大氣。

張小泉剪刀三件套

這套剪刀是專為家用設計的,一套三把,分別是合金指甲剪,家用強力剪和廚房多用剪,不花俏,但很實用,三把也剛好滿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張小泉雞骨剪

這把廚房剪採用馬氏體不銹鋼材質製成,刀體平整光亮,鋒利耐磨且防銹,搭配防滑的軟性PVC手柄,用來處理雞骨頭等食材輕鬆省力不傷手!

張小泉學生剪刀

這款文具剪是專為學生党設計的,刀體採用優質不銹鋼材質製成,鋒利耐磨且具有良好的防銹性,適用於剪紙,剪線頭等。

一生只做一件事,並把它做到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