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

跑步傷不傷膝蓋?跑步機傷不傷膝蓋?

這可謂跑界有關傷痛的終極二問。在拋出理論和資料進行論證之前,先把結論寫在前面,方便伸手黨們:從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來看,無論是路跑,還是跑步機,都不會必然導致膝蓋損傷。

仔細看上面的話,其實是有“玄機”的。“不會必然”——這意味著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在適量的範圍內是安全的,畢竟過猶不及的道理,成年人都懂;但並非絕對的因果關係,膝蓋受傷的誘因有很多,更關鍵是在於“怎麼跑”,而不是否定跑步或跑步機本身。

Photo via Shutterstock.com

將這個結論換個角度來說,就是:正確的跑步有益於膝關節的健康,不正確的跑步才會損傷膝蓋。不正確的跑步,超出了膝關節組織負荷,無論在路上跑,還是在跑步機上跑,都可能導致膝蓋損傷。

所以,不必消極抵制跑步,亦或是跑步機,而是要學會正確地跑步,科學運動始終是促進健康、遠離傷痛的不二原則。

再回到那終極二問。其實,要回答清楚這兩個問題,並不難,但又很難。不難,是因為只要有充分的科學理論和調查資料,就可以推導出結論;難,是因為很多人相信這些言論,不是因為不懂科學,而是憑“直覺”,還有所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偏見也即來源於此。

Photo via mullersportsmed.com

接下來,就讓我們拋開從前的成見,一起來重新看待運動與膝蓋之間的關係。

跳出“跑步”來看,這是一個運動損傷學領域的話題,即參加運動或鍛煉時發生的組織損傷。在醫學界和體育學界,至今依然有很多學者致力於相關論題的研究。我們能力有限,無法做到用科學實驗和抽樣調查來論證這個課題,只是通過對相關學科專業知識和現有研究成果做一些梳理,以便大家對此問題有更為客觀和深入的理解。

我們說的“傷膝”,究竟是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對“傷膝”這個概念做一下界定。

顧名思義,傷膝就是膝關節受到損傷。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也是運動時最容易受到損傷的關節。根據調查,膝蓋損傷占所有運動損傷的55%,涉及的運動包括跑步、自行車、游泳、足球、籃球等 [1]。其實相應的,也說明在其他運動領域,也存在“騎行傷不傷膝蓋”、“游泳傷不傷膝蓋”、“踢足球傷不傷膝蓋”的疑問,不一而足。

從損傷的機制來看,運動損傷可以分為急性損傷和過度使用損傷。急性損傷是突然發生的,就膝關節而言,比如韌帶撕裂等;過度使用損傷是逐漸發生的,比如髕股關節綜合征、髂脛束綜合征等。

Photo via sports-health.com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運動員,在運動中都可能會遇到膝關節損傷的問題。在跑步愛好者的群體中,約有50%-70%的跑步損傷表現為過度使用性損傷,常見的膝關節損傷主要包括髕股關節綜合征、髂脛束綜合征、髕腱炎、滑囊炎等 [2]。而在競技體育中,常見的膝關節損傷還有關節內骨折、韌帶撕裂、半月板和軟骨損傷等 [3]。

急性膝關節損傷確實是非常嚴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急性損傷在任何運動中都可能發生,並且多發於激烈的運動競技中,單純討論跑步會不會引起急性膝蓋損傷,意義並不大。對於大多數跑步的人而言,想瞭解“跑步是不是傷膝”,其實是想知道,跑步會不會造成膝蓋內部組織的磨損、炎症等,這些基本上屬於過度使用損傷的範疇。

因此,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跑步傷膝”問題,具體而言就是:跑步會不會導致膝關節組織的過度使用損傷。

Photo via arthritis.org

到底怎麼跑才會“傷膝”?

