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對待生活的態度,暴露了你的層次

01

刷朋友圈的時候,無意中刷到老同學po出的一張圖。

圖上是她剛租的小單間,從牆壁到地板,都被她細心地改造過。

原木地板上鋪著純白色的地毯、置物架上擺滿了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床邊還有一盞暖色調的落地燈。20平米不到的空間,竟被她佈置出日式觀景酒店般的格調。

底下有很多點贊的,也有替她惋惜的:

“又不是自己的房子,花錢裝修不覺得虧嗎?”

“要是我就不肯這樣,萬一房東突然毀約,要把房子收回去,那豈不是白費功夫了。”

她只是淡淡地回復了一句:“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

我反復看著那張照片,從心底裡羡慕起她的講究和精緻。

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容易讓人終日忙碌,喪失自己。房間對我們來說只是睡覺的地方,吃飯變成了固定不變的外賣套餐。

習慣性地嘲笑那些在朋友圈裡曬大餐、曬旅行照片的現充,對自己一成不變、晦暗無光的人生心安理得。

我們就這樣輸給了眼前的苟且,還否定了別人的詩和遠方。

02

那是我來到這座城市的第五年。下班後隨著擁擠的人潮湧上公交,木然地盯著手機螢幕。

周圍的人打電話、聊天,混雜著小孩的哭聲,各種噪音不斷拉扯著我的神經。

疲憊到不行的身體和心都在叫囂著休息,渴望好好地坐下來,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飯菜。

就在那個時候,我刷到了微博上一個叫“野食小哥”的博主發的視頻。我看到他為了做一頓好吃的面,翻山越嶺去挖筍和野菜,大費周章地把面煮好後,一臉滿足地大快朵頤。

不知道為什麼,簡單的一段美食視頻竟戳到了我的淚點。

我都忘了自己有多久,沒有那麼單純地、執著地,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全力以赴了。

平時一個人吃飯的時候,不是隨便吃點零食和速食麵,就是點個外賣。每天湊合地將三餐對付過去,不講究營養搭配,無所謂味道如何。

比起生活,更像是生存。

現在的我們,越來越習慣湊合和將就。拿工作忙當藉口,吃著油膩的速食、放棄健身和閱讀,每天頂著黑眼圈渾渾噩噩地度過。

“隨便吃點吧。做菜洗碗什麼的太麻煩了。”“房間太亂?將就過著吧。反正有地方睡覺就行。”......

永無止境的妥協和讓步,讓湊合與將就變成了生活的一種常態。

生活被暴露出最粗糙的一面,毫無幸福感可言。

捫心自問: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03

生活中從來不缺乏美好。在熱愛生活的人的眼裡,瑣碎的生活日常都能精緻得如詩如畫。

我很喜歡美國的一位攝影師Susan Licht,在她的鏡頭下,一花一木,一桌一椅,所有再普通不過的事物都帶上了一種溫度。

她只是一位老教師,退休後,通過攝影又重拾了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

她說,“儘管再黑暗的日子,仍然可以找到美麗。捕捉生命中的美麗畫面已經成為我最喜歡的療傷方式。”

一個人過得有多講究,她就會有多幸福。

真正的精緻,其實與金錢無關,是一種態度。有人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苟且,有人卻將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那些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熱忱的人,總是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

日本老牌雜誌《生活手帖》總編輯、暢銷書作家松浦彌太郎,被評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18歲高中輟學,41歲第一次就業,這樣的經歷在很多人看來,充滿了一種失敗感。卻也正因為這樣的經歷,讓他比常人更懂得如何生活。

他每天5點起床跑馬拉松,7點進公司,下午5點半一定會結束工作。

他不但這樣要求自己,也規定他的員工每天下午5點半都要下班,週末也不允許加班。他希望員工能夠好好安排自己的時間,去尋找美食、見見朋友,發現生活的樂趣。

因為他相信,只有用心生活,才會有所發現,寫出那些讓人感動的事情。

我想,這也是松浦的每本書都能暢銷、備受追捧的原因吧。用心生活的人,確實存在著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

一個人專注於尋找生活中的美好、講究生活情趣的過程,也就是提升自己、重塑身心的過程。

04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喜歡將就。

你越是將就,人生就越是不講究。

你可以為自己的隨便與將就找到一百種藉口,但生活是自己的,最害怕的是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學會培養生活的情趣,可以從簡單的小事開始:

買一張柔軟舒適的床,遵循早睡早起的生物鐘;養幾株充滿生命力的盆栽,將房間佈置得整潔乾淨;冰箱裡塞滿水果與蔬菜,每天為自己做一頓營養又健康的早餐;堅持鍛煉身體,拒絕消極的情緒,學會將元氣滿滿的微笑掛在嘴邊。

生活會用平淡消磨掉我們的熱情,唯有懂得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樂趣,才能對未來充滿希望。

我喜歡林語堂在《人生不過如此》裡寫的一句話:“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貧與富,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並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

以此共勉。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