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這10件事兒你還記得嗎?
曾經北京人出門為了省錢,大多數時間都選擇公交。那個時候需要打車的話,胡同口有很多黃色的小面的,走過去大聲的問一句“嘿,哥們,到建國門,走嗎?”如今,打車都用打車軟體了。
曾經北京的公交根本沒有現在這麼擠,線路也沒有這麼多,更別提刷卡了。那時候我們還是買票,上了車就跟售票員說:“我到xxxx”,“得嘞您,5毛錢,扶好了您。”而現在,滴滴的刷卡聲提高了速度,也帶走了公車上的人情味兒。
曾經在北京我們理髮,給你剪頭髮的人,一定是你熟悉的老街坊,和你嘮的,也是家長里短,剪完了如果你沒帶錢,一定可以賒著。 如今我們理髮,耳根子縈繞著是各種推銷,心裡有著防範,不僅僅價錢貴,關鍵是剪完之後那種想重新做人的衝動。
曾經在北京,我們吃的糖果沒有怡口蓮,德芙…….吃的最多的只有酸三色;喝的優酪乳沒有特侖蘇,有的只是大瓷瓶。和發小們一起吃的酸三色,喝著大瓷瓶,在胡同裡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然後我們就長大了。
曾經在北京,我們見面談到房子,都不問“親,你家房子幾環,幾套,地段好不好?”我們問的是“咋的呀,你家住的是四合院,大雜院還是筒子樓啊?和老街坊們關係怎麼著,不賴吧。好好的,兄弟,等我有時間找你喝幾盅去。”
曾經週末,老街坊們問我們“王家的二小子,又哪兒野去,小心告訴你媽去。“我們會回答“李大媽,您省省吧,我媽同意了我去北京遊樂園,沒轍了唄您那。”如今,高樓大廈聳起,住在一棟樓誰卻和誰都不認識了,更別說那些愛家長里短的大媽們早就不知道去哪了。
曾經別人問我,你是哪兒的人,我會說“我身份證號前6位是110104(110103),琉璃廠(天壇)就是我們那兒的,你說我哪兒的,告訴你,站住了,宣武(崇文)。”如今,別人問我,你是哪兒的人,我默默回答“算是半路出家的西城(東城)人吧。”
曾經,我們夏天的晚上騎著二八的飛鴿自行車,和胡同的那些串子朋友,可著胡同的晃悠,如果累了,就胡同裡找個地方喝點、吃點。如今,我們開車有限行,坐公交怕人多,擠地鐵肋骨容易折,最關鍵的是:胡同沒了。
曾經,北京裡有澡堂子,我們可以在澡堂子裡洗澡、吃點心、喝茶、打麻將。如今,北京的澡堂子已經拆的面目全非,我們再也找不到當時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