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和使用餌料
餌料在實際垂釣過程當中是很重要的,釣魚既考驗釣技的,又考驗釣者對餌料的理解。使用了不能適應當時魚情水情和氣候的餌料,釣魚的效果肯定不會好的。
台釣大都使用進口或國產的粉狀餌料,有專釣某一種魚的專用餌料,也有兼顧幾種魚的通用餌,把水加進餌料裡攪拌成團,就可以掛鉤釣魚了,簡單的來看這與傳統釣法中使用麵團或其它粉狀餌料掛鉤釣魚沒有什麼不同。這些釣法都有一個共同的優點,那就是所用的餌料容易取得,便於保存,攜帶和調製使用,餌料下到水裡以後,容易溶散,誘魚效果好,除了起到釣餌的作用外,還起到誘魚和聚魚的作用,也就是起到打窩的作用。所不同的是一些進口餌料,比較講究色、味香,針對性比較強,使用對路的話,效果非常好的。
有的時候,常常聽到某某人可能有“方子”這樣的話。“方子”就是指配餌或者開餌時的一些具體原料和手法的記錄。在條件都相差不多的情況下,旁邊的人連杆子,而魚就是不咬我的鉤,一定有什麼問題。但是,具體來說,有什麼問題呢?說實在的,對某些釣魚的人來說,秘密武器是存在的,主要表現在餌料的選用和調製上。雖然大家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同樣的餌料和原料,但選用哪一種,用哪幾種配合在一起,哪一種份量要多一點,哪一種要少一點,這就大有學問。釣者在配餌的時候就好比給魚做菜的大廚師,同樣的原材料調味品,隨著各人選用和調製的情況不同,10個人能做出10種口味。這裡面就可能包含著個人對餌料的理解和對魚情水情以及氣候的分析,這並不奇怪。例如當前市面上的鯽魚餌,一般是國產或者日本臺灣生產的鯽魚餌,地瓜粉(甘薯粉或土豆粉)等,牌號較多,還有各種添加劑,例如:南極蝦粉,香草粉,蠶蛹粉等等,由各個人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選用和調製。
總的來說,台釣除了在餌料上有它的長處外,在垂釣過程中對餌料的使用也是有講究的。主要表現在: 講究餌料的針對性。魚的胃口愛好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正常情況下常常喜歡吃某一種東西,情況變化了就不一定喜歡。一般情況下,今天使用的鯽魚餌效果比較好,但如果天氣、水情、魚情的變化,改天再用效果差了很多,這時就要根據條件的變化,改換餌料或加上某種添加劑。高手釣魚,一般準備的餌料,配製種類比較多,到了現場可以根據天氣、水情和魚情等方面的情況來判斷使用什麼餌料好。垂釣過程中,根據魚咬鉤的情況及各方面條件的變化需要,及時更換餌料。也就是說,一種餌料不行,就換另一種。不能不顧效果的好壞,一種餌料從頭釣到尾。
開餌也很講究。同樣的商品餌,有的開得好,效果就很好。換個人來開,效果就差了很多。這就是所謂的餌料狀態上的差別。簡單來說餌太硬了,下到水裡不容易溶散,誘魚效果不好;餌料過於稀軟,誘魚效果好,但投鉤時容易脫落。餌料要在現場調製,現調現用,一般要按說明書要求加水,攪拌幾秒後,靜止幾分鐘,等它吸水膨脹後再進行揣揉,加水多,揣揉少就稀軟,加水少,揣揉多就粘硬。軟硬程度一般以下到水底後,一分鐘左右能成片狀溶化比較好。理想的情況是下水即溶化,沉到水底還剩1/2。原則是:水深,餌應該相對硬粘一點;水淺,餌料則應稍微軟松一些。
重視餌料的保鮮。指的是注意保持魚所喜歡的餌料的色、香、味等本色,繼續保持餌料的良好效果。如果餌料變質則要立即更換,不能偷懶,你糊弄魚那麼魚肯定糊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