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全職媽媽沒追求?你從未評估她們的價值

最近,有這樣一篇題為《做全職媽媽是沒有追求的人生》的文章在網上不斷地被轉發,儘管文章的立意或許是希望女性應該尋求自己的獨立價值,但是它依然粗暴地抹殺了全職媽媽的個人價值。

“沒有追求”這個鍋,全職媽媽才不背。

全職媽媽是沒有追求的人?

先說說你的“追求”是什麼

關於到底是做一個職場媽媽,還是做一個全職媽媽的討論實在是太多。這顯然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無論媽媽們做出了哪一種選擇,一定都極其不容易地經過了好一番掙扎,最終才下定決心。何況,媽媽這個“職業”從來就沒有“兼職”一說。

然而,為何全職媽媽卻總是讓人惋惜?在《做全職媽媽是沒有追求的人生》中,作者是這樣敘述的:

其一,決心做全職媽媽的女性要做好心理準備,在宴會上沒人會和你講話,因為你沒有職業,沒有社會身份,只有單一世界裡的單一經驗。哺育孩子的艱辛人人都有,但成為話題和談資就會被視為有病; 

其二,如果媽媽與孩子都想互相不做彼此的吞噬者,一位女性必須工作,必須在家庭之外還扮演其他角色。 

所以,只有工作才是衡量媽媽們地位的標準?

大眾所謂的“追求”大概是在社會中嶄露頭角,於職場叱吒風雲。這是世俗社會所普遍認為的追求與成就。那麼,女性從什麼都不懂,逐漸成長為精通園藝、烘焙、營養學、心理學、教育學……的全職媽媽,某種程度上來說,難倒不算是一種成長?

談“追求”與“價值”,一萬個人有一萬個答案,如何去定義它們,向來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認為孩子是生活的鎖鏈,使自己變得不自由。有的人正好相反,認為孩子是幸福的源泉,因此願意不計成本地投入到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教育中去。

不同的觀念會決定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越來越開放的時代,其實有不少高知女性主動選擇成為全職媽媽。

美國波士頓Suffolk University歷史系助理教授薛湧博士曾說,常青藤正在掀起一股“主婦潮”,這並非心血來潮地趕時髦,而是源於深刻的社會和家庭根源:

“能上常青藤的女性,往往得益于成功的家教。這種家教,又往往建築在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親的無私投入上。等這些女孩子讀了大學,回首自己在學業上的成功,自然會認識到母親的角色是多麼重要。她們越是注重教育的價值,就越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乃至不放心把教育自己孩子的責任外包給學校。” 

所以,有全職媽媽會為放棄職業覺得惋惜,卻也有職場媽媽們會為“被工作束縛,無法專注陪伴、教育孩子”而覺得無奈。

“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誰也沒必要對誰不屑,畢竟都在一個戰壕。

而置身事外的其他人,更沒有何資格抨擊任何一位媽媽沒有追求。

為什麼全職媽媽“沒有價值”?

因為家務並不被認為具有市場價值

在討論全職媽媽的價值為什麼經常被忽視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其根源在哪。

做全職媽媽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不是價值得不到承認,也不是社會觀念的歧視,而是這個價值僅僅對小家庭有意義,是無法在市場上自由流通的,這叫做“專有投資”,這是問題的根源。

我們繼續大膽地做個分析:“男主外,女主內”能不能提高生產力?可以。

爸爸們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專心工作;而媽媽們可以一心一意投入到家庭,雙方都進行了專業化的分工,效率的確很高。

但是,專心工作的一方所得的,是市場化的技能——自己的市場價值提升了,即便是換一個配偶,這一切依然可以發揮作用;專心家庭的一方呢?的確也付出了很多,但是假設換個配偶,會因為你在之前家庭的投入與付出而認為你有更高的價值麼?想必是不會的。

所以,即便無論是專心工作,還是專心家庭,都是在為家庭付出,但是雙方討價還價的底線是不一樣的。就算全職媽媽們其實也節省了經濟開支,創造了經濟價值——做家務,節省了保姆、家政費用,但是這一切都依賴於“這個家庭”才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全職媽媽簡直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職業”了。同理,身為職場媽媽,還要擔起所有家務的話,更不易。

假如做家務也可以賺錢,家務的價值也可以被市場認可,那麼估計就沒有人會說“全職媽媽沒有追求”了。

日本去年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叫《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講述了女主角森山實栗選擇與職業宅男、上班族津崎“契約結婚”,以主婦作為自己職業,二人在共同生活中領悟愛情真諦的故事。

在這部劇中,女主角把家務當作本職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比以前的所有保姆都好,獲得了雇主津畸的高度認可,久而久之,這個自認為將終生不婚的資深宅男,開始愛上了她。“麻煩”因此而來,愛人不能繼續在客廳打地鋪(但作為保姆,這種待遇是可接受的),他們想住更大的房子,於是津畸計畫著讓森山實栗出去工作,這使她大為震驚:“我已經有家務這份工作了呀!為什麼作為妻子就應該免費做家務工作?”

森山實栗的疑問,大概是替每一位忙碌在家務、育兒瑣事中的媽媽們發出的疑問。遺憾的是,這個問題或許在當今社會中,依然無解。

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

都只是經濟決策與個人選擇

很多人喜歡給全職媽媽畫像,認為全職媽媽就是“身材不好,只會在朋友圈曬娃”,但是這只是全職媽媽們的一面。這一面,對於有些人來說藏著心酸,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也可能是幸福。

何況,如果抓取更多的樣本,你會發現,全職媽媽也有身材棒棒的辣媽,價值觀寬博有容、教育觀念與時俱進的優秀媽媽。

現代生活中,有時候要不要當全職媽媽可能只是一個經濟決策、個人育兒方式的選擇。

比如,有人會算這樣一筆賬,請一個保姆一個月要花費多少錢,而自己的工資又是多少。何況,把孩子交給保姆或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又要擔心和孩子感情疏遠。

在做最終選擇的時候,媽媽們最應該考慮的應該是這樣三個問題:

一是家庭收入怎麼樣,是請不起保姆不得已而為之,還是不差錢但是看重陪伴?

二是夫妻雙方甚至其他家庭成員(包括孩子)怎麼看,是否覺得全職媽媽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全職媽媽會不會影響到夫妻關係。比如,有人認為全職媽媽可能會導致女性魅力下降,而男性永遠在接觸新事物。

第三點是最重要的,媽媽本人願意成為全職媽媽麼?這是影響媽媽生活滿意度的最根本原因。如果自己不喜歡這個角色,那麼或許會甘願累些,也不放棄職業。

團長並非在鼓吹每位女性都該成為全職媽媽,畢竟,全職媽媽並不比職場媽媽輕鬆。只不過,媽媽們的價值不該由“有沒有工作來定義”。如果每位媽媽都能有選擇的自由,並且于任一選擇中都能得到尊重,這大概才是女性最渴望的空間。

另外不得不強調的一點是,無論媽媽麼選擇職場還是全職在家,都不意味著爸爸們可以甩手不管。不僅是全職媽媽需要爸爸的支援,孩子更需要爸爸的陪伴。二者的付出,缺一不可。

不管媽媽們最後做了哪種選擇,團長都希望你們能感受到內心的充實與滿足,成長與進步,有一些和孩子無關的小愛好能偶爾“逃離”出瑣事當然更棒。無論你的追求是什麼,都不希望偉大的媽媽們在他人的眼光中摒棄了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