1. 過度使用損傷是反復過度負荷的結果

從醫學的角度而言,運動的健康效應是無可否認的,運動的好處遠遠大於損傷造成的問題。但無論是什麼運動,都可能存在損傷的風險。

發生運動損傷,根本原因都是因為訓練負荷超出組織的適應能力,由此發生損傷。過度使用損傷不同於急性損傷的重要一點,就是運動者在出現症狀之前,組織損傷的過程就已經開始了。而導致組織微細創傷的低強度的反復致傷力,會造成過度使用損傷。這種損傷在多數情況下,組織會自行修復,但如果過度負荷一直持續,超出了組織自身修復能力,過度使用損傷的臨床症狀就會出現,比如長期反復的疼痛等。

因此,過度使用損傷的發生,是反復過度負荷的結果。單純的一次性過度負荷,是不足以引起不可逆的變形的,當一段時間內負荷累積,超出組織的損傷閾時,就會發生過度使用損傷[4]。

Photo via arthritis.org

從這個角度來看,跑步讓膝蓋受到損傷,也多是因為膝關節反復過度負荷的結果。

由於膝關節結構很複雜,損傷機制也很複雜。我就此問題諮詢過浙江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張大威醫生,他說:“跑步出現膝蓋損傷,成因很複雜,一般考慮是髕骨關節反復運動,導致無菌性炎症,進而啟動痛覺末梢神經。原理是反復的運動,大多是過量運動所導致。另外,髕股關節表面的軟骨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具體機制很複雜,主要是力學因素加劇軟骨退變。此外,像關節內部的滑膜炎、半月板損傷等,也是膝蓋損傷的常見問題,大多數是因為運動過量或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導致。所以話說回來,跑步只要適量,一般是不會引起膝蓋損傷的。”

從運動力學角度看,在跑步時,大腿肌肉反復收縮,帶動膝關節重複性的屈曲伸直。尤其是在鍛煉者體重過重、鍛煉時間過長,或鍛煉的強度過大時,髕骨、脛骨與股骨就會承受過大壓力,容易引起膝關節損傷 [2]。

Photo via athleticone.ca

此外,不正確的跑步姿勢,也會使得膝關節處於容易受傷的位置。最常見的非接觸性膝蓋損傷,就是在膝關節幾乎伸直的情況下,足用力驟停,然後膝蓋在外翻位置下損傷[4]。這樣的制動機制在跑步中,也會體現為跑步時膝蓋打直著地,這也是很多人跑步膝蓋痛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拿廣為流傳的“跑步膝”來舉例。這個名詞在跑圈內知曉度頗高,但最近也有很多文章站出來闢謠,澄清根本沒有“跑步膝”,意在強調膝蓋傷痛不是跑出來的。那麼,跑步膝到底是什麼?在網路上,大部分文章把“跑步膝”解釋為髕股疼痛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前部疼痛,這也是許多跑者會遇到的。但在《運動損傷臨床指南》一書中,作者將髂脛束綜合征稱為“跑步者膝”(runner’s knee)[4],因為許多長跑運動員都有這個問題,主要表現為活動時外側股骨髁隆起處疼痛。其實“跑步膝”只是一個俗語,無論是髕股疼痛綜合征,還是髂脛束綜合征,通常都是因為過度使用,大多數患者經過治療,改變活動方式後,都可以恢復[5]。

小結一下,跑步可能會遇到膝關節損傷的各種問題,直接原因是過度使用,造成膝蓋反復過度負荷。具體而言,就是跑步過多、過頻、過快,休息過少,體重過大,跑姿偏差,從而導致運動負荷超出了膝關節的適應能力。

Photo via unitypoint.org

2. 正視傷痛風險,才能規避過度使用損傷

那麼,以上這些傷痛原因是跑步造成的?還是人為導致的?當然是後者。顯而易見,過度使用是可以通過遵循科學運動規律,從而避免的。換句話說:科學跑步並不會損傷膝蓋,而不正確的跑步才容易導致膝蓋損傷。

這裡需要注意一個邏輯概念:“跑步可能會引起膝蓋損傷”不等於“跑步必然傷膝”,這就像“吃甜食可能會引起齲齒”不等於“吃甜食必然導致牙齒齲壞”一樣。因為齲齒還與個人的口腔衛生習慣、口腔既往病史有關,並且個人的主觀作為才是主要原因。

