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品質效應:仙女座》硬體需求評測:用GTX 1060開闢新征程

我們經常感到幸運:地球在太陽系不偏不倚的位置使這顆星球可以擁有合適的溫度,進而反應出第一滴液態水,此外地球完美的品質和體積,使我們可以擁有足夠厚的大氣層,不僅可以阻止太陽系的不速之客直接闖進還在演化中的地球,更避免地球成為一顆光禿禿的死星。但你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地球的引力也以超乎想像的尺度影響著我們的文明。大家都知道地球的逃逸速度為7.9Km/s,這意味經過地球上最智慧的大腦的延續數個世紀的研究之後,人類終於可以在二十世紀中後期達成逃逸速度,成功將地球甩在身後,而不是無奈的看著自己的文明只能永遠停留在某個不起眼星系的不起眼行星上。

在偉大的克雷爾·C·派特森的研究下,我們不由得假像:假如45.5億年前地球在形成之初,並不是現在直徑1.27萬公里的身形,而是12.7萬公里,那麼人類是否永遠永遠無法超越地球的束縛,人類的文明永遠永遠只能停留在地球上?

根據美國著名天文機構EA下屬加拿大分支BioWare的研究,在不遠處的火星表面存在一種被稱為“品質效應引擎”的古老外星科技,通過他人類可以顛覆性地超越真空中的光速,而終於可以將人類的文明灑向廣闊的銀河系,而在太陽系邊緣的冥衛一其實更是一個大型品質中繼器,通過它可以如傳送門一般向數千光年之外的銀河系外穿行,正是因為它,才有後來《品質效應》系列的冒險。

即使是按照多年打磨的RPG標準,《品質效應》系列也是非常“慢工出細活”的一個系列,初代的《品質效應》在2007年發售於Xbox 360,並於一年後登陸Windows PC。續作《品質效應2》在2010年登陸Xbox 360、Windows PC,並在一年後登陸PS3,這也是系列的最高峰,而之前被看作是三部曲系列中最後一部的《品質效應3》同樣在2012年取得很大的成功,總得來說,《品質效應》系列是業界非常不容易的,在三部作品中都保持非常高的水準的系列。

在2012年之後,很多玩家都在討論是否《品質效應3》將會是系列的句號之作,直到三年後的E3 2015,EA終於宣佈系列新成員《品質效應:仙女座》的存在,而在上周,大家終於可以前往遠在仙女座的世界,繼續新的冒險。

測試平臺及測試方式細節

首先我們還是來看看測試平臺,這一次我們圍繞SkyLake架構的Intel Core i7-6700K搭建測試平臺,雖然不是最新的架構,但是和KabyLake並沒有質的區別,依然處於普通消費級的頂級序列。而顯卡方面,我們使用最新架構Pascal、Polaris下的GTX 1080 Ti、GTX 1080、GTX 1070、GTX 1060、GTX 1050 Ti,RX 480、RX 470、RX 470D、RX 460作為測試對象,由於AMD到目前為止一直沒有發佈Polaris架構的新品,並且R9 Fury系列的產品市場佔有率並不高,現在更是面臨退市,因此不作為測試的首選對象。

測試顯卡如下:

由於Origin用戶端針對每24小時運行遊戲的設備限制在一定的數量,並且不以自然天數為一期,而是以機械的24小時為限,而且Origin判定設備的標準不只是Device IDs,甚至連單顆處理器的不同執行緒、核心數量也會判定為不同設備,因此我們只能飲恨放棄對比銳龍Ryzen 7 1700處理器的CPU遊戲性能。

《品質效應:仙女座》本身並未支持Benchmark功能,所以我們只能手動選擇測試場景。考慮到足夠的參考性,我們選擇遊戲中開幕之後著陸的第一顆星球,也是主角和搭檔的飛行器墜毀、玩家和NPC一起尋找飛船隊友的路程上,這段路徑從一開始的狹窄逐漸向寬闊轉變,夾雜著閃電,從測試環境的統一性和時間優先考慮,這段路線是遊戲開場之後最適合測試的環境,沒有之一。

這裡是起點

這裡是終點

從玩家的實際遊戲體驗出發,我們針對大部分顯卡都使用最高的“極高(Ultra)”預設畫質測試,而針對GTX 1050 Ti、RX 460等性能並不奪人眼球的中低端設備,我們除極高畫質之外,還是針對非常高(Very High)和中等(Medium)中等畫質兩項預設進行針對對比,説明配置並不高的玩家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畫質選項。

顯卡測試:需要GTX 1060/RX 480級別

前提介紹完之後,大家來一起看看測試成績,首先來看的是極高預設下的1920*1080解析度成績,NVIDIA Pascal架構的GTX 1070、GTX 1080、GTX 1080 Ti一騎絕塵,我們可以看到GTX 1070可以跑出70幀的成績,可以非常流暢的運行遊戲,而GTX 1080的成績則有100幀有餘,已經遠遠超過流暢的標準,最誇張的是目前的單芯卡皇GTX 1080 Ti,成績高達122.8幀,非常耀眼。

