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行走輔助機器人:讓你老得有尊嚴
為了父母以及未來的我們,也要讓機器人的研發變得更有意義。
我們知道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也許正值壯年或者青春正盛,可是,父母已經邁入暮年,而我們自己也會有老去的這一天。當你老了,走不動了,只能依靠拐杖甚至輪椅移動,會是什麼感受?
日本豐田公司即將推出的這款行走輔助機器人Welwalk WW-1000,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機器人主要由主要機身(包括監控器和走步機)和機器腿兩部分構成。從外形來看,它一點都沒有機器人的樣子,遠遠不如迪士尼的“大白”機器人和軟銀的Pepple可愛。
但是,它卻是一款為老人及殘疾者帶來巨大福利的實用性設備——主要針對患有由中風或其他原因導致的下肢殘疾的病人,讓他們可以自主進行康復鍛煉。
患者需要把機器腿固定在大腿、膝蓋、腳踝和腳部,以幫助膝蓋彎曲和伸展活動。在走路的時候,患者的背部還會與一個從機器上方垂下的線束連接以獲得支撐,確保不會摔倒或受傷。
當患者在器械上練習行走時,設備的感測器能夠通過監控患者的行走模式,進行相應調整以適應患者,同時醫務人員還可以通過觸控式螢幕手動控制這個設備。
此外,這個機器人的構造簡單和功能性很強,易於安裝的機器腿和中央觸控式螢幕操作確保了它在臨床環境中的可用性。
豐田中國告訴36氪,它的康復支援功能基於醫學運動學習理論。該機器人的學習水準是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調節的。
也就是說,它從一開始就遵循符合人體機能的、比較自然的行走風格,然後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訓練。
而且,通過視頻、監視器等多種途徑進行回饋,這個機器人可以即時確認步態特徵,並且記錄目標資料。
機器腿
目前,豐田為醫療結構提供的租賃價格是100萬日元,相當於6.3萬人民幣,此後醫院需要每月支付35萬日元的管理費用,也就是2.2人民幣。也就是說,這是一款toB的醫療設備。
有情懷的豐田機器人研發史
你以為豐田只會生產汽車?
No,從1980年代開始,豐田便開始開發工業自動化設備,同時也把自動生產和發展技術應用到夥伴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中去。
所謂夥伴機器人,也就是被人類視為同伴,可以提供心理與生理支援,並且與人類共存的機器人。其技術願景就在於“讓所有人獲得行動自由和自力更生的喜悅”。
再加上日本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現象,豐田一直在“琢磨”與老年生活支持、醫療支持、個人生活支援和福利支援相關的陪伴者機器人技術。
在醫療領域,豐田康復機器人的發展要始於2007年公司與愛知縣藤田健康大學醫院的合作。
此後,自2011年開始,康復機器人的試驗測試便開始在醫院進行。
2014年~2017年3月底,行走輔助機器人已經在日本23個醫療機構中安裝以用於臨床研究。參與臨床研究的患者和醫護人員表示,該機器人有可能將幫助患者的下肢儘快恢復。
隨後,機器人作為醫療器械的使用得到正式批准和認證。豐田表示,從2017年秋季開始,希望能將100台Welwalk WW-1000機器人租賃給醫療機構。
與傳統護理方式相比,Welwalk WW-1000使康復過程更容易,不需要耗費太多人力。 此外,治療師認為患者將因此而獲得獨立感。因為在沒有Welwalk WW-1000的情況下,病人可能會更加依賴醫務人員的幫助。
參與該項目的科學家Eiichi Saito博士還強調,Welwalk WW-1000的另一個優勢是針對性治療。
設備收集的資料和資料將會轉化為特定病人所需要的器械支援水準,而傳統醫療方法則更依賴于醫生的直覺,相對來說不如機器人準確。
當然,除了醫療機器人,豐田也正在開發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機器人。譬如,有一款類似小男孩的機器人Kirobo Mini,看起來非常萌。它的任務是“與人聊天”,主要針對老人及兒童客戶群體。
這款機器人叫Kirobo Mini
豐田公司首席研究員Toshiyuki Isobe表示:
“雖然我們一直在開發用於汽車製造的工業機器人,但我們正在努力想辦法,如何使用該技術來滿足社會需求並更多地幫助人們更多。“
無獨有偶,以色列的一家公司ReWalk 開發了一種由電池供電的外骨骼套裝。依靠輪椅移動的人穿上這件西裝之後可以站起來,甚至走路。
機器人的意義或許大於科技本身
當然,不僅日本,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很嚴重。
根據聯合國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資料也告訴我們, 自2000年中國老齡人口達到6.96%之後,便已邁入老齡社會。在2015年年末,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經占全國總人口的10.4%。
如果能把類似Welwalk WW-1000這樣的康復設備安裝在中國的醫療機構,或者是在高齡人口集中的區域,比如社區或者養老院,是否會為當地老人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或許,即便不能緩解人口老齡化,但至少可以減輕人口老齡化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
行走輔助機器人所提供的不僅是生理上的支撐和幫助,更重要的是讓老年人能夠依靠自己進行練習,即使不能完全獲得獨立行走的能力,至少能讓他們擺脫自卑、失落、自以為是家庭和社會的累贅等心理,從而獲得積極樂觀的心態。
在這一點上,機器人的意義或許已遠遠大於科技本身。
作者| 廖垠雪
編輯| 傅博
(發佈/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