內因始終都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這一點是基本規律。正如前文所言,跑步引起膝蓋損傷,主要與個人運動習慣、體能狀況等“人為因素”有關。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李靖教授曾說,關節炎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不科學的運動方式以及忽視運動損傷是主要原因[6]。在“運動性損傷”的百度百科詞條裡,病因列著“過度使用、錯誤的訓練方法、生物力學因素”,也不是某一項特定的運動。

說一句題外話,正視“不正確跑步會存在運動損傷的風險”,與澄清“跑步並不必然傷膝”的事實,這兩者並不矛盾。凡事皆有兩面,也正是如此,才格外提醒我們,不要因為害怕受傷而盲目拒絕跑步,也不要因為相信不會受傷,就盲目過度跑步。很多跑者的傷痛,都與沒有重視科學跑步有關,才讓本來可以強健身體的運動,變成了產生傷病的根源。

Photo via woman.thenest.com

跑步時膝蓋承受更大壓力,真的不會傷膝蓋?

從正面說完道理,咱們再來看看大多數人存在的慣有認知。

在支持“跑步傷膝”的觀點中,很典型的一類就是“壓力說”,又稱“衝擊說”——有人舉例:“一個體重50公斤的人,跑步時股骨-脛骨關節承受了225公斤的重量,髕骨-股骨關節的承重是350公斤”[7];還有人認為,“長期跑步會給膝關節帶來的反復衝擊,導致膝關節勞損”[8]。

1. 要想避免超負荷,就要尊重運動規律

以上這些說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甚至確實是事實。

因為跑步的過程,也是克服重力作用的過程,當我們慢跑時,重力產生的負荷確實會增加到體重的1.5倍,全速跑時,會增加到體重的3倍[9]。在跑步過程中,膝蓋受到的壓力確實也會比走路更大,但有沒有大到超出身體負荷?未必。畢竟人的骨骼關節構造就是如此,膝蓋本就是用來傳遞載荷、參與運動,吸收震動、承受壓力的,它的存在就是為了行走和奔跑,不會因為跑步時承受負荷就變得脆弱不堪。

當然,這是指適量慢跑,如果想要跑得更快、更遠,就得訓練量循序漸進,同時提高肌肉力量,讓膝蓋慢慢適應更大的負荷。這樣的適應能力,本就是運動的基本規律。訓練的基本原則,就是身體通過組織的特殊適應能力,對訓練負荷做出可預見的反應。當訓練超出已經習慣的負荷,組織就會試圖適應賦予它的新負荷。這種特殊適應原理適用於所有類型的組織,包括骨骼、肌腱、韌帶、肌肉和軟骨,它們也得以在適應中變得更強,更有彈性[10]。

Photo via womensrunning.competitor.com

但也要留意,如果你的體重過大,膝蓋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如果你的膝蓋有舊傷,它的承受力就會打折扣,因此大體重和有過膝蓋損傷史的人,跑步要謹慎。

如果你有膝內翻或膝外翻,或是跑姿存在嚴重偏差,都會對膝關節內部產生更大壓迫,因此學習跑步技術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的跑量過多、速度過快,也會超出膝蓋承受的負荷範圍,造成過度使用損傷或急性損傷,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跑者在突然提升配速後,更容易感到膝蓋不適、疼痛的原因,因此遵從運動規律,循序漸進是必須得到重視的。

2. 膝蓋並非脆弱不堪的瓷器

至於“衝擊說”,我們不能忽略重要的一點:人體是有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愈能力的個體。因此,不能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雖然跑步過程中,膝蓋關節會受到衝擊,但是在適當的刺激下——通過重力的壓強作用,也只有通過重力的作用,骨密度才會得到提高,骨骼會變得更強壯,能承受更大負荷。不要擔心膝蓋很脆弱,有測試表明,每平方釐米的骨頭能承受2100千克的壓力,而花崗石也只能承受1350千克。在運動過程中,人體給予骨的壓強,附著在周圍的肌肉攜帶的血液和神經的迴圈和傳導,使得骨自身像是在呼吸一樣,吸收著血液滋養和代謝身體的垃圾,讓骨始終處於一個茁壯成長的狀態。