GTX 1060可以跑出57.8幀,非常接近60幀,也足夠滿足玩家,老對手RX 480的成績非常接近:55.7幀。由於BioWare對於角色動畫有很好的掌控力,對動態模糊也操刀的很微妙,因為《品質效應:仙女座》對於60幀的兩側並不敏感,就小編的體驗而言,45幀左右的幀率已經比較流暢,因此規格較為精簡的RX 470、RX 470D也可以跑出44-49幀的幀率,玩家可以放心。

這顆星球的地形非常複雜多變

但是對於規格最為精簡的GTX 1050 Ti、RX 460就不能報乙太多信心,前者的幀數為31.2幀,只能說尚可,而RX 460的成績只有23.8幀,可見至少在極高畫質下,GTX 1050 Ti和RX 460很難扶得起。

再來看2K解析度,簡單來看需要3000元級別的GTX 1070才能接近60幀的幀率,而GTX 1080、GTX 1080 Ti也沒能保持在三位數的幀率,而原本的甜點GTX 1060甚至沒能保持在40幀以上,而如果你想保持在30幀以上的話,你至少需要一張RX 470D。

自然環境也很荒蠻,隨時隨地都會有閃電

至於4K解析度是一向屬於高性能顯卡的競技場,我們可以看到基於GP102大核心的GTX 1080 Ti也沒能倖免於60幀——只能跑出48.2的平均幀,而非常強大的GTX 1070也沒能保持在30幀以上,至於RX 480甚至沒能保持在20幀。

奇怪的天象和外星建築在一起出現時顯得非常超現實

總得來說,考慮到性能和遊戲表現,GTX 1060是非常適合本作的顯卡,既可以榨出足夠的性能,價格放在目前也比較合理,當然性能接近而價格更理想的RX 480也很值得推薦。

中低端顯卡典型性能測試:中等畫質是現實的選擇

以上便是在極高預設畫質下的測試情況,雖然GTX 1060可以較好的滿足遊戲,但是如果玩家使用的是GTX 1050 Ti或RX 460級別的中低端顯卡,應該如何把握幀率性能和畫質選項之間的關係呢?我們來試試更低的“非常高(Very High)“和“中等(Medium)”畫質來看看。

通過幀率我們可以看到,極高畫質和非常高畫質的幀率非常接近,但是降至中等畫質之後性能提升非常可觀,RX 460可以超過50幀的幀率,而GTX 1050 Ti的幀率可以超過60幀,可見對於中低端設備的使用者來說,使用中等畫質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選擇。

處理器性能測試:Core i3即可滿足

雖然小編也很想看到Core intel i7-6700K、AMD Ryzen 7 1700處理器之間的對比,但是由於前文已經介紹過的Origin的設備限制的原因,我們在這裡為節省時間僅僅使用GTX 1080作為搭配測試i7-6700K在雙核雙執行緒、雙核四執行緒、四核四執行緒、四核八執行緒下的表現(但即使這樣也要佔用24小時的硬體指標)。

測試的方式還是使用傳統的方法,利用主機板中的BIOS遮罩核心/執行緒。需要預先知道的是,BioWare此前公佈的配置要求情況是入門:i5-3570,推薦i7-4790,可見至少需要四顆物理核心才能滿足遊戲。

從測試來看,完全規格的i7-6700K和遮罩核心/執行緒之後的幀率差距並不大,影響在5%之內,但要注意的是,在模擬雙核雙執行緒的老奔騰級別的處理器的時候,《品質效應:仙女座》遊戲便無法打開,直接卡在黑屏階段,從工作管理員中處理器佔用率會高達97%,但是在雙核四執行緒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問題,可見BioWare通過設備驗證的方式禁止雙執行緒的處理器在《品質效應:仙女座》下工作,但是雙核四執行緒的Core i3級別處理器可以較好的滿足遊戲。

總結:票價是GTX 1060的星際穿越之旅

從設備的表現來看,使用寒霜3引擎的《品質效應:仙女座》還是硬體要求很高的,如果你希望開啟最高畫質的話,需要Core i3級別處理器和GTX 1060級別顯卡,而如果你希望在2K解析度下暢玩本作的話,要求則提高至GTX 1070級別的顯卡。

但反過來說,如果你的設備並不強大,比如GTX 1050 Ti、RX 460這種程度的中低端設備,你的選擇則只有從極高降為中等才能實現理想的畫質。

一言以蔽之,本作的推薦配置是:

·1920*1080需要Core i3+GTX 1060/RX 480

·2560*1440需要Core i5+GTX 1070

·3840*2160需要Core i7+GTX 1080 Ti