Photo via betterbraces.com

除了骨骼之外,關節軟骨的營養代謝也必須通過關節運動才能實現,只有讓關節軟骨不斷受到適度的壓力刺激,才能維持軟骨的正常結構和功能。當關節運動、軟骨受壓時,軟骨變薄,滑液從軟骨中被擠出,而壓力消失時,滑液被吸入軟骨中,這一擠一吸就實現了對軟骨的營養代謝。而久坐不動,關節滑液進出軟骨減少,軟骨新陳代謝受阻,就會像過度運動那樣發生退變[11]。所以,無論是缺乏運動,還是過度運動,都是不可取的。

膝關節沒那麼脆弱,但也不是堅不可摧,要想避免損傷,不是選擇不運動,而是通過適量運動,強化它的功能。膝關節在工作時,就像一台機器,肌肉是發動機,韌帶是傳動帶,半月板是減震墊,關節囊是潤滑裝置。當跑動落地時,緩衝不是由半月板獨自完成的,而是由肌肉、韌帶在瞬間的收縮、放鬆,幫助完成緩衝的。因此,肌肉的強度越高、越有力,膝蓋就會彈性越好、越不容易受傷。

對於普通人是如此,對於長跑愛好者更是如此。你需要膝蓋能負荷更大強度的訓練,你就應當具備更高的肌肉力量。由此可知,為何很多資深的運動專家和醫學專家,都會強調跑者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尤其對於馬拉松愛好者而言,長跑對於身體力量的要求會更高,無論是對於剛開始練馬拉松的跑者,還是跑了很久、準備破PB的跑者,打造足夠強韌的體能基礎始終都是放在首位的。因為如果肌群不夠強韌,體能又進步得很快,受傷的風險就會提高[12]。

Photo by Sohu News via Sina Weibo

很多人跑步膝蓋痛,是不是就是“傷膝”?

很多人覺得跑步會造成膝蓋損傷,是因為自己或者身邊人在跑步後,遇到了膝蓋痛的問題。對此,我們應該怎麼看呢?

我們需要厘清這樣一個邏輯:“很多人跑步膝蓋痛”不等於“跑步必然傷膝”。

1. “疼痛”不等於“損傷”

有一些膝蓋損傷在初期會表現為疼痛,但並不是所有膝蓋部位的疼痛都意味著膝關節受損。因為從感官上很難分辨,疼痛點到底是發生在肌肉、筋膜還是關節。有些肌肉、筋膜的疼痛是暫時性的,可以通過休息、按摩和恢復性訓練來緩解、消除,有些疼痛則是需要醫療干預的。

對於膝蓋疼痛的問題,我們不能片面看待。一般來講,膝關節痛大多是逐漸發生的,沒有明確的創傷史和急性損傷史。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跑動過程中,身體各個肌肉和關節都參與運動,形成一個整體的運動鏈,任何一個地方出現問題或是力量薄弱,都會波及其他部位。

Photo via altru.org

美國貝勒醫學院的Joseph Chorley博士表示,當跑者出現膝蓋疼痛時,問題的根源往往是在腳部或者臀部,因為足部、腳踝、臀部在跑步中失去力量控制,膝蓋就會出現扭曲、過度勞累,進而出現炎症或輕微疼痛[13]。

此外,哈佛大學斯波爾丁國家跑步中心的Irene Davis博士研究發現,許多人的膝前痛與髖關節的過度內收與內旋有關,可以通過步態訓練來解決,調整跑姿,讓髕骨尖在跑動中保持向前[14]。

由此可見,很多疼痛是由於跑步過程中,身體結構一些異常的生物力學機制所導致。如果本身就存在肌肉力量較弱或髖關節過度內旋等問題,即使不跑步,做其他運動,或是頻繁上下樓梯,都有可能導致膝蓋痛。長跑只是將這樣的問題,更直接地暴露了出來。因此,要解決膝蓋痛,找到相應薄弱部位,進行強化或糾正。

Photo via shutterstock.com

2. “很多人”不等於“大多數人”

在這句話裡,“很多人”這個樣本資料也太過模糊——有多少人?年齡如何?體重如何?運動史如何?膝蓋有沒有舊傷?訓練量有沒有過量?跑姿存在什麼缺陷?這些資訊都不得而知,那麼“很多人”就無法代表“所有人”or“大多數人”。

我身邊有許多跑者,時常有人來諮詢我膝蓋或其他部位不適的問題,大部分人通過冷敷、拉伸、休息和肌肉強化訓練,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還有一個真人的例子,一位媽媽跑者,在開始跑步之前,左膝曾經受過輕傷,時不時會痛,有時候走路走著走著就會扭一下,自從去年開始跑步以後,膝蓋沒有再痛過。當然,她的跑量不大,一個月不到50k,而且每次都是很慢的速度。

所以,單憑別人口中或印象中的“很多人跑步膝蓋痛”來做推斷,是不太靠譜的一件事。

Photo via running.competitor.com

而事實上,確實有許多新手跑者,在開始跑步的頭一兩年裡,出現膝蓋疼痛;也有一些跑步老司機,在追求跑量或提升速度後,出現膝蓋不適。這也正恰恰印證了,上文所說的超負荷理論——當膝關節反復過度負荷,就會出現過度使用損傷的症狀,這是人為所致,也完全可以通過人為調整得到緩解和恢復。

當然,也有一些媒體在報導中會提到運動傷害的具體資料。有一篇刊登在《中國新聞週刊》上名為《當我跑步時我先談膝蓋》的文章提到:“2015年,美國運動資料公司(American Sports Data, Inc.)為不同種類的運動損傷的發生頻率做了個排名。在調查了1.5萬個家庭後得出的結論是,膝傷位列榜首。根據統計,每年基本上有30%-60%的人在跑步時受傷,而這些損傷中的30%-50%與膝蓋相關。”

乍看起來,會讓人覺得跑步很可怕,膝蓋真的很脆弱。但仔細想一下,跑步導致膝蓋受傷的有如此之多,那麼在不跑步的人群裡,膝蓋損傷的比例又有多少呢?是會更高?還是更低?

Photo via altru.org

2014年,美國貝勒醫學院的Grace Hsiao-Wei Lo博士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無論年齡大小,只要進行有規律地跑步,都不會增加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而且還會減少發生膝蓋疼痛的幾率。那些長期保持跑步習慣的人,出現骨關節炎的幾率為22.8%,而不跑步人群則為29.8%。同時,那些長期保持跑步習慣的人體脂率也更低[15]。

當然,關節炎只是膝蓋損傷的一種,不能以偏概全,而且在研究報告中,也指出還無法論證跑步對於已患關節炎的人是否有害。但至少可以從正面驗證了,對於許多健康的人來講,正確跑步對膝蓋保護會有一定益處。

Photo via shutterstock.com

總結:寫在最後

能看到這裡的,對跑步都是真愛。

回到問題的最初,重申一下結論:跑步不會必然傷膝,正確的跑步會強健膝蓋,不正確的跑步會損傷膝蓋。

那些跑步所導致的膝蓋受傷,多數屬於過度使用損傷。這樣的損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遵從運動規律,適量運動,不要盲目加速、加量;體重超重、膝蓋有舊傷的跑友,尤其要注意,最好從走路、游泳等對膝蓋負擔較輕的運動開始;步態有偏差的跑友,不要著急跑步,先積極糾正跑姿。

Photo via betterbraces.com

已經遇到膝蓋疼痛的跑友,也不必慌張。針對上面所提到的過度使用情況,對應檢 查自己的跑步,進行糾錯和補強。也有專家建議,可以在跑前適當拉伸,每週跑量不要超過10%-15%,當膝蓋發生疼痛時可以停下來或走一走,每6-9個月或每500英里更換跑鞋,並瞭解自己的腳型並穿對跑鞋。此外,交叉訓練和加強鍛煉對解決膝關節疼痛的問題也有幫助。但是,如果你的膝蓋出現積液、陣痛或不靈活的感覺,或者之前有過結構性損傷,那就需要去諮詢專業的運動醫學專家[13]。

所以,拋開對跑步傷膝的恐懼,讓我們一起愉